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关于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渗透方式研究

作者:南京丁家庄初级中学 金晶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9-01-12   点击: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当前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能力发展,音乐是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应该在音乐课堂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渗透德育,本文分析了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渗透方式。

  【关键词】初中 音乐课堂 德育 渗透方式

  立德树人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初中生处于道德修养及品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为学生灌输正确的德育教育。音乐教学具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开展学生德育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挖掘音乐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以及价值,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发展以及创新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德育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对音乐教育认识不强, 在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意识不足

  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初中的音乐教育和德育进行结合也获得了较高效果,然而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很多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但是却不重视其德育功能,不注重学生参与体验;在教学中还存在注重教学结果,不注重过程的问题;教学中注重理论教授,实践活动不足。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极大的限制了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渗透,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是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另外,初中音乐教育进入了单一的审美体验误区。

  1.2 学生音乐基础素养不足

  学生音乐基础素养不足是我国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学生的音乐鉴赏以及鉴别能力不足,也极大的限制了德育教育的渗透[1]。实际教学中,学生对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会失去学习兴趣,然而这些理论知识也很重要,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鉴赏、鉴别能力都有直接影响,所以有的教师为了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会采取游戏方法等进行教学,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课堂教学脱离了音乐本体,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没有实质性作用。

  2.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渗透方式

  2.1 找出歌曲和德育的切入点

  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准确的找出其中内容和德育之间的结合点,这样才能确保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渗透效果,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可以让他们的思想道德被感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素材库的积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可以在教学中灵活的使用这些资源。教师可以创设德育情境,就是结合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情景,其中要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可以体验情境,学生可以获得主观感受,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进而在学生不自知的情况下实现德育目标。教师使用该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进行应用,如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进而可以实现寓教于乐。比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保卫黄河》的演唱视频,加上教师激昂的语言,为学生讲授歌曲创作的背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投入到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宣传革命战争精神,鼓励人们奋起抵抗,这样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感情也会更加饱满,加上教师有力的手势指挥,会让课堂处于爱国抗争的情绪中。

  2.2 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可以多思考,对教学形式不断的进行创新,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歌曲进行改编,学生自己排练短小的歌舞剧,之后再组织晚会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还可以将书中枯燥的乐理知识进行重新的编排,这样可以把枯燥的内容变成欢快的形式,如讲故事、猜谜语等;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课前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相互汇报的方式共同分享获得到的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自思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他们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