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
摘要:音乐是现如今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其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小学生们对未来充满着迷茫和无限憧憬,在这一时期,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思想情操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应该被开发利用起来。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代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之根本目的所在,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要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族音乐文化
在我国,小学音乐的教学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学习成绩及综合素养等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有效的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与优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有效整合,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相关的小学音乐教师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落实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在新课程背景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在课堂之中。
一、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 提升小学生们的文化修养,增强小学生们的文化底蕴
小学音乐课程是现如今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新课改中,对文化教育进行了明确规定,强调“人文精神和传统道德相协调,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提出“以人为本”,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等要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胜任小学音乐教师这份工作,并能将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合理植入课堂之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们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课堂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能够让小学生们的思维不再单纯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学,当深刻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后,小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良性发展。
2. 有利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的认同感
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但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对这些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与运用,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可将蕴含在音乐知识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挖掘出来,使同学们在习得音乐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从而促使小学生们的音乐学习水平能够更好地得到提升,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整体教育教学设计中,积极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在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滋养中获得多角度观察身边日常生活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每个小学生综合使用音乐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也能提升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
3. 领悟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之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小学生的心理结构,使其在学习中更加具有主动性与积极性。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同学们领悟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之美,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在对同学们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之处,教师大都没有注重这一方面的教学,学生们习惯于被动接受音乐知识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探究兴趣始终没有能得到进一步激发。采取有效的策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之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认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指导观念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缺乏创新性
根据相关调查和分析,在现如今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是比较大,这是阻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在现如今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英语教师过度关注音乐教学的工具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将机械记忆视为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与趣味性。正是由于观念上的落后,导致了小学英语教学在各个方面都偏于传统,不符合现如今的时代发展潮流,不利于培养出创新性的人才,同时也是非常不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文情怀的提升。音乐教师们在指导观念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这就导致学生在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积累,缺乏人文素养。
2. 在音乐教学的选择上缺乏科学条理性
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致力于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质量人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理论,从学习方式、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语言能力。在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很多音乐教师都忽视了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在音乐课上仅仅提供一些校本教材或者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同时也没有对这些固定教材的内容进行科学筛选,比如说:在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过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学内容都是一些枯燥的曲谱,这样会导致小学音乐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没有充分发挥音乐课的优点。课堂音乐教学缺乏条理性导致优秀民族文化发挥不出积极的作用。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历史音乐知识的讲授
优秀民族音乐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和教育意义的精神财富,如何将优秀民族音乐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并不间断地渗透到学生群体中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小学音乐教学表面上看似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甚少,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它也需要传统文化来对其进行指导。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审美创造力;应试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束缚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缺乏艺术素养,使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有效教学仍具有较高难度。在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不以学生为中心的现象,这会让小学音乐教育的真正内涵得不到发挥,使同学们领悟不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不到中国文化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