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初中音乐教材红色歌曲思政内涵及价值意义

作者: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胡阳 杨婉婷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5-13   点击:

  摘要:红色歌曲承载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凝结着巨大的民族力量,富有时代意义与教育价值。文章立足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两个版本的初中音乐教材,梳理其中带有红色元素的歌曲,从爱国主义歌曲、呼唤世界和平歌曲、青少年励志流行歌曲三个题材的作品进行思政内涵的研究分析,从而总结出初中音乐教材红色歌曲的价值意义:红色歌曲的教学,能有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对初中生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红色歌曲;思政教育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发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的根本理念,着力加强社会主义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而继承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全面贯彻国家方针,挖掘初中音乐教材中红色歌曲的思政元素,利用好红色资源,助力“立德树人”,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一、思政内涵在教材中的体现

  (一)在爱国主义题材歌曲中的体现

  爱国主义歌曲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旋律朗朗上口,歌词通俗易懂,其内容通常以歌颂伟大的党、歌颂繁荣昌盛的祖国、歌颂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为主,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的祖国》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一首作品,同时也是革命题材影片《上甘岭》的主题曲。这首歌体现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志愿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风貌。展望历史,立足当下,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的抗美援朝精神对当今也有着很重要的时代价值。立足初中音乐课堂,学生演唱《我的祖国》时,除了要注意谱面上音准、节奏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的思政价值。在艺术作品中融入思政教育,升华作品的价值和情怀,激发共鸣,使初中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刻。

  《绣红旗》是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魅力歌剧》中的一首作品,选自歌剧《江姐》,作品展现了江姐临刑前在监狱里悉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随即和战友“含热泪”共绣国旗的画面。歌剧中的江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历史原型,他就是《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上加以叙述、加工便成了经久不衰的艺术作品。将这些历史记录下来,使得后代能够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在当今时代,也有很多像江姐一样敢为人先、为国为民的时代英雄。那些戍边战士远离家乡,扎根边陲,用生命诠释军人的责任与担当;那些扎根在深山的教育工作者,舍弃城市的繁华,用自己的热爱诠释着教师的奉献与大爱;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科研人员,不舍昼夜,燃烧自我,以科技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人民英雄的精神从未被泯没,他们坚守赤诚初心热爱祖国,不负国家和人民。以红色音乐培铸学生爱国之情,让音乐的力量转化成为精神的动力,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愫,激励一代代青年以先辈的革命事例为标杆,以时代英雄的精神为指引,感受时代的脉搏谱写祖国锦绣的未来。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也蕴含着众多的爱国主义思政内涵。例如,《歌唱祖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的一首作品,进行曲体裁,创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首歌曲描述了我们祖国发展建设道路上的艰辛与不易,同时激昂的旋律又体现出中国蒸蒸日上的发展以及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之情。结尾处“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运用了一个级进上行落到小字一组的C上,在听觉效果上给予听众一种稳定感觉,歌词与旋律完美的结合使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更为生动立体,让爱国情愫扎根在学生的心田;《红旗颂》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中的一首管弦乐作品,以“红旗为主线”,描绘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情景。这首歌曲以气势宏伟的旋律讴歌了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在香港澳门回归期间、纪念党的生辰以及共度国庆佳节等场合,《红旗颂》总是被选作为背景音乐,其所展现出的红旗飘飘的音乐形象,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不竭的革命精神与革命动力。学习这首歌曲,了解红旗背后的故事,使初中生与时偕行,怀抱赤子爱国之心。

  (二)在世界和平题材歌曲中的体现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场合阐释中国主张和平的理念,传递中国声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具有无穷的力量,将教材中呼唤世界和平题材的歌曲进行总结并挖掘其中的思政价值对初中生三观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和你》是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命之杯》中的一首歌曲,同时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这首歌曲凸显了奥运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其主题也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初衷。这首歌曲将五声调式音阶与西方自然大小调相结合,浓郁的中华文化和西方的和声相互渗透,体现出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范。“我和你,心连心,共筑地住村。”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他推动了各个国家的交流,更唱响了全人类共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体育运动无国界,奥林匹克精神把世界各国的人民团结在一起,其超越了种族、民族,激励着万千运动健儿向“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方向迈进属于他们的步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热爱和平是每个人共同的愿望,当今世界正面临更多的动荡与不安。只有各国行天下之道,和睦共处,方可汇聚磅礴之力,为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让世界充满爱》选自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属一个世界》,在华语乐坛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首歌曲打破了偏见,让人们意识到流行音乐也可以传播大爱,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真心地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朴素的歌词倾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阐释了美美与共,天下共同的文化传承。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将近十万同胞的牺牲,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调动全国之力进行救援。大爱充斥在每个人的心中,战争虽从未停止,但践行初心的人民英雄却一直负重前行。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但也将全世界人民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疫情暴发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了郭峰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国外友人共同演唱《让世界充满爱》,他们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共同倾诉着明月同照的大爱,共同诉说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②的深刻哲理。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