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基于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作者:江苏省淮北中学 叶长浩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2-02-11   点击:

  二、多元文化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彼此交融渗透,共同促进发展。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在世界各地分别演化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每种音乐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曲目和文化背景,所有的这些音乐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因此,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不能一味地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要意识到多元文化的存在,如果我们仅仅熟悉自己的音乐文化,而对其他民族、其他地域的音乐文化一无所知,就会阻碍文化的正常交流与沟通,也会使音乐的发展闭塞而缓慢。如今,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学习多元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最新投入使用的音乐教材突破了以往以乐理知识为主线的框架结构,开始兼顾不同的人文主题,在选材方面涵盖了东西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材料,如古代文人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戏曲与曲艺、中国近现代音乐等。同时,在域外音乐的选材上不再拘泥于欧洲古典音乐,也增添了非洲歌舞、拉丁美洲民族音乐、亚洲传统音乐等。总而言之,当成高中音乐教材特别强调音乐的多元性,其中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音乐,也有下里巴人的通俗音乐,其旨在呈现一个多元的音乐文化框架,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引导学生以包容、尊重、接纳的心态去面对不同的音乐文化和人,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蕴含的文化要素是非常丰富的,如音乐的起源形成、表演风格、旋律调式等都有其社会文化之因,同时一种音乐形式还往往牵扯到地理、历史、舞蹈等各方面的文化内容。因此,对于音乐的鉴赏和理解不能孤立于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文化之外,否则就只能获得音乐的表面技巧,而难以获得深层次的美感趣味。多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都悬浮在纯技术性、知识性的理论传授层面,所培养的也都是一些技艺型的音乐人才,而真正在国际音乐界闻名遐迩的大音乐家寥寥无几,其重要原因就是音乐与文化的剥离。实际上,音乐不光有技术,还有情感,在音乐独特的“声结构”下面,是孕育出这种音乐形式的“文化脉络”,音乐鉴赏只有深入到文化层面,从历史背景、社会渊源、文化信仰中发现音乐最美的东西,才触动学生的内心,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真正达到音乐鉴赏涵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基于多元文化视角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客观来说,在高考指挥棒依然大行其道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音乐课地位低下、学时紧张的局面不可能出现大的改观,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提炼与整合,尽可能在有限学时内将音乐文化内容有重点地展示给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教学内容的调整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在调整之前必须确定一个与教学主旨密切相关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来确定讲课内容、准备音乐材料。

  在具体的内容调整上,可以采用“加”“减”结合的策略。其中,“减”是指精简掉不必要的教材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重点关注那些经典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即可。“加”是指在教材设定的教学内容之外,再另外选取恰当的音乐材料进行补充和丰富。例如,人音版教材第5单元第11节的非洲歌舞部分总共提供了四首作品:两首鼓乐,两首马林巴乐曲。笔者在教学时,考虑到非洲乐器以鼓为主,因此将鼓乐作为教学重点,最终选取了在非洲鼓乐中极具代表性的布隆迪圣鼓作品《鼓舞》进行鉴赏,而对于另一首《男孩之舞》,考虑其节奏相对复杂、冗长,超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不再单独讲解。同时,为了不影响学生对跨节奏模式的学习和体验,笔者从一部美国电影《The visitor》中剪辑了一段精彩的手鼓演奏片段,为学生进行跨节奏模式的直观展示,既营造了欢快的课堂氛围,又让学生感受了正宗的非洲音乐文化。

  再比如,在学习宗教音乐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所参考的人音版教材中只介绍了宗教音乐家巴赫及其创作的《马太受难曲》,为了让学生对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笔者又引用了湖南版教材中关于亨德尔的介绍,并增加对其经典合唱曲《合理路亚》的欣赏,最后对两位音乐家的音乐作品与艺术成就进行比较,很好地增加了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