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以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为例

作者: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 李璐瑶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5-13   点击: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本研究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入手,对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欣赏课程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的知识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实例、教学思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促进核心素养在音乐学科中的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课程教学是基础教学中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下音乐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发展,为其以后的全面发展做好全面准备。而欣赏教学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当以促进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为主要目的,以促进学生自身素养能力为核心,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关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势在必行,也是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一、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

  部分音乐教师在课堂欣赏教学中,只注重让学生多听、多唱,偏向于技能方向的培养,恰恰忽视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知识的连接。可以看出,他们缺乏对音乐欣赏知识价值的认知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只会流于表面,很难使学生对音乐作品做到真正的深层次的理解,导致欣赏课形同虚设,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从而阻碍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价值的发挥[1]。所以,对学科知识的准确认知,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学科知识的选择

  音乐学科知识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载体,在强调培养人才所必备的核心素养时,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不应被忽视,我们要看到知识的价值和作用,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素养得以培养的过程。笔者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初中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中《雨打芭蕉》这一课的知识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进行选择[2]。

  1.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学生能够对音乐的情绪做一个适当的反应,并且对音乐谱例中涉及的音乐记号、音乐要素以及音乐的体裁和风格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和适当的反应,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和描述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这叫作审美感知。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在《雨打芭蕉》这一课中选择的知识有:顿音记号以及重音记号的辨认;民族五声调式的复习;“帽头花”“换头合尾”“合头换尾”“支声复调”这些创作技法的讲解;广东音乐主奏乐器高胡(粤胡)与二胡的音色和形制上的对比。

  2.促进学生的艺术表现。即学生自己本身对于这一段音乐的感受,并且他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表演。正确地演唱整个歌曲,包括歌曲的节奏型、速度、情绪的表达变化。可以根据这些音乐做出一些舞蹈、声势、体态律动,这些都属于艺术表现。为了促进学生的艺术表现,选择的知识有:正确演唱乐曲第一部分,演唱过程中注意音准、节奏、速度,根据音高用手划出旋律线条;分别演唱简易版以及带有“帽头花”版;尝试用双手做表达顿音记号、重音记号的动作,伴随音乐进行表演[3]。

  3.加深学生对文化理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能够初步地去感受它们的特点,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他所能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自信,理解歌词中蕴含的我们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属于文化理解。为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选择的知识有: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丝竹乐”的介绍;广东音乐的伴奏器乐有哪些;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风格对比。

  二、教学方法

  以背景知识作为导入知识的辅助手段,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人文内涵和时代背景,从而使学生发现音乐的美。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直观的外部音响感知向抽象的联想、想象发展,继而达到情感共鸣,感受并表现出音乐的美。以主题引领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强调所学知识的联系性,有利于学生从浅层次的聆听走向深层次的理解欣赏。

  (一)发现美

  教学片段1——导入。

  教师:大家还记得2008年在北京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件吗?(学生回答)对,一场气势宏大的奥运会(播放视频)。

  教师:这件盛事的幕后英雄,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在运动员入场时,有18首音乐作品伴随着他们的步伐,善于发现的你们,找到其中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了吗?(学生:金蛇狂舞、雨打芭蕉、旱天雷、淘金令、紫竹调。)

表1

  教师:非常好,大家把五首作品都找出来了,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什么?(学生齐声说:广东音乐。)

  (板书:广东音乐)

  学生朗读:中国传统器乐中“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教师:那广东音乐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在代表作品《雨打芭蕉》中探索吧!

  (二)感受美

  教学片段2——顿音记号和重音记号。

  教师:同学们看看乐谱中出现了什么音乐记号?(学生:顿音记号。)

  教师:它表示演奏时短促有力。还出现了哪个记号?(学生:重音记号)

  教师:它的出现让音符强劲有力。

  教师:大家想象一下雨打芭蕉时的各种神态。我们尝试用双手展现一下这样的景象。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教师:讨论结束,顿音记号,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学生展示:左手平展,掌心朝上,右手自然提起,指尖轻点左手掌心。)

  教师:这个动作就像雨滴打在芭蕉叶上发出清脆的声音。重音记号呢?(学生展示:双手做击掌动作。)

  教师:这个动作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慢慢地,随着雨水越积越多,终于芭蕉叶承受不住雨水的重量,哗啦啦,散落在了地上,使人感觉别有一番情趣。

  教师:让我们用双手伴舞,伴随音乐的律动,展现雨天中芭蕉叶的摇曳生姿。(学生一起跟音乐做律动)

  (三)理解美

  教学片段3——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

  教师: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丝竹乐”中还有江南丝竹。江南丝竹是“丝竹乐”的乐种之一,流行于江苏、浙江和上海。《欢乐歌》是江南丝竹中的八大名曲之一,主要以二胡笛子为主。下面让我们来聆听《欢乐歌》。

  教师提问:相较于广东音乐流畅动听、细腻婉转、活泼轻快的音乐特点,江南丝竹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江南丝竹音乐犹如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一样,风格清秀、浓淡相宜,各声部配合默契,层次分明。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