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如何利用声势律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

作者: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明集中心学校 朱军光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8-21   点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音乐的学科地位不断提升,小学音乐教学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声势律动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和听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提升音乐素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高效课堂。探究了教师应如何利用声势律动促进小学音乐的教学。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应用策略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实质上是对孩子的启蒙教学,重在陶冶学生情操,展现音乐的魅力。在新的形势下,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小学音乐教师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真正爱上音乐、享受音乐。声势律动是指伴随着音乐节拍,用肢体动作有节奏地发出声音。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通过晃动身体、拍手、跺脚等方式,能够直接与音乐交流,增强节奏感,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课堂中一味讲解乐理知识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利用声势律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和改革。

  一、利用声势律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一堂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利用声势律动有利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营造欢快的课堂气氛,通过拍手、捻指、跺脚等动作,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然、随意、开心、积极融入音乐教学中。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声势律动组织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跟着节奏表演歌曲情节,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演出不同歌曲的内涵,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二、利用声势律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声势律动以身体为媒介,通过拍手、捻指、跺脚等动作,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基本节奏,掌握音值长短和强弱的拍位的规律,体会不同风格音乐的节奏特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和简单的身体晃动,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还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手拉手,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还可以再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变化进行即兴表演,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又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三、利用声势律动,提高学生表达音乐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关键时期,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与肢体动作相结合,能够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让学生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音乐学习更加走心。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将技能的训练和乐理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忽视了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将音乐审美作为教学的核心。音乐审美不仅仅是指欣赏音乐的能力,更应该是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表达音乐的本能,在听音乐或是学习音乐的时候,往往会情不自禁随着节奏而晃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顺应学生的本能,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用合适的声势律动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独特的心理感受。

  四、利用声势律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通过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结合,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不同的乐曲需要学生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欢快的音乐因为乐曲节奏较为明快,因此在动作时上就会表现得活泼一点,而相对难过、悲伤的音乐,在節奏上就会比较沉闷,动作的幅度和速度的节奏会比较慢,。因此,在进行声势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不同的乐曲选择不同的律动方式与之匹配,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感知音乐,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通过声势律动与肢体的有效结合,根据不同音乐在节拍、情感、速度上的差异演化出不同的律动方式,随着乐曲高亢动作也变得充满激情有力量,转而乐曲变得低沉,动作也随着乐曲的起伏变得缓慢而沉稳。进而在学生跟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声势律动的同时,也是在体会乐曲所代表的情感,无形中便使自身融入乐曲中,深入品味乐曲内涵,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