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基于“四感三层”学理的多感官体验歌唱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峰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1-31   点击:

  本话题从本区域开展的歌唱教学抽样调研开始:为了更好地了解全区中小学歌唱(班级合唱)教学现状,促进教师进一步研读教材,探究歌唱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歌唱教学的指导能力,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和素养,笔者开展了一次全区班级歌唱教学抽样调研。从15 所学校的五年级中各选1 个常态教学班级进行调研,调研内容:表现领域的歌唱内容—教师自选一首本学期需要教唱的合唱曲,调研形式:调研员现场录像并带回录像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为10 分,具体评价标准为:

  1. 精神面貌(1 分):学生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常态教学班级人数,无特殊原因请假学生。(对照班级名册,有学生无故缺席,少1 人扣0.1 分)

  2. 是否合唱(1 分):是合唱得1 分,不是合唱不得分。

  3. 唱谱能力(1 分):歌谱演唱准确无误。

  4. 演唱准确(2 分):音准、节奏准确,配合默契。

  5. 演唱音质(2 分):吐字清楚,发音准确;音质、音色美,音色富有变化;声音统一,声部间配合好,整体和谐。

  6. 歌曲处理(1 分):在演唱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方面对歌曲有恰当的处理。

  7. 表现力(1 分):能大胆、自信地歌唱,投入感情、有适当的表情。

  8. 整体效果(1 分):具有韵律感、风格感,艺术总体的完整性及感染力强。

  9. 描述性语言评价:根据演唱表现综合评价。调研结果为:

  从上表看,达到A 等级的学校只有3 所,仅占总数的20% ;处于最后两个等级的学校共有4 所,约占总数的26.7% ;有8 所学校位于中间地带,约占总数的53.3%,总体情况不甚理想。评价标准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音乐要素的体现,那音乐要素与歌唱教学有何关联呢?回顾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音乐课堂教学,尤其是歌唱教学,学生音乐(歌唱)能力的形成依然不容乐观。通过小学阶段六年的音乐学习,学生依然难以形成较好的音乐能力和素养,尤其是歌唱能力和素养。以节奏、旋律、和声与音色这四大音乐要素为例,学生无论在认知层面还是能力层面的达成度都不甚理想,这说明日常教学的低效。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鉴于调研结果,笔者又整理了近三年的听课笔记。在总计300 余节课中,发现出现类似问题的课有近150 节,约占总数的50%。这其中包含了由于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等方面的教学不清晰、不到位、不深入,导致学生音乐能力不能得到循环往复的螺旋式提升。

  因此,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在歌唱教学中疏于对音乐要素进行持续而深入的挖掘和培养。在音乐要素中,与歌唱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与音色感,这“四感”的培养是乐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最终歌唱教学的优质呈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四感”好了,乐感也就好了。那么,如何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四感”呢?笔者在美国作曲家艾伦·科普兰所著《如何听懂音乐》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该书认为,人们听音乐有三个层次,即感官层次、表达层次和纯音乐层次。感官层次是最基础的听音乐层次;表达层次是要将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纯音乐层次是最高层次,这一层次的音乐存在于音符本身和对音符的处理当中。借鉴到中小学歌唱教学中来,笔者将其理解为无意识体验、有意识表达、与音乐本体建立联系这样三个层次。那么,这就为歌唱教学的“四感”培养找到了理论依据。

  一、重构:基于“四感三层”学理的理论构想

  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与音色感这四感需要通过多种感官的感知、体验、理解和内化,通过感官层次的各种感官刺激,提升到表达层次的多种感官表达,进而追求与音乐本体建立联系的纯音乐层次。如下图:

  在小学阶段,我们面向的学生都是从感官层次开始体验和学习音乐的,而歌唱教学又不可能是单一的元素教学,都是各要素综合运用的教学,因此,笔者提出多感官体验的歌唱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下感知、体验和表现音乐。围绕“四感”培养开展多感官体验的歌唱教学,需要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音乐要素、学习序列、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因此,笔者用下图来说明。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