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探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提高小学音乐素养受到了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小学生音乐素质,不仅可以体现出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还能把东西方的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音乐;音乐素养
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通过音乐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充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朋友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乐器,重要的是要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要掌握音乐的“艺”,还要掌握音乐的“术”。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的教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在中国春秋时期,其中最有名的教育家孔子就倡导音乐教育,同时在儒家的学校中专门开设了一种关于礼乐教学的课程。孔子讲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并把这当作培养人才的最主要方式。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类型的音乐,它们在风格和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学校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教师必须要全面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育,让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深刻思考音乐的意义。每一首音乐的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引导小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文化,进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不断受到熏陶,使音乐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传统文化对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音乐素养中的重要部分。我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方面有着非常多的优势,之前发现的“骨笛”,就可以表明我们的祖先在音乐方面有着自己的追求。我国每一个朝代对于音乐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并且每个朝代都发展出了极具中华传统特色的乐器、音乐、舞蹈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样也是音乐发展史中的瑰宝。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要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这不仅是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也是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如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没有渗透传统文化,那音乐的艺术价值就没有办法得到完整呈现。教师要对小学生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使小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从而了解更多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感,进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利用小学音乐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离不开新一代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象征,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加强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提高文化自信的基础,教师要把具有丰富内涵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听到中国的音乐。目前,我国传统的唢呐、古筝、二胡等乐器,已经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以后的弘扬和发展,需要新一代人接过“接力棒”,让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走向世界,发出璀璨之光。
(一)丰富学生的内在艺术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承担起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任务,进而完成丰富小学生内在艺术素养的教学目标。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在阅读氛围中,全面了解中国文学,通过了解古老的艺术文化,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艺术课堂中学习传统艺术,可以极大程度上培养他们的欣赏和艺术审美水平。
(二)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
通过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校的音乐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教学环节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进而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同时,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小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小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进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打击。当前,小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加深,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想要更好地处理这种问题,学校音乐教师就需要在音乐教育的教学流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音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是,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想能够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学校音乐教师就必须从富有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文化开始教学,这样才能使小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感受到歌曲中表现的情感。通过使用各种音乐,能够极大限度调动学生对歌曲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学校音乐教师还可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让小学生可以深刻感受中国音乐的文化内涵,以及各民族的生活习俗等。小学时代的学生往往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和悠久历史文化存在排斥的心理,因为不同小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和音乐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得小学生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缺乏浓厚的兴趣。所以,这就要求学校音乐教师增加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从掌握传统音乐入手,逐步调动小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校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更高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文化。
二是,加强传统文化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力度,从而进一步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课堂的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不要流于表面。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不仅要教学学生唱歌,更要培养小学生赏析音乐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在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和学校其他的音乐教学活动同时进行,比如像皮影戏、剪纸等活动,这可以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多方面、多维度地了解音乐作品。
四、运用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
(一)在欣赏教学中感知传统文化
在学校音乐课程中采用欣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孩子音乐学习和审美的意识。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不但能够提高他们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师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设计音乐教学模式,不断带领小学生深入探究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及音乐形式,在提高小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加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