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提高高中学生声乐课有效性的教学探析

作者:黄苏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提高高中学生声乐课有效性的教学探析
  
  作者:黄苏  厚街中学
  
  【摘要】:近年来,广东省的音乐术科高考统考的人数逐年增多,竞争愈来愈烈。学生既要学文化,又要学术科,程度参差不齐,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本文对各种行之有效的上课模式、教学方法或手段、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进行了阐述,旨在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运用,力求在高考场上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考出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高中学生声乐实践上课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探析
  
  近三年来,广东省的音乐术科高考统考的人数在逐年增多,从2010年全省参加音乐术科统考的7458人到2011年参加音乐术科统考的8523人,再到2012年的9000多人,每年分别增加1000多人,录取的比例为5:1。声乐考试曲目从不规定曲目到限定130首曲目,不难看出难度与竞争力之大了。作为高考一线的高中声乐教师,应该怎样利用每天仅仅2―3节术科训练课这不足两年的时间,使学生从“一张白纸”到有资格、有能力考上本科院校,甚至专业的音乐院校和重点本科院校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要利用好这40分钟,使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要使学生的各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为此,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确定行之有效的上课模式。
  
  要尽快摸清所教学生的音乐素质,采取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就是一个个体,每个人说话的嗓音音色条件不一样,决定了其所用教学方法的不同。具体做法是:
  
  (一)、声乐小组课――在高一年级时采用。可以根据学生嗓音条件同声部或不同声部进行分组,其目的是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共性问题,但要求更细化。它的特点是:第一、歌唱状态容易形成。开设小组集体课,上课时间增加,教师讲解详细、透彻,用示范对比等教学方法在学生中找出实力,比较直观的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练习。学生则从集体练声、个别抽查、指导、评比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易于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声音概念,歌唱状态容易形成,促进学生的进步。第二、学生辨别声音优劣的能力得到提高。一个学生唱,其他人听,教师进行评议对比,能尽快提高学生对发声正误的辨别能力,还可以学到更多的声乐知识,为以后教学打下基础,这也是做一名声乐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与能力。第三、避免了重复教学。在小组课中,我们把重点放在歌唱,发声基础知识中具有共性的一般规律上,去解决学生容易犯的通病,既节约了时间又有利于同学间相互鉴别与督促。第四、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课,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增强了歌唱的自信心,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培养了学习声乐的兴趣。
  
  (二)、声乐个别课――高二年级时采用,因通过高一年级声乐小组课的学习之后,同学们在程度上距离有所拉开了,所以这时采用的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二、或者是一对三的授课形式,它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各自不相同的嗓音条件和个性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还可以有:培优课、辅差课。在教学中,这两种类型的课一般都得与心理学密切联系,第一种培优课,相对优秀学生,有时会因为考试不排第一名或是一直都非常顺利地学,偶尔会有一两个坎过不去就非常着急,学习方法出现紊乱了。第二种辅差课相比较之下,是仍未找到正确方法的学生,心理上首先是对声乐产生恐惧心理,或者高音恐惧症等,在教学中都是常见的。在2010级音乐班中就有一位这样的学生,课堂上老师不断给予鼓励,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出来声音了,可一到真正让她自己从头到尾完整地歌唱时,就吓得哭了,所以每次都是边哭边唱。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造成的情绪紧张,致使原来已经形成的熟练动作,熟记了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通常称之为“怯场”,“怯场”是一种心理反常现象,因此,声乐个别课除了授课,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心理辅导。我认为,个别课上的心理辅导远胜于一节课40分钟的授课,这样才算是行之有效的教学。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方法有各种各样,但只要是能使学生能唱出高考场上评委们所需要的声音,那么这种方法就是确实可行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朗读式教学法,一切从朗读开始,一字一音、放慢速度、字正腔圆地先念后唱,利用每周的语言课再进行巩固。特别是广东本地人普遍存在的“没字头”、n和l不分等特点进行有的放失地教学。果然,朗读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既能为学生直观地树立声音概念,又能解决本地方言带来的歌唱问题。
  
  第二、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包括比喻式教学、“支点”教学等。
  
  (一)比喻式教学,即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喻或打比方的手法完成教学活动。在声音训练中,对学生的教学采用的形象比喻教学手段,通过比喻来启发学生。
  
  关于气息的比喻。当气息不连贯时可以采用放风筝的比喻法,如果放风筝时,手中的线总是直的、有牵引力的,我们要拉住风筝,手没有力量肯定不行,否则风筝会飞走。因此我把气息比喻为会飞的风筝,声音为线,气息一定要牵住声音,慢慢的放线,不能放太快,因为放得太开风筝飞不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声音的连贯性,而且可保持气息对声音的控制力。如高二音乐班谭某某同学,声音打开没有问题,但气息总是保持和控制得不好。
  
  关于喉头的比喻。著名的捷克籍歌唱家库尔特・鲍姆说:“我拒绝谈论放低喉头的问题,不然它变得太机械化了。”因此,用的比喻手法是――喷泉顶上有个球。如果喷泉开始喷的太猛,球就会掉下来,球必须有支持,但是最重要的是,当你唱的时候喉咙部位应该没有任何感觉,也就是金铁霖教授提出的:“‘U通道解决不动’的原则。”这样让学生记住喷泉顶上的球,学生就会清楚的知道喉头的放低或平稳是与气息分不开的。
  
  关于打开腔体的比喻。腔体,即是音箱,一张CD想出的声音,首先必须是通过优质的音箱。所以,人这一身体“乐器”的音箱就处在胸腔至腰腹这一长方形体中,唱时必须让意念去前后打开它,使它扩大、张开、“用整身歌唱”,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声音。
  
