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跨学科融合策略
(三)活用目标,培育学科素养
在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涉及的教学目标不应拘泥于音乐教育本身,而是要适当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在此前提下,再灵活运用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歌曲《我的金色阿勒泰》时,可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目标:通过聆听、感受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并树立基于文化繁荣与民族团结的文化自信与家国自豪感。(2)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了解新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并初步掌握少数民族相关的乐器、曲种等知识,学会辨别不同民族的歌曲、乐曲。(3)学习方法目标:掌握音乐与文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会运用聆听、跟唱、思考、拆分结构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如此一来,在多种教学目标的支持下,教师便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并由此实现对学生的多学科、多领域素养培养。
(四)妙用音乐,开展实践活动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既是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也是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巧妙运用的教学工具。因此,在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围绕音乐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例如,在完成小提琴曲《梁祝》相关音乐知识、文化知识的教学工作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乐曲、故事的理解,绘制与《梁祝》有关的美术作品,并将绘画元素、创作思路分享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以乐曲《梁祝》的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创作、语言表达等课堂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美术、语文等学科的实践素养;另一方面,在构思、绘画、讲解等过程中,学生也能对音乐情感、故事背景形成更深入、更个性化的理解,并由此加深对小提琴曲本身的感悟。再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歌曲《长征》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排练分声部合唱,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历史教育、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找准演唱的情感、节奏及力度。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方式,学生既能够在铿锵有力的合唱中体会歌曲情感、树立红色精神、深化家国情怀,也能有效锻炼合唱能力与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将跨学科融合策略渗透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已成为育才之需、发展之要。具体实践时,既要遵循生本性、适宜性的教学原则,也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音乐教育高质量、高效率的基础上,将文化、美术、历史等多种学科元素融入课堂,从而推动学生实现多元化、深层次的知识积累与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戚辰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积极性调动的探讨及策略[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2(09):12-15.
[2]徐骞.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2(17):94-96.
[3]张彬.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阶段性思考[J].大众文艺,2022(16):201-203.
[4]董琰.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2(08):4-7.
[5]薛海梅.学科交融视域下的初中音乐跨学科教学[J].教育界,2022(1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