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郭丽娜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3-26   点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以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我将就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做以下阐述。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进行教学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由此可见音乐欣赏的意义。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初步建立的关键时期。可以说,中学音乐教育肩负着在特定阶段提高学生个体审美能力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贯穿,应有机地将审美教育渗透在音乐艺术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
  二、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感情的投入,并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情绪,使学生感知、感悟音乐的魅力,全身心地融入音乐的意境中。记得在教《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时,音乐一响起,学生们躁动不安的情绪很快就安静了下来,他们细心地聆听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这美妙的韵律仿佛使学生置身于三月夜春江的意境中。他们灵动的心灵被渐渐开启,音乐结束后,总是会要求再听一次,有的学生边听着音乐边舞起来,非常投入。可见,音乐中蕴含的种种感情能使学生联想到自己以往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
  三、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
  音乐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出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以及抽象的概念。那么,音乐如何通过概括性的感情媒介来打动学生呢?答案就是——联想和想象。在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这堂课时,我以“月亮”为主线,以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和歌曲表达的情感为链,从欣赏《弯弯的月亮》到《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学唱,学生们都深深陶醉在月亮的情怀中,通过对月亮的联想和想象,学生们的思想得到了共鸣。
  四、对学生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可以说,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影响很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来,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欣赏的乐趣,并自觉地沉醉于音乐之中,从而达到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之目的。
  山西省长治市第十三中学校 郭丽娜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