  (二)、“支点”教学法,支点也称“着力点”,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才的发明家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由此可见支点的重要作用。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也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最好的平衡状态,歌唱时可以用不同的支点达到不同的平衡。此外,由于每首歌的风格不同,所以有时需要根据歌曲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支点,达到不同的平衡。”确实,支点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第一,支点作为身体的一个轴心,调节着身体的平衡;第二,通过支点的位置,稳定喉器、腔体与气息的状态,从而获得稳定、统一的声音;第三,支点的运用能有效的摆脱口腔、喉咙多余的力量;第四,运用支点能找出声音交点的感觉,语言也会更加清晰,并能获得既通畅又集中、圆润、明亮的声音。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运用“支点”歌唱?只要掌握了它,学生们的很多问题将能迎刃而解了。“支点”广泛的讲,可以包括气息的支点、声音的支点、口腔的支点。
  
  首先,是气息的支点。众所周知,歌唱的生存源于气息,这是歌唱的根。它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控制歌唱过程中所需气息流量大小;第二,决定歌唱时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变化的重要部位。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办呢?怎么运用呢,应该采用的是鼻口腰腹式呼吸法。而以前讲的最多的是胸腹式呼吸法,但是实践证明,一提到“胸”字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并导致不正确的呼吸方法。另外,胸腹式呼吸法,只强调了腹肌和横膈肌对呼吸的作用,却没有提及腰部这一大片强而有力的肌肉群体对横膈肌、腹肌运动的支持和做抗作用。这对于16、17岁的高中生来说很难体会得到,所以在训练中,我一般采用的是首先让学生坐凳子上体会气息支点,坐姿务必是挺直的,坐在凳子的½上,大腿与小腿呈九十度或六十度并弯腰,双手叉腰,从吸气到呼气去体会,接着才站立体会,身体自然站立,两手下垂,两肩略向下压,全脚掌着地,目视前下方,打开口腔,鼻口同时吸气。吸气时口腔吸入的气息,要感觉到是贴着上腭呈一条线状向内吸入,却不可让气息贴着舌面向内吸入,否则会引起舌根下压或舌面紧张。打开口腔后,整个头部的重量全部集中在上门齿上,舌不能后缩或下压,所以,我一般是要求打开、吸气,在上门齿上唱。还有,在吸气的过程中还要特别强调一点:胸不能挺(当然也不能塌,要保持吸气时自然站立的状态),肩不能耸,小腹不能收。在呼吸时也要强调:上腹的上半部肌肉(心口窝处)始终是逐渐向外顶出的,越感到气息不够的时候越要向外顶出,而绝不能回缩。
  
  其次,是声音的支点。包括两个支点:第一个支点在与前胸剑突骨(心上窝处的半圆形软骨)相对应的后背第八胸椎处;第二个支点在口腔内悬雍垂(俗称小舌头)后上方的后鼻管处。这两个支点只有一个共同的功能――求声不求字。只要求声波在身体内,通过骨骼和肌肉的传导,到三个共鸣腔体产生联合共鸣。做到“气动声出”、“气到声流”、“气随声走”和“声带气行”,因此在训练中一般采用的母音是“O、U”音,慢速练习相对多一些,如:54321-‖或54321-‖等。
  
  再次,是口腔的支点。这也是在教学中出现得最多的,有舌根紧的、声音虚的、没字头的、吐字不清晰的等等,在考场上因此而失分的特别多。所以我认为,这个支点非常重要。口腔支点的功能是使口腔做到求字不求声。这样讲,并不是抹杀口腔共鸣体“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而是避免学生由于理解上的不同,导致歌唱时口腔内滞留过多的声音,形成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那怎样正确运用它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口腔的支点在上门齿上,即整个头部的重量都应全部集中在那里,下巴不能前伸,舌身和下颚肌肉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始终保持松弛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让学生直立站好、放松、目视前方、打开口腔、下巴不能前伸、手放在上门齿上唱“iüa”用最自然的声音唱,从单音开始再到三个音、五个音的练习,让学生慢慢的熟悉支点的运用,让声音有了根,自然而然就能开花结果了。
  
  三、开展行之有效的声乐实践
  
  声乐属于表演艺术,是一门实践性重于理论性的学科。课堂教学如果脱离艺术实践,就不是完整的教学,将无法圆满的完成声乐教学任务。声乐离不开舞台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舞台演唱来体现课堂教学效果,检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每次考试时,无论大考、小考,都会有很多平时唱得不错的学生因“怯场”等缺乏舞台经验而失分。因歌唱的场地、环境、气氛等外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歌唱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歌唱心态的稳定与否,往往是声乐演唱成败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声乐实践有以下几种:
  
  (一)、每周一次的声乐观摩课,在全班同学面前,甚至邀请其他级部的音乐生和老师面前演唱,基本上是钢琴伴奏的形式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从而锻炼学生的舞台经验;
  
  (二)、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当做一次音乐会;
  
  (三)、每年有一次诸如“乐随我心”的音乐会,邀请全校的音乐生及其家长们、学校领导、老师们都来参加,伴奏形式可以是钢琴伴奏或者CD伴奏,音乐会的节目司仪、统筹等各方面均由学生自己安排;
  
  (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或校外的歌手比赛,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不同场合演唱,获得更多的舞台经验,为高考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要提高高中学生声乐课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努力钻研教材、研究考纲、研究学生,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需要师生双方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参考文献:
  
  1、《声乐教学法》杨立岗等著上海音乐出版社P86P91P96P322
  
  2、《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金铁霖、邹爱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P42P50
  
  3、《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李玮李瑗编著华乐出版社P75―78
  
  4、《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雷礼著上海音乐出版社P6--7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