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初中音乐课改 >

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二)(金亚文主编)

作者:金亚文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三)随机进入式音乐教学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囊括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音乐知识(包括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评价等诸多能力)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音乐教学”。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仅是为巩固一般的音乐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多次进入的结果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随机进入音乐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音乐情境。
  2、随机进入学习:根据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命名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相关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
  5、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与支架式教学中相同。
  课例  9  随机进入式音乐教学
  1、教学内容:流行音乐介绍
  2、学习主题: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及音乐语言特点。
  3、教学设计
  学生对流行音乐所涉及不同侧面总量的独立探索,从不同方式和途径随机进入,对学习主题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讨论和小组协作学习获得对学习主题全貌的理解和认识上的飞跃,完成意义建构。
  4、教学步骤:
  (1)确定主题:通过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本课程的若干主题(即确定与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及音乐语言特点有关的知识内容,例如:概念、分类及方法、风格、音乐语言等等)(2)创设情境:创设与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及音乐语言特点有关的多样化的实际情境,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如: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音乐语言上的异同;
  ·古典音乐时期有无流行音乐;
  ·古典音乐的流行化趋势;
  ·中外流行音乐的含义比较;
  ·几种西方流行音乐的共性与特性特点(如摇滚与爵士乐的差异);·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发展的影响(冲击与渗透);·流行音乐发展的社会根源;
  ·你喜欢流行音乐哪些方面;
  ·会欣赏古典音乐是否有助于了解和欣赏流行音乐。
  这些大小不等、侧重点不同的问题,为随机进入教学创造条件;(3)独立探索:根据学生的意愿可选学下列不同主题,在学习某一主题过程中,学生可随意观看有关这一主题的不同资料与演示,以便从不同侧面加深对该主题的认识与理解(“随机进入学习”);A.学习主题1:阅读有关古典音乐发展历史脉络的,听赏相关音像资料;B.学习主题2:阅读有关流行音乐发展历史脉络的文章,听赏相关音像资料;C.学习主题3:阅读有关音乐与社会生活关系的文章;D.学习主题4:听赏同一音乐主题不同版本(古典与流行)演绎的唱片,感受其内在联系与发展;E.学习主题5:学习有关音乐语言要素的知识在听赏作品时,努力寻找和把握这些要素。
  (4)协作学习:在上述独立探索基础上,开展基于网络的专题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点都会受到其他人的考察和评价,同时学生也对其他人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做出相应的反映。教师可通过网络公告板和有电子信箱的形式对学生布置作业、对讨论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
  (5)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为检验对知识 建构与验证,学生在经过上述学习阶段后可通过答辩的方式进行自我和小组评价。
  (6)深化理解: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作补充学习与练习,以深化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验证的能力。最后完成对这一复杂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并促成知识迁移。
  由以上介绍可见,建构主义的音乐教学方法尽管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又有其共性,即它们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在协作、讨论过程中当然还包含有“对话”,)并在此基础上最终由学习者自身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二节  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媒体技术则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脑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化教学技术才真正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一)媒体及其影响
  广义地讲,一切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技术手段都可以被看作是“媒体”。书本、图片、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等等,它们都属于媒体范畴。
  有人瘟提出“媒体是人的延伸”。人的感官受到诸多的局限,这种局限实质上影响了人的认识能力,比如人耳只能可以听到20-20 000Hz的声音。媒体的作用,可以裣这种局限,极大地提高人的感觉能力,进而提高人对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
  媒体的作用打破了我们感官刺激的习惯,对人的认识活动产生强制作用,促使人接受信息的习惯发生变化。它使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维度发生变化,进而必将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改造世界的态度。在音乐生活中,这种刺激带来的作用极其明显,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如果文化水平并合理运用媒体的这种强制作用,将大大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
  (二)教学媒体及其分类
  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对教学媒体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选择和使用这些媒体。因此,地媒体的分类应该以教学过程的需要为依据。
  1、依据教学内容分类
  ·视觉媒体:印刷品、图片、粉笔、黑板、实物教具、模型、幻灯、投影……·听觉媒体:口头语言、广播、唱片、录音机、CD机……·视听觉媒体:电影、电视、计算机、影碟机……2、依据教学组织形式分类
  ·课堂展示媒体:投影、录像、黑板……
  ·个别化学习媒体:印刷品、录音带……
  ·小组教学媒体:图片、投影、白板……
  ·远程教育媒体: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
  3、其他分类方法
  其他分类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按照媒体的交互性或主动性分类,按照媒体的抽象程度分类、按照用户的年龄段分类,按照投入(价格)分类等等。
  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起到不同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媒体的选择,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整体要求选择最佳媒体,而还能根据某一项指标来作出决定。
