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初中音乐课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

作者:上海市闸北成功教育实验中学 乐晓菁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8-16   点击:

  [摘要] 初中阶段是培养初中生演唱力的最佳时期,尤其在新课标要求下应当采取创新性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进而帮助初中生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的新要求及初中生音乐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演唱教学设施建设等策略,进一步提高其音乐演唱力,实现初中生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 演唱力; 教学策略

  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起着活跃气氛、陶冶情操等重要作用。而在义务教育中的初中教学时期,初中音乐教师应深刻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初中生的演唱力,这样才能为其后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成长为一个富有音乐素养与较强审美鉴赏能力的优质人才。另外,初中学校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音乐演唱教学的重视度,确保初中生取得进步。

  一、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的新要求

  ( 一) 增强学生审美体验

  在新课标要求下,通过初中音乐演唱教学可以有效增强初中生的审美体验,让其全面了解音乐体裁特征,并在识曲读谱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美感,也能促使初中生学会运用音乐展示内心情感,以此在初中学习阶段获得更强的自信。因此,初中音乐教学在初中教学期间具有重要作用。在演唱教学中,初中生可从音乐作品中增强自身审美鉴赏能力,并且积累文化知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让我国语言知识在音乐作品中得到有效传承。

  ( 二) 缓解学生课业压力

  初中生面临着中考压力,往往在其他学科中承担着较重的负担。而借助初中音乐教学可适当缓解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初中生可利用演唱曲目激发自身思维能力,尤其是美妙且节奏感强的音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初中生带来美好的感受。另外,在演唱学习时,初中生还可从中树立良好的品格及道德观。所以,教师可引导初中生演唱积极乐观的曲目,从而达到有效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让其从思想上得以释放。

  ( 三) 掌握基本演唱知识

  新课标要求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声乐知识及演唱技巧。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呼吸方式演唱歌曲,以便形成良好的音色。同时,还应当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演唱习惯,以免损伤嗓子。此外,教师还应当及时提醒学生音乐听辨能力,让学生能明确知晓自身声音存在的优势,进而掌握更多演唱技巧,贴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二、初中生音乐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初中生个性敏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一旦教师在教学期间未能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实现其个性化发展,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前有不少现象,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运用统一的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完成演唱任务。但事实上,部分学生由于天赋所致,他们没有较强的音乐领悟力,音乐学习能力也存在不同,若一味依靠单调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必将降低学生整体音乐演唱水平。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相应的学习能力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并适当增强师生互动效果,以此提升初中生演唱力。

  ( 二) 学生处于特殊时期

  初中生大体上是处于12 岁到15 岁的青少年。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通常处于变声期及心理转折期,这就导致在演唱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年龄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实现有效培养初中生演唱力的目的。部分初中生在演唱教学课程中往往不愿意开口演唱,并且具有较为明显的羞怯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没有及时发觉学生的异常表现,很难保证初中生的演唱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所以,教师应在初中生变声期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利用自己的嗓音进行演唱,避免出现伤害自身身体的问题,进而为其今后学习更多音乐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1]。

  ( 三) 学习设施不够充足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常存在教学设施不配套或者不充足等状况。一方面,音乐课堂上会因学生不听课而发生纪律混乱、学习效果不佳现象,另一方面,唱歌课程上教师无法关注到所有学生的表现。同时,在部分初中学校文化建设时没有考虑到音乐演唱教学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规划设计不合理,尤其在农村地区,许多音乐课程只有一间教室可用,并且不具备较为完善的多媒体设备等音乐器械,连电子琴都没有配备,故而影响音乐教学质量。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