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福建省厦门市大同中学 赖景琼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11-11   点击:

  欣赏探戈舞曲《小伙伴》,拍出乐曲的典型节奏型。

  在聆听音乐《春之声圆舞曲》的同时通过纱巾和筷子的辅助动作练习,体验乐曲中三拍子的律动感,在此基础上讨论、探索舞曲的概念及艺术特征,师生间不断地讨论修正后,共同得出最终结论,并进一步感受另一种探戈舞曲的节奏型及音乐特征,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探索·总结模式的特点:首先强调的是探索知识点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其次探究、分析、讨论的过程既加深印象,又能激发学习主动性;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性思维能力。

  三、体验·联想模式

  音乐体验的过程是对音乐情感和音乐要素的积极感受,注重鼓励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嘴唱,调动其全身的参与,注意联想与想象的积极引导。这是一个心灵感应过程,即以听觉感知为先导,通过自身的心灵与音乐沟通,从而达到精神升华的境界。

  体验·联想模式的程序:聆听——全身参与——感受与联想——情感升华——知识总结

  欣赏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A部分主题音乐体验——听音乐画画

  根据A部分主题音乐的旋律音高和节奏,以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纸上画出简笔画,老师同时在黑板上画。

  交流各自的画作,看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内容?(电闪雷鸣)

  ★B部分主题音乐体验——节奏律动练习:

  根据B部分主题音乐中镲、鼓演奏的拍点,加上肢体动作,模仿镲和鼓的演奏,并随乐而奏。

  ★完整欣赏作品(卡拉扬指挥版本)。

  讨论:说说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及作品所描绘的场景。

  ★小结:波尔卡作品的结构及风格。

  通过听音乐画简笔车及模仿镲与鼓的演奏,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两大主题音乐的特点,加深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在此基础上完整欣赏作品,了解作品曲式结构及风格,并对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体验·联想模式的特点: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表现及情感宣泄,能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感情;在体验活动中,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良好发展。当然,体验·联想模式应该根据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设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特征作出相应的调整。

  四、感受·内化模式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情感的体验是在专注聆听的基础上激发出情绪,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探索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学生的直接感觉将“音乐内化”成音乐经验。通过训练听觉、动觉的联觉效应,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体验和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同时提高想象、创造能力。

  感受·内化模式的结构:专注聆听——音乐内化——联觉绽放——了解背景——感受与想象——表达情感。

  演唱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观看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MV(沙画版本),学唱歌曲。

  (1)讨论:你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3)说说家中父母对自己的爱。

  (4)学唱歌曲。

  ★在音乐声中,以小组为单位,做出造型或是表演短剧,再现家中父母的爱。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欣赏歌曲电影MV。

  ★跟随PPT中逐一显示的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首先要能先准确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接着通过朗诵歌词、造型动作或是短剧的创编表演,更能感同身受歌曲的意境,在情感内化的同时,用带感情的声音来演唱,演唱者一定能在音乐声中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演唱也一定是动听感人的。

  感受·内化模式的特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及探索能力,学会感受情感、说出情感、探索情感;容易营造出和谐、快乐、互动的宽松的课堂氛围。

  五、游戏·激趣模式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