  同时,教师应该看到,每一种教学媒体都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的为选择媒体,而还能简单地断定一种媒体比另一种媒体强。
  (三)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指的是信息载体,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载体的集合。多媒体技术是对多媒体进行交互式整合处理的技术,它集计算机技术、音像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它增强了信息对于人刺激的程度和广度,充分调动起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使它们同时工作,从而扩大了人对信息的摄入量。
  我们知道人类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而获得知识的过程,1967年 Treicheer揭示了各种信息来源与人类的学习和记忆的关系。人类知识的获取1%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11%通过听觉,83%视觉,也就是说94%的信息是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记忆形成过程中,阅读知识占10%,听到的占20%,看到的占30%,提到和听到的占50%,交谈时自己叙述的占70%。
  上述两则资料说明,多媒体信息一,刺激使视觉、听觉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是最有利于学习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模式,这也正是多媒体时代教学的重要意义。
  正是计算机进入多媒体时代,我们在电脑中了美妙的音乐、看到了逼真的画面,音乐教学才真正开始与计算机技术结合。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已超越了学科渗透的概念,形成了类似地边缘学科的学科整合。
  二、计算机辅助教育
  计算机辅助教育(CBE),或称“计算机化教育”指以计算机作为主要剘,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工具,进行各种教育活动。
  (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分类及其方式
  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主要指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一般来讲,偏重于强调计算机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教学帮助。如问题或练习的展示、文本或图片的呈现等等。
  2、计算机辅助学习(CAL)
  通常可作为CAI的同义词,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也教育思想上的差别,CAL强调用计算机帮助“学”的方面甚于“学”的方面。如帮助学生查询教学信息、资料等等。
  3、计算机化教学(CBI)
  作为CAI的同义词或作为较高程度的计算机支持学习应用。
  由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睚国际上得到加强,CAI和CBL之类的术语将变得更为流行。从概念范畴来学习来说,“学习”比“教学”的含义更为广泛。
  5、计算机辅助训练(CAI)
  主要指计算机在职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如工业训练、军事训练,音乐上的技巧训练(如钢琴教学软件)等。其特点是学习目标明确,偏重于操作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培训。
  6、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指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工件,如课程的设置、教学的统计、教学和教师的评价、协助教学决策系统等。如CBC公司的“校长办公系统”。
  尽管分类非常细致,但在实际运用中,概念上又有着很多模糊或互相渗透之处。国内统称的“计算机辅助教育”一般涵盖三个领域:计算机直接支持教与学的种类应用,统称为CAI;计算机实现教学管理任务的种类应用,统称为CNI;计算机提供教学资源的种类应用,统称为CBLR。
  (二)计算机辅助音乐教育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类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辅助教育在音乐教学上的作用极其广泛。
  1、教师及其教学管理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可以通过声、光、电的结合,为学生展示文字、图形(片);播放音乐(声音)动画,用更直观、形象、生动的方法替代教师传统板书和推动力展示,为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这样能够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愿望和热情。如我们在介绍乐器时,用软件展示乐器的图片,同时还可听到乐器的音色,再配上文字说明及相关知识介绍,比单纯看乐器推动力或演奏录像要丰富得多,信息量也不可相提并论。再如用Flash形式动态展示歌唱时喉部的变化,使现实生活中无法观察的东西直观地展示出来,代替传统教学中的比喻、讲解。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库储存、处理和检索功能,可以帮助教师为学生设计和编制针对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练习。这些训练的成果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组织测试和评估。对于存在大量技巧性训练的音乐专业来说,这无疑是计算机为我们老师带来的巨大福音。
  通过对音乐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分析,计算机可以全智能地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为教学科学化服务。同时,可以根据每一位同学对音乐学习的、学习和认知习惯,为他们制定符合自身要求和学习规律的学习计划,通过对每一位同学进行教学监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最优化。
  2、学习伙伴的作用
  我们知道,学生除了从教师和课堂上获得知识之外,还在与同学、伙伴的游戏中学习各种知识、能力和“生活之道”。
  计算机可以通过人机对话、虚拟情景、角色扮演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类似人游戏的虚拟时空,让学生像做游戏一样,在快乐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由计算机扮演学生学习的伙伴,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与“机器伙伴”相互竞争、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练习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计算机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新的思考,帮助他们探索新的解决总量的,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师与学生的助手和工具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备课,包括教案编写、资料查找和汇编、音乐的选听与编辑、音乐课件的制作等。还可以用计算机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筛选、评价,进而对异质群体制定不同教学策略。
  学生音乐学习需要各种工具,比如文具、乐器等等,随着多媒体音乐软件midi音乐软件的发展,计算机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工具成为了可能。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光盘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迩,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延伸;也可以通过midi软件对音乐进行拼接和简单“创作”,实现“创编”功能,使他们尝试音乐创作的艰辛与喜悦,促进音乐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进而通过互相展示,学会参与、交流和对自己、对他人音乐的评价。
  (三)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现状和误区1、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现状
