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音乐课程标准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作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彭吉象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3-10-24   点击:

  摘要: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随即成为音乐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这既是全新的政策性话题、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亟待实践检验的理论课题。围绕艺术课标展开研究与讨论,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对于各领域的艺术教研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2022年8月2日,2022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组委会特邀国务院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艺术学召集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义务教育课标修订艺术组召集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彭吉象教授,于“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论坛”作了题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的学术报告,得到了线上、线下与会人员的广泛好评和热烈讨论。鉴于此,《中国音乐教育》编辑部约请彭吉象教授对本报告发言稿进行整理,特此刊登,以飨读者。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盛会。今天我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因和原则

  今天我讲的第一个大问题是此次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因和原则。主要有三条:第一个重要原因是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21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正因如此,许多著名科学家一直在呼吁要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例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他认为,我们之所以培养不岀科技创新人才是因为缺乏艺术教育,所以钱先生晚年花费了大量时间来研究美学与艺术,而且他的夫人—中央音乐学院蒋英教授在家里弹钢琴时,还启发了他科研方面的很多灵感。另外一个例子是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他曾经三次在北京举办“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这三次我都陪着北京大学的校领导参加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那次“科学与艺术研讨会”是在黄胄先生的炎黄艺术馆举办的,李政道教授和黄胄先生都分别发表了很重要的讲话,当时李政道教授有一句名言广为流传。他说:“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为什么说硬币这面是科学,那面是艺术呢?我的理解是,他认为科学和艺术都离不开想象力,都离不开创造性。艺术最能培养人的想象力,而科学最需要人的想象力。李岚清在他的《音乐与人生》这本书里,也专门讲到了爱因斯坦对音乐的重视,等等。我们北京大学曾经邀请另外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来作报告,他的报告题目叫“对称中的美”。我们都做过方程式,方程式一旦对称了,它就成功了,同时也就美了。所以,真善美是一体的。

  第二个重要原因和原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美育的重视。自从1999年美育写进教育方针之后,相继发下来多个文件。其中,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十分重要且非常具体,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美育,并专门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这些都成为我们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第三个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探索,也给我们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奠定了新的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2001年以来,设立了一门艺术综合课程,但是由于这门课程不是依托一个学科来进行,因此20年来一直贯彻不下去,基本上是夭折了。幸运的是我们这次“课标”修订,正好碰到党中央、国务院两办下发新的文件,其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逐步开设六门艺术课程,即在原来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需要开设舞蹈、戏剧、影视课程。原来我们的书法课是在语文学科内开设的,除了音乐、美术之外,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把“新三科”加进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

  下面我讲一下第二个大问题—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我们的艺术课程理念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是怎样认识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课程,其次是前面我讲的三个原则,可以说都是关于这个问题的。那么,我们怎么来认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呢?

  第一点,就是要站在美育的高度来认识。

  如果站在美育的高度来认识,那么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就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审美教育。当然我们也需要技能,也要教会孩子们唱歌、拉琴等,但是它最终的目标还是审美教育;而且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甚至它也不是简单的艺术教育,而是“立德树人”的教育。

  我们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实际上从2019年1月份就开始了,直到教育部2022年4月公布,前后延续了三年多时间。早在2019年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我向教育部领导们汇报时就说过,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绝对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差不多有一亿六千万个孩子,倘若一万个孩子中间能出一个艺术家就够了,这样一年就是一万六千个艺术家,十年就是十几万个艺术家,足够了。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花那么多时间、花那么多精力来让孩子们上艺术课呢?实际上就是要对他们进行美育和艺术教育。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培养我们新一代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换句话来说,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必须跟上去,培养我们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我们艺术教育的关键。

  刚才我谈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其实艺术修养是人文素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是北京大学78级的大学生,读完研究生后到中央机关从事了几年文化工作,1990年又被组织安排回到北京大学。当时北京大学要我回去干什么呢?就是要发展美育,因为北京大学从蔡元培校长开始就有美育的传统,但是后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北京大学原来只有一个艺术教育中心,我回去就是担任艺术教育中心的主任,就跟在座各位一样,是搞美育的。1990年一回到北京大学,我就给学校领导写了一个报告,建议学校应该规定,所有北京大学学生必须至少上一门艺术课程,拿到两个学分才能颁发毕业证书。我的理由很简单,北京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是有人文素养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见得都有人文素养,比如说有些理工科学生,他们的数学、物理、化学很好,但人文素养未必就很高。后来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通过了我的这个报告,于是从1990年开始,北京大学所有学生必须至少学一门艺术课程,拿到两个学分,才能够获颁毕业证书。现在已经过了30多年,这一传统一直被延续下来,而且现在全国很多高校都在这么做。当时北京大学校领导还给了我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就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好公共艺术课。其实北京大学学生很喜欢上艺术课,包括我的“艺术概论”这门纯理论的课程,在北京大学最大的一间可以容纳500人的教室授课,当时不但座位全都坐满,地上还坐了很多学生。我估计在座的不少人考研时都用过我的那本《艺术学概论》,目前全国有800多所高校都采用这本教材。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北京大学举办了多次艺术讲座,请了许多艺术家,包括已故的指挥家李德伦和导演谢晋等,都曾到北京大学作过讲座。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