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策略

作者:广州市海珠区龙潭小学 徐丹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12-08   点击:

  摘要:巧妙地运用体态律动, 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活动感受音乐要素、体验音乐的流动性与表现力、表现音乐的情绪与内容, 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时, 教师应反复聆听音乐, 抓住音乐特性, 进行体态律动的自我预设;发展学生综合音乐能力, 多感官协同动作, 促进体态律动创编能力;注意循序渐进设问, 环环相扣引导, 把握好体态律动运用的恰当时机。探究体态律动运用的策略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欣赏教学; 体态律动; 音乐要素;

  “体态律动”这个词组最早源于19世纪初期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约翰·哈威使用的“eurhythmics”一词, 表示达尔克罗兹的“音乐与身体律动”这个概念。达尔克罗兹指出:“学生们虽然有高超的演奏技巧, 但是普遍缺乏对音乐的情感反应, 无法感受和体现音乐的美感。一些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是一种数字、数学式的机械反映, 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感”[1]。“体态律动”这一概念旨在“引导学生摆脱旧有观念的禁锢, 去体验自然的意愿、自由的律动”[2],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节奏、韵律等做出自然轻松的身体反应。奥尔夫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世界著名音乐教育模式, 都提倡运用体态律动参与音乐活动, 鼓励伴随音乐进行即兴表演。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体现

  笔者曾有幸聆听了两位教师进行的音乐欣赏课《狮王进行曲》 (花城版小学二年级) , 对比两堂音乐欣赏课, 笔者发现, 能否妙用体态律动, 是教学效果是否明显的关键之一。

  一次是一位年纪偏大的教师执教。在静态聆听中想象“狮王威风凛凛进场和吼叫”的情景后, 教师仍让学生静静聆听, 分段体验“狮王吼叫声”的音区和力度变化。而这时, 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分散, 有些在左顾右盼, 还有些学生在打哈欠。到了感受“狮王威严脚步声”的教学环节时, 个别学生忍不住站起来跟随音乐节奏一边哼唱一边模仿狮王踏步, 却遭到了教师轻声制止:大家要安静聆听。整个课堂除了播放的音乐声和教师的讲课声, 学生没有听之外的其他反应, 显得极为沉闷。

  另一次是一位年轻教师执教。首先, 教师引导学生伸出双手模仿狮王前爪, 配合上身动作的弧线俯仰和下身动作的蹲立, 让学生跟随音乐旋律感受“狮王吼叫声”的力度和音区变化, 学生因此很快明晰力度和音区这两个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体现及作用。其次, 教师采用模仿狮王行进踏步来听辨“狮王的脚步声”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威严的狮王音乐形象。学生兴高采烈地参与到音乐中, 并随着音乐高低起伏的变化, 调整自己的动作, 时高时低、时快时慢, 舒展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感受音乐的快乐。观课的其他教师都不禁为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而叫好。

  由此可见, 同一课题的欣赏教学, 两位教师对体态律动的运用情况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不用, 课堂沉闷, 效果打折;用之, 课堂鲜活, 快乐高效。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欣赏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对于感受音乐要素, 表现情绪和内容,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施、重难点的解决, 有着重要作用。

  (一) 体态律动可以表现乐曲的音乐要素

  巧用四肢, 跟随音乐而动, 可以让学生感知节奏和旋律。拍手和踏步是学生最熟悉的动作, 加以节奏的变化就能成为学生喜欢的声势。变换节奏和速度的四肢运动, 辅以速度的变化或空间的高低弧线流动, 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节奏和旋律。体态律动配合四肢动作, 动作丰富且富有动律。头、膝、肩、臀、脚的晃动与转动, 配以空间方位的结合, 赋予体态律动以流动感和生成性。身体与面部表情的配合, 可以表现复杂的情绪和内心活动。原地动作可以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融入思维和创造, 便于音乐思维表达和音乐课堂的组织。原地动作结合空间动作, 能表达音乐的深层发展, 自由地表达音乐的内涵。人的歌喉参与音乐主题的哼唱、演绎或改编等, 配以合适的身体姿态, 诠释音乐形象, 效果更明显。

  教师可以通过表1的体态律动来表现相应的音乐要素:

  表1 音乐与体态律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