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对高中音乐学科“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思考与认识

作者: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印滢斐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11-11   点击:

  2.聆听、剖析,逐步归纳出以下特征:

  谱例1 第三乐章“固定乐思”片段

  主奏乐器:长笛、双簧管。对之乐器:低音乐器。情绪:惶恐不安。

  谱例2 第五乐章“固定乐思”片段

  主奏乐器:单簧管。特点:前倚音、颤音+定音鼓、管弦乐器。情绪:粗野、怪诞。

  3.交流讨论

  教师:通过赏析,你们觉得这两个“固定乐思”片段取自五个乐章当中的哪两个乐章?(呈现五个乐章的标题,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的确,同样的音乐于每个人的感受理解未必是相同的。在这里,作曲家柏辽兹为了表达他自己的创作想法,不仅给每个乐章都加上了标题,而且在标题下方还都附上了一段文字说明。那么,他在这两个片段的相关乐章中又分别做了怎样的文字说明呢?

  4.呈现第三乐章、第五乐章的文字说明

  “夏日黄昏,他在乡间听见两个牧人呼应演奏的曲调,使他心中感到异乎寻常的宁静。但她又重新出现!他的心紧缩了,悲伤的预感使他焦灼、惶惑不安……”——第三乐章“田野景色”。

  “他在妖魔夜宴上发现自己处于成群的幽灵、巫师和鬼怪之中……恋人的曲调又一次出现,但已失去了它自身高尚温柔的性格,而堕落为一支鄙俗、怪诞、丑恶的舞曲……”——第五乐章“妖魔夜宴之梦”。

  教师:这两段音乐结合以上标题说明,现在你们能给出明确答案了吗?(学生回答)

  5.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的概念呈现

  教师:可见,通过标题的添加和文字说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去接近作曲家的内心表达。而这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我们称之为标题音乐。(课件呈现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的概念)

  教师:当然,对标题音乐我们也可以不拘泥于文字,甚至脱离文字说明来展开自己丰富的联想。其实,柏辽兹的这部《幻想交响曲》也是第一部真正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标题交响乐。

  (三)赏析第二乐章

  1.欣赏第二乐章“舞会”音乐会视频

  教师:接下来,完整欣赏第二乐章“舞会”,我们不妨在音乐与标题文字的融合中,去细细品味此乐章“固定乐思”的丰富表现力。

  2.交流讨论

  教师:同学们,第二乐章“舞会”我们完整地聆听过了。这个乐章被认为是五个乐章中最温暖、华丽的乐章,这里的“固定乐思”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发言)可见,这个贯穿全曲的“固定乐思”在每一个乐章当中都进行着戏剧性的发展。

  从以上课堂实录片段中可见,对“固定乐思”“标题音乐”概念的理解与归纳,都是在“启发”与“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实现的。这样的方式,一改惯有的先“概念讲解”后“聆听分析”的模式,转变为先“聆听→思考-→比较→讨论”后“概念总结”的形式。这一转变更重视、突出探究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探究学习音乐的过程”这一思想。比如第二个环节,先是让学生对两个“固定乐思”进行感知、听辨,逐渐地发展为对“标题音乐”概念意义的进一步深入探究,这种步步跟进、渐入渐深的探究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思维不断走向纵深的一种折射。可见,对概念的理解绝不是靠说教,其最好的路径是在实践探索中自析其意、自悟其义。以上三个环节的设置层层递进,其中第三个环节对“舞会”的完整欣赏与集体交流讨论,更是将本课重点、难点——“标题音乐”和“固定乐思”的概念特征,再次进行总结与强调。

  二、重视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实践途径

  感性和理性具有辩证的关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则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新课标”解读明确提出了这一点,其实也正凸显了高中音乐鉴赏之“鉴”的意义所在。让学生从感性人手,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思辨能力,促使其想象、批判、创造等思维的生成,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渐从中探寻、触摸到音乐的某些本质。最终对音乐产生深刻的感悟,真正由“赏”转变为“鉴”,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而这也正是“文化理解”素养培育的必经历程。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