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作者: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四中心小学 杨雪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4-28   点击: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促进情感教育、培养审美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重要价值,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通过分析曲目特点以设计德育内容、重视教学互动以创新德育策略、建立和谐氛围以强化德育效果,让学生在音乐中积极参与和体验,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情感素养,进而实现德育的渗透。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德育;策略

  德育渗透是指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接受美的熏陶,培养美好的品格和人格;同时还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释放情感、减轻压力,达到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其重要意义。

  一、新课标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价值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音乐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现素养、文化理解素养的同步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价值也愈加凸显,学生将在接受系统完善的音乐艺术教育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促进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情感技能的教育方式。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使其能够正确表达情感,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小学教育中,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情商,为未来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情感素养,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高情感理解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培养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理解、欣赏和判断的能力,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等,也包括对自然、生活中各种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具有良好审美素养的人,能够从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并用自己的语言和表现方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欣赏和理解各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从而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认识、理解和担当,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人,会积极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公益事业尽自己的一分力量,同时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时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音乐教学中的一些主题和歌曲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身心健康发展是指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发展,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器官的健康状况、身体机能的平衡以及身体状态的稳定;心理健康包括个体对自我、他人和环境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身体和心灵的愉悦,从而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同时,学习音乐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神经发育和认知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二、新课标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分析曲目特点,设计德育内容

  为了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与德育相关的音乐内容。例如选用能够体现正能量和积极情感的歌曲和乐曲,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首名为《买菜》的歌曲,它可以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具体案例。首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该歌曲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买菜》这首歌讲述了买菜的过程,其中也涉及买菜的道德规范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歌词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其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尊重老人、有礼貌、认真选择食材、珍惜食物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听歌、跟唱、分析歌词,并引导他们对其中涉及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感受德育的渗透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重视教学互动,创新德育策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故事讲解、情景模拟、集体讨论、互动演唱等,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积极体验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愉悦,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其中,故事讲解是指结合音乐教学内容讲述有关音乐、艺术和生活等方面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讲述作曲家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作曲背景和作品创作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情景模拟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等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愉悦,例如在合唱教学中让学生在校园演出、社区活动等不同情景下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自信和荣誉。集体讨论是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的内涵和价值,例如以歌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歌曲所涉及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歌曲的含义和价值。互动演唱是让学生在音乐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民族器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一起演奏,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表现自己的个性。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首名为《同坐小竹排》的歌曲,它可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实现德育渗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为此,教师可通过音乐欣赏、歌曲学习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同坐小竹排》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接着,在教室内搭建一个小竹排的模型,创设仿佛置身于水上漂流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清新和自然。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船夫、乘客等,模拟在小竹排上漂流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在模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安全和互助精神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在体验音乐的同时,也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德育的渗透。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