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策略

作者:广州市海珠区龙潭小学 徐丹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12-08   点击:

  体态律动中还要重视弧线动作的运用。在所有的动作中, 弧线被认为是最优美、最有可塑性的一种线条。不管是弧线的运动路线, 还是弧线的手臂形状及身体姿态, 都能很好地作为独立动作或衔接动作, 存在于体态律动中。

  (二) 发展学生创编体态律动的能力

  教师预设音乐的体态律动, 但在教学中, 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律动该怎么做, 而是要引导学生有音乐的感受与生成, 能自己创编合适的体态律动。这些需要由浅入深地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体态律动需要身体多感官协同动作, 如对节奏的领悟就依赖于肌肉系统的运动和听觉能力。人的音乐才能是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欣赏课教学中, 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节奏感、动作能力、协调能力、创编能力;对学生进行注意力和思维反应的锻炼, 促发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个体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提高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能力, 从而可以由单一能力逐个发展, 渐渐形成多种能力。例如, 刚开始教师可以通过踏步、拍手等培养学生节奏感, 然后再将动作往上下纵向或左右横向发展。学生通过多积累多体验、培养基本音乐能力、丰富发展动作表现, 才能为最后的体态律动创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把握体态律动运用的恰当时机

  小学生喜欢听音乐, 但他们的注意力有限, 可能重复听第二遍就没有耐性了。教师要根据自己聆听音乐的感悟, 循序渐进设问, 环环相扣引导。教师要设计由浅入深的活动, 形成一个攀登、成功、再攀登的阶梯, 一步步引导学生们攀上体态律动创编的顶峰。如果一开始教师要求学生初听乐曲就能跟随音乐表现, 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且学生只会是“群魔乱舞”, 动作毫无音乐性和教学意义。

  例如, 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欣赏课《野蜂飞舞》时, 设计的活动如下:

  →听教师弹奏单音, 模唱并用动作表现音高变化;

  →听乐曲, 想象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小动物;

  →听乐曲, 野蜂飞得快还是慢呢;

  →简介作品背后的故事, 理解野蜂飞得这么急的原因;

  →边听音乐边用食指模仿野蜂的飞翔;

  →听乐曲曲调忽高忽低, 音量时强时弱的变化, 请不同的学生思考体验表现野蜂袭击坏人的情景;

  →用La和Beng的声音模唱主题一和主题二, 并思考这两个主题想要表达的感情;

  →请学生动脑筋思考, 如何用身体动作表现这段音乐。

  这位教师通过一系列符合音乐欣赏认知规律的逐层深入的问题和活动, 巧妙地带领学生逐步创编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 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

  体态律动以其特有的动感和直观性参与欣赏教学, 使音乐要素得到体现, 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和游戏性, 不仅大大减少了学生静静聆听音乐的枯燥感, 而且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有效地提高了欣赏课教学效率。正确认识体态律动的作用, 不轻视不滥用, 做到合理使用和巧妙运用, 不仅能真正发挥体态律动对欣赏教学的促进作用, 而且能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音乐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享受音乐的美好、表现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蔡觉民, 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2]伍娜.与你同“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

  [3]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