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作者:集美大学音乐学院 唐灿城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7-01   点击:

  (二)教学器材的不完善

  尽管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有了较为长足的经济发展,但是在中学教育事业中,依旧有部分地区的教学器材未能配备完善。因为在某些学校的教育视角中,宁愿将资金投放到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题课程建设中,对于音乐课堂上需要用到的器材并不十分重视,甚至有些学校已经将音乐鉴赏课程取消了。试想,在音乐器材都匮乏的情况下,即便教师有心想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教学品质,很多时候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足以说明在音乐鉴赏培养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一方面,音乐教师自身在教育中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只有自己发自内心热爱音乐这门课程,他们才会自主地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进而从中找到教育契机,导入富有志趣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增强。因此,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摈弃那套较为陈旧的教育模式,要致力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人音乐潜力激发出来,加强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举例而言,考虑到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懵懂时期,对待外界很多富有节奏性的音乐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投其所好”,为学生融合时下比较流行的一些歌曲,比如由方文山作词的《青花瓷》、《兰亭序》等,因为此类歌曲不仅旋律动听,同时还融合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风”歌词,既有对古诗词的二次加工,也有极具现代化风格的用词,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会更加投入,自身独立探索欲也会被激发。对于课外的音乐学习,也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同时要让他们在听完流行音乐之后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记录下来,然后到课堂上分享给其余同学,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这首歌曲好在哪里。然后教师再将流行歌曲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分析经典作品,理解音乐之中蕴藏的关键因素。

  (二)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

  新时代的中学音乐教育,决不能停留在过去那套“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的刻板教学模式中,因为仅仅依靠教会一两首课本曲目,学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自我音乐素养与鉴赏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致力于改造自身教学模式,导入更多贴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容。时代在不断的进步,音乐教育理念也要随之更新,要紧跟时代步伐,让学生感受到更多具备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从乐理、音乐风格、作词风格等诸多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多元化音乐概念,以此来培养学生更为高阶的音乐造诣。关于音乐教学模式的改进,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讲究“因材施教”,旨在针对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完善、专业化的教学服务。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苏轼的经典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教学蓝本,在现实中也有《但愿人长久》这类较为通俗的歌曲,此时教师只需要套用现代化的曲风,从中找到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点,比如字词押韵、旋律的层层递进以及副歌部分的情绪代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师,利用网络微课的形式来改造教学,让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从大屏幕上观看“明月几时月”的意境,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其二,教师还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加入更多与民族音乐结合的教学内容,因为民族音乐始终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宝贵文化,早在古时候其实就有很多经典民歌旋律,只是有一部分已经失传。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歌已经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比如《半个月亮爬上来》、《在哪遥远的地方》、《茉莉花》等等,应用这些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的鉴赏视野变得愈发开阔,同时还可以将这些民歌与流行歌曲进行比对,让学生领略到原来很多自己热爱的流行歌曲就是从这些经典民歌中找到的灵感,流行歌曲与民歌之间的区别之一,其实就是演唱方式的不同,在文化内核以及音乐涵养方面,民歌显然更深一筹。运用民族音乐辅助中学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与增强他们的名族自豪感,让他们领悟上一辈留下的民族音乐作品原来如此美好。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