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一体:核心素养落地的音乐课堂教学路径探索
摘要:助力核心素养落地是当前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本文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导向,通过认知与体验、情感与表达、创意与实践的三个维度建构,以及三步深化、三级推进、三层递进等一体化实施路径,使音乐素养的课堂实施更加科学,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入手,关注学评一致的形成性评价、聚焦融评于教的过程性评价、运用多维量化的表现性评价,建构课堂层级评估体系,旨在使素养指向更明确、教学逻辑更科学、教学序列更优化,为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评价提供参照,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三维一体;核心素养;认知与体验;情感与表达;创意与实践
2015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艺术课标》),提出了艺术课程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因此,音乐学科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核心素养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使之具备发现、感知、欣赏、表现、创造、评价美的基本意识和能力,以及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是当下音乐教学应该努力的新方向。
一、核心素养落地的音乐课堂教学“三维”建构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基于学科属性,将音乐课堂教学聚焦于认知与体验、情感与表达、创意与实践三个维度。其中,第一维度认知与体验,包含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审美感知;第二维度情感与表达,包含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艺术表现;第三维度创意与实践,包含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创意实践。
图1 音乐课堂教学“三维”建构图
(一)认知与体验—聚焦学习力
从音乐学科技能属性出发,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既符合人的整体素质中音乐文化素质提升的需要,也是学生音乐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原理,通过知识与技能的体验式学习,可以获得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学习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可通过序列性认知,建立模仿—自主—融合等学习进阶,推动学生音乐认知的纵向发展。从无意识学习开始,通过对动作及行为的模仿,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形成音乐记忆;再通过有意识地对接,建立音乐、动作及思维之间的关系,形成自我内化及自主表达,提高音乐理解能力;之后通过融合运用所学知识,强化知识的运用,提高音乐的分析及评价能力。其次可通过渐进式体验,形成感觉—知觉—联觉的深度学习。从整体入手体验作品的美感开始,建立音乐感觉;再深入作品内部,关联音乐要素,对接音乐符号,形成音乐知觉;之后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联觉反应,强化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运用,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二)情感与表达—内化价值观
对于立德树人这一任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音乐课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情感性,回归情感的音乐课程观符合学科属性的和谐状态,这也是音乐素养构成的主要内容。音乐情感的发展是内生式升华进阶过程,主要经历从体验音乐的基本情绪到文化理解下的音乐情感共鸣,再到领悟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内涵意蕴,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和乐观态度的发展过程,也代表着音乐审美的三个境界:情绪—情感—情操。这是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此外,音乐情感的生成从学习过程上来看是呈螺旋上升的,主要经历从“表形”到“共情”再到“表达”的过程,这也象征着情感生成信息的不断转化,是一个由外到内、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三)创意与实践—关注增长点
2022年版《艺术课标》明确提出要以艺术实践为基础,这是提升艺术素养必须经历的活动和过程。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及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大多数人学习音乐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运用音乐。2022年版《艺术课标》对核心素养创意实践的阐释为:创意实践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创意实践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1)具体表现为,首先,创意的激发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建立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以及个人、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广泛联系,使学生保持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音乐想象力,给予思维建构支架,培育他们的创作灵感。其次,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使创意点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进并优化,不断提高实践及运用能力。根据音乐经验发展的系统性原理,链接已有实践经验,对接创意点,设计新的音乐实践内容,促进学生对文化、要素的理解与探究,建构形成新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和运用稳定并巩固新经验,促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运用,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养成守规则、负责任等良好品质。
二、核心素养落地的音乐课堂教学一体化实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统筹与规划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进程,进行认知与体验的三步深化、情感与表达的三级推进、创意与实践的三层递进的课堂一体化实施,才能使基于文化理解下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逐级达成。
图2 音乐课堂教学一体化实施框架
(一)认知与体验的三步深化—聚焦核心要素,关联能力要件
认知系统的建构与形成是音乐学习最为核心的一部分,也是音乐核心素养落地的第一环节,这一系统的完善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学习应遵循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2)认知与体验就是“感觉—知觉—联觉”三步深化螺旋上升的过程。
图3“感觉—知觉—联觉”三步深化图示
1. 动作连接,建立感觉
音乐感觉是指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达尔克罗兹的研究表明,在理解、分析事物的过程中,大脑和进行操作活动的肌肉之间存在着某种迅速往复传递的联系:一种反馈系统,即运动觉。(3)在不断变化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激发或抑制人的运动觉,使音乐—听觉—身体—情感—思维之间建立起一种迅速交流、转换的密切联系。音乐与身体运动之间也存在着相应的表现要素,因此,建立这些连接可以帮助人们培养音乐感觉、提高审美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