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基于“四感三层”学理的多感官体验歌唱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峰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1-31   点击:

  (二)局部探索,多层次展开

  在学生整体聆听、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围绕音乐要素,尤其是节奏、旋律、和声与音色四大要素进行作品局部的探索,是歌唱教学深入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这四大要素的核心内容做局部的细节解读,使学生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具备更好地表现作品的能力。

  1. 节奏引领,关联符号

  “人音版”音乐教科书所依据的设计理念是节奏领先的歌唱教学,而节奏教学最终要和节奏符号建立联系,因此在认知音符之前需要先把节奏解决好。这样,学生才会在感知、认知和理解节奏符号的基础上学唱歌曲,使歌曲教学更加具有音乐性。

  案例6《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教师紧紧抓住新疆歌曲中切分节奏的特点,在稳定、巩固切分节奏之后,先后加入两条节奏型,进一步丰富节奏色彩。同时,按照歌曲的节奏分别加入声势,如低音木琴、中音木琴、高音木琴以及手鼓等小型打击乐器。此时,最为关键的是学生在练习中既要关注音乐,又要关注节奏;既要认识节奏,还要在音乐中准确地运用身体或小型打击乐器敲击出固定的节奏,使之与符号关联,同时还要唱出歌声,使节奏、乐器和人声层层叠加,丰富表现效果。这当中如何操作变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求每一件乐器逐次加入,都在演奏两遍之后加入一件新乐器。以下是渐进和淡出的过程:纸箱低音木琴中音木琴(歌声进)高音木琴声势手鼓同步进行(歌声反复)声势出手鼓出高音木琴出中音木琴出低音木琴出和纸箱节奏减弱、淡出。

  2. 旋律走向,丰富表现

  旋律在歌曲学唱中是最重要的,记住旋律也就记住了歌曲。旋律除了包含乐句、乐段之外,还包括旋律的走向—上行、下行、平行和波浪进行等。因此,尤其要解决的就是学生对音准和旋律流畅性的把握。围绕旋律的走向开展歌曲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音准,丰富歌曲的表达方式。(本文来自中小学音乐教育网http://www.musicedu8.com/)

  案例7《愉快的梦》

  教师在运用气球的拍击让学生感受拍的节奏和流动的旋律之后,以旋律要素为主展开教学。

  ① 教师合着气球飘动的路径唱出第一乐句,问:“乐句的旋律走向是向上还是向下?”

  ② 揭示讲解概念:旋律下行;

  ③ 教师带领学生演唱第一乐句,要求合着气球飘动的路径;

  ④ 学生单独演唱第一乐句,要求唱得连贯、有流动感;

  ⑤ 师生接唱第一乐句,师生接唱第二乐句;

  ⑥ 教师用木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第一、第二乐句;

  ⑦ 教师用木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画旋律线。

  3. 和声融合,建立音程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如果和声切入是为了建立音高,那么和声融合就是为了建立音程概念。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发挥好和声的结构功能和色彩功能。小学阶段的多数合唱作品均以三度音程开展铺陈,学生需要充分建立三度音程关系并不断融合,同时能够辨别和运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歌曲,使合唱的声音更加融合、更加统一。

  案例8《愉快的梦》

  教师在解决旋律进行的教学之后,进入到建构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教学中。首先,师生接龙进行单音认唱游戏,教师唱1,学生唱1、2、3 ,依次建构1—3 、2— 4、3—5 、4—6 的三度音程。接着,教师用木琴标准音带领学生认唱音符和旋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唱出二声部旋律。教学步骤如下:听木琴演奏,学生默唱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