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途径

作者:江苏省南通 市通州区少年宫 姜励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8-14   点击:

  摘要:本文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角度论述产生音准问题的原因和具体的解决方法。缺乏音阶意识、音程概念、节奏意识,气息控制不稳和心态调整不足是造成学生合唱音准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情况,则需要通过听音模唱训练音阶、坚持节奏训练、探索有效气息控制途径和不断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音准

  合唱是小学歌唱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很多学校着力选择的校本课程。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歌唱活动,除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合唱教学中,学生对音准的把握既关系到合唱教学的实效性,也体现出教师在教学方法运用上的合理性。因此,正确认识合唱教学中学生音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助于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文从以上两个角度出发,结合笔者的合唱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产生音准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音阶意识

  音阶与音列在概念和实际应用上都不同,在合唱教学中,无论是进行音准训练,还是选择教学曲目,都需要考虑到音阶问题。一般而言,在合唱发声训练上都是从基本调开始的,按照C 大调音阶锻炼学生的音准,而很少从调式音阶的角度进行考虑,所以很多学生对于不同调式的音阶感到十分陌生,在训练其他调式的合唱曲目时,常常会出现音准问题。另外,在音准训练中,大多数教师尤其注重对自然音级的练习,也就是钢琴上的白键音高,相应地缺乏对变化音级的练习,所以,大部分学生经常在半音的音准上出现偏差。

  (二)缺乏音程概念

  合唱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和声是合唱曲的特点,有了和声,即使再简单的音乐都会有很好的音响效果,它给单一的旋律增加了立体感。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大量的二声部歌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唱教学可以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的合唱形式。学生刚接触到这样的曲目,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建立音程的概念,不注意进行和声的练习,教学没有章法,会给学生造成学习难度,甚至是困扰。普遍的问题是,分声部唱各自的旋律没有问题,只要两个声部合唱就打架了,根本找不到音,有的在两个声部间穿来穿去,最后只听到一个声部的歌声,合唱教学失去了意义。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兴趣,还会出现畏难情绪。如果缺乏音程概念,那么要想在声部里唱准自己的旋律,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三)缺乏节奏意识

  合唱中的各个声部由独立的旋律构成,旋律的两个基本元素为音高和节奏。很多教师认为,对音高的掌握是保证音准的唯一要素。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因为节奏对音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节奏具有强弱意义,在合唱中,强弱由语言、气息进行控制,如果语言中语气、语势掌控不稳或者气息控制不足,则体现不出节奏的重音效果,也必然会影响音准;其次,节奏具有时值意义,在固定的节拍和速度下,每一个音符都有着严格的时值要求,如果学生对时值的掌控不稳,必然会造成抢拍或者拖拍的情况,这也是造成音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气息控制不稳

  气息作为歌唱的动力,在合唱中对声音的表现起到了决定作用,在进行合唱训练时,常见的问题就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其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掌握气息的运用方法。从学生合唱训练的情况看,在唱高音时,由于缺乏气息的支持,声音的通道打不开或者形成鼻塞,声音难以从口腔进入头腔,一般会造成声音偏低的情况;而气息支撑过于用力,会使发声器官肌肉的紧张度增加,容易造成音高偏高的情况。从低音的音准看,在歌唱过程中,如果没有采用灵活的换气和气息的控制,也会造成低音偏高的情况,而从高音区瞬间进入低音区时,则会造成低音偏低的问题。由此可知,气息的控制对音准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五)心态调整不足

  合唱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音乐表现形式,它要达到表现音乐内容、树立音乐形象、传递思想感情的效果,还要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合唱表演或者比赛是检验学生合唱能力的平台,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学生都能够对音准进行很好的掌握,其原因在于对场地、观众情况等客观因素都非常熟悉,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然而当在正式演出或者是在比赛舞台上表演时,很多学生就会产生临场紧张的心理问题,这也是造成音准问题的主要原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