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辨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 段雨滢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7-29   点击:

  摘要:随着国家愈发的重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各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得到切实的发展。舞蹈课作为艺术课程之一,成为各校师生以及广大学生家长所一致青睐的一门艺术课程。具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舞蹈是怎样发挥其创造性作用? 对普及型舞蹈应如何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同时又应对普及型舞蹈教师培养模式做出怎样的改善? 成为本文谈论的焦点。

  关键词:创造性思 维舞蹈教育 舞蹈教师

  一、舞蹈对创造性思维培养

  艺术除了审美、娱乐和认知功能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便是它的教育功能。进步的艺术作品可以被看作生活的教科书, 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同时,艺术也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活动, 每一个艺术品的产生都是在饱含艺术家思想及诉求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家的思维、操作和表达来形成的,这样的特性便告诉我们,要进行艺术创造首先要具备创造性思维。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 它的创作必然也需要创造性思维。舞蹈作品不仅在编创阶段体现出它的创造性,更是在表演阶段也具有创造性,即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便需要舞者调动创造性思维,动由心生地进行舞蹈表演。除此之外,舞蹈训练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1981 年美国现代精神生理学家、诺贝尔金奖获得者斯贝里博士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虽然相互联系,但是却各有侧重。大脑的左半球偏重于逻辑思维,主要负责语言、运算、逻辑推理等能力;右半球则主要负责形象思维、想象、欣赏音乐和舞蹈等心理活动。由此可见,舞蹈训练能够不断提高右脑的思维能力。而右脑又具有相对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以舞蹈训练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具有推动作用。

  鲁道夫·拉班认为舞蹈和动作是密不可分的,在此基础上, 创造出了科学的人体动作分析体系, 发明了“拉班舞谱”和“人体动律学”,在后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中, 更延伸出适合儿童的主题舞谱这一具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谱系。这种简化了符号和规则的舞谱更加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同时又让孩子主动去编创舞谱,这种对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早已得到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认可,并在中小学范围内进行普及。而中国近几年也不断在创造性舞蹈方面努力着, 例如吕艺生教授对素质教育和舞蹈美育的研究等, 为我们国内在舞蹈普及性教育打开一扇窗,而我们如何透过这扇窗,捕捉更多的阳光,也是需要我们的教育者们继续为之努力的。

  二、做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舞蹈教育者

  作为时、空、力相结合的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孩子真正提供了一个主动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仅是肢体上移动的“空间”,更是思维上活跃的“空间”。极具想象力的孩子们在舞蹈“空间”里的翱翔也并不是盲目的,她需要适当的航线为引导,这样才能降低碰壁的几率。在主题舞谱的引领下,作为灯塔般的“引导者”,应怎样发散光芒,引领孩子航行呢?

  (一)以“打开”替代“约束”

  要想开发创造性思维,“打开”是第一步的。早在伊莎多啦·邓肯徜徉于自然中起舞时,她便认为舞蹈教育也应该遵循“自然法则”。她认为,孩子们的表演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最为自然的表现,所以对孩子的教导应该结合孩子的天性进行开发和教导, 通过他们对世界万物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舞姿动作,这是最真实的、自然的、最流畅的流露。反观国内现在舞蹈教学,大多数老师依然追随着一个统一标准,以“比葫芦画瓢”的方式,这不仅束缚着孩子的肢体,更是束缚了孩子的精神,长此以往,只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不做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课堂的主角和主体, 给他们营造一个可以畅议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他们可以打开自己,不去模仿固有的东西,而是将想象力散发出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帮助孩子去“打开”自己,放飞想象。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