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指向“音乐性内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核心

作者:刘中瑛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9-19   点击:

  西方创作音乐板块共有器乐和声乐作品18首,每首作品的基本情绪各不相同,其中很多作品是由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如《马太受难曲》(第一、第七十二、第七十八分曲)的悲哀与凝重、《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紧张与热烈、《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乐观向上、《五首管弦乐曲》第二首《往事》的恐惧与焦虑、《c小调练习曲》的悲愤与紧张、《爱之梦》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优美、抒情等,即使同一首作品不同的音乐主题,其基本情绪也对比丰富。

  对作品基本情绪的感受,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此环节中理性并没有发生作用,它是一种单纯的感性活动,纯粹是由音乐本身的魅力作用于感官而引发的直接感受。因为“音乐中的基本情绪并不能体现一部作品的深刻程度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而只能最一般地向观众交代一种情绪气氛。”④

  2.体验辨识阶段:分析风格体系

  作品鉴赏的第二个阶段是作品的体验辨识阶段,此环节的重点是音乐情感的深度体验与风格体系的探究。“风格体系不是单纯感性的内容,它需要理性介入后才能被人们体验到,而这种理性因素又往往与专业性的知识结合在一起。”⑤风格体系相比基本情绪来说较为隐蔽,它需要人们去归纳、去分析。在音乐鉴赏的体验辨识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出发,对每一部作品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特点和结构特征进行解读、分析,从而提炼、探究作品的创作技法与风格体系,辨识并描述作品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这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核心环节。

  下页表1中呈现的是体验辨识阶段专业性知识的介入,即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风格体系的探究与分析,赋予对音乐基本情绪的具体感知,从而理解音乐形式的内在含义。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使其在欣赏活动中也能由表及里,往更深一层探析。

  3.理解认识阶段:探究精神特征

  “精神特征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内容,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是作曲家内心深处思想意识的反映,也是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特征的反映。”⑥诸如英雄性、悲剧性、市民性及平凡、崇高等精神特征,是音乐审美活动高级阶段的产物,它们必须以一定的理解认识和理性思辨为基础(见下页表2)。

  表2呈现的是鉴赏教学的第三个阶段,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适时、有度地渗透作品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思想意识,催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会因为音乐的力量而热血沸腾、灵魂升华,最终使鉴赏教学直逼最高境界。

  音乐的基本情绪、风格体系和精神特征,这三者的表现层次是由浅入深的。其中,基本情绪往往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格调,风格体系决定了同类格调的不同类型,而精神特征则决定了格调的特质。例如,格调同样是悲剧性的音乐作品中,《马太受难曲》的悲是英雄的悲壮,而《魔王》的悲则是凄凉的悲惨。因此在鉴赏教学中,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领悟作品的艺术内涵,这需要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逻辑,从表层到内核的过程。

  三、教学价值:音乐本质的回归

  1.在音响聆听、感受中彰显课程的价值取向

  对声音的感知学习始于聆听,而指向“音乐性内容”的鉴赏教学对聆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底要听什么呢?除了感知音响、感受其基本情绪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音响特征,多层次、多维度地感知音乐要素的表达方式。如,《魔王》重点听辨音色及节奏音型的变化;《c小调练习曲》重点听辨旋律的行进特点;《芬兰颂》的“抗争动机”重点听辨节奏和节拍的变化律动等。带着问题聆听、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对比聆听……在多次聆听中不断变化听觉的关注点,而且聆听的一切策略与手段都是指向“音乐性内容”,这较之于教师冗长的语言解说来说,更能彰显音乐鉴赏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取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