  从广义上讲,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电影、多媒体电脑等视听设备辅助教学都可以称之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而我们现在讨论的特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媒介的多媒体技术。
  第一批把电脑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用MIDM技术和设备进行创编,如制作几个声部的MIDM音乐,通过改变不同声部的音色、力度,或通过对不同声部的播放,进行音乐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对音色、声部的识别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在促进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面,一些软件公司的贡献也不可忽视。他们提供的多媒体音乐软件光盘,为音乐教师熟悉多媒体技术的课堂运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如我们熟知的“震撼”、“音乐圣经”、“走进音乐”、“乐器”等一优秀软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资料。简单的操作、鲜明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对电脑从陌生、恐怖到熟悉、喜欢,更到主动探索,为教师熟悉软件、熟悉电脑操作和这种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随着界面更加亲切、操作带回每况愈下的软件日益流行,音乐教师编制课件成为现实。这类软件或开发平台,一般情况下无需编程,也不需要使用者对计算机语言进行深入学习,只需对一些“规则”进行简单了解,通过键盘输入、载入、粘贴等简单操作,就可完成课件制作。由于这类软件提供的“所见即所得”功能,为拥有丰富形象思维的音乐教师们编制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音乐教学课件提供了广阔天地。随之而来的各级、各种层次的音乐课件制作培训,又使教师们在制作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综合,从最初的MIDM作曲技术的运用到多媒体音乐软件光盘的使用,一起到今天的音频处理、编辑和音乐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发展过程非常迅速。多媒体技术本身的任何进步与突破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在课堂教学上有所体现。
  2、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误区
  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大量运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的存在在客观上已经开始影响它正确运用的方向,制约其进一步、深层次的发展。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不顾课堂内容,为电教而电教,为淫乱则应用,为技术而技术在音乐课堂使用中,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功能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作课、评课、评级等因素,把多媒体的使用当成教学中单独一个环节来应付;把多媒体等同于“多媒体之和”,每种媒体单独使用;用多媒体技术简单地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把它当成了黑板、录音机、录像机、摄影机。比如:有的教师在整节课中,只是用多媒体电脑通过投影屏幕展示了课程的标题,或只是在展示音乐标题的同时播放了此段等等。还有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对计算机的运用,忽视了传统电教手段的优势,影响了教学效果。
  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多媒体的种类很多,表现的形式也很多,多媒体技术的表征 媒体相加,教师要注意不再媒体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中媒体功能的互补作用。只是将不同的媒体形态杂乱地放在一起,是不能称之为多媒体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媒体,须建立在对各种媒体教学特性的准确把握和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其次,音乐教学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教学规律,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在现阶段都只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还能破坏和阻碍音乐教学本身固有的规律来适应多媒体的特点。所以音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和音乐教学干什么,时不时考虑学生接受的特点,适当、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学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程的关键时刻,解决重点问题和对难点问题的突破中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如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的关系简单化,难以想像的问题直观化。
  (2)有些人认为:“没钱不能搞,没好设备还能出好效果”
  这也是对多媒体技术教学运用的误解。对于具体的教学环节来说,运用复杂、昂贵的设备不一定就比简单、价廉设备的效果好。我们知道,人在识别同一信息时,用语言描述需要2.8秒,用线条图需要1.5秒,用黑白照片需要1.2秒,直接看实物需要0.7秒。前面谈到,不同的媒体会带来不同的刺激,教师应该抓住和深入研究多媒体对不再媒体功能的整合作用,根据课程的要求和现有设备的情况,扬长避短、灵活运用。
  (3)有些人认为:“这不是音乐教师的工作”
  在电教手段还处于摄影机、录像机的时代,就有教师认为:音乐教学中用电教手段,应该由学校电教教师来操作,自己没有必要学习如何使用。进入多媒体时代,随着技术会计师的加大,这种思想更加严重。当前的很多中小学也确实存在着这种尴尬情况: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音乐教师能够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却不会使用电脑辅助教学,而电教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却不能使之与音乐教学完美结合。
  电脑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手段的延伸,在音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但需要音乐教师参与,更应该是教师的主动行为。我们应该转变思想,站在一个相应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
  从现实看,音乐教师与电教教师合作,主动学习和参与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实践,就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细节问题以及能不能使用多媒体手段,应如何使用等等进行详细商讨,技术问题由电教教师解决,艺术上的问题和课程目标把握,则由音乐教师掌握,这样,双方优势互补会使这一运用科学、合理、简明、有效。从发展的角度看,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普通话一样都将是音乐教师所必需的素质。我们常说“学以致用”,随着电脑知识的普及,电脑基础操作能力必将与学科运用能力相整合,音乐教师操作电脑进行教学也必将像拿起粉笔书写板书一样自然。
  (4)一种有意思的反问:“电脑全能,还要音乐教师干什么?”
  多媒体时代,电脑功能的日益强大,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日益广泛曾经有很多人思考和提出过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职能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职能全面淡化,而是减弱教师知识化身的职能。电脑发展到今天,绝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进行最富于情感的音乐教学,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可能全面替代音乐教师的角色。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