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浅议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作者:樊美荣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音乐鉴赏是增进全体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我们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以及对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音乐鉴赏的能力是一种创新能力,我们要在音乐鉴赏的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总能从音乐中得到什么,或激动、快乐、心情舒畅,或深沉、凝重、富有哲理,音乐总能让听音乐的人从内心、从情感上产生小小的共鸣,或极大的共鸣,感受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和生活阅历等不同,大脑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展开的联想的活跃度不同,同样的音乐所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音乐鉴赏感受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的,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种创新和收获。


  对于同一段音乐,有人听出是音乐,有人却能在倾听中感受到春花秋月,听到鸟鸣溪深,有人甚至能品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作曲家们把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和生活阅历,用音符凝集成生命的乐章,谱写成乐谱,这个过程是一种创作;器乐演奏家或声乐歌唱家们用他们真挚的内心情感和生活阅历,通过对作曲家及其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加上他们独到的艺术表现方式,将乐谱的音乐形式转换成声音,形成音乐的有声作品,供音乐欣赏者欣赏,这个过程也是创作;而有思维地聆听和鉴赏音乐,这本身也是一种对作品的再次创作。


  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浸染式的,音乐中蕴涵的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都可以通过每一个音符传递到聆听者的心灵,每聆听一次,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一次,增加一次记忆与联想。这种特点决定了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要坚持以聆听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听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听、善于听、懂得听、乐意听,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


  1、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


  音乐欣赏是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所以情感体验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也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音乐欣赏课堂的活动设计必须突出音乐性、情感性,以情为先,引导学生在音乐听觉的时空中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享受音乐美感,陶冶情操。例如,在第一节课:《高亢的西北腔》中我播放经典民歌《走西口》时,学生竟然哄然大笑。第一次上讲台就遇到这种情况,顿时让我有点手足无措,于是我就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下手,由电视剧《乔家大院》开始,联系历史、地理、文学等多种他们熟悉的知识,还引用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句,讲述了走西口的历史故事。然后再次让他们听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幅幅投入的、凝重的表情……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体验音乐作品丰富的、震撼人心的表现力。


  实际上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主体意识带入到音乐中去,并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因此,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是必然现象,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欣赏空间,让他们能自由的体验音乐。


  2、带着问题听音乐


  在听一个作品时带着什么样的问题来听,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说老师在让学生聆听作品之前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不同的问题可以体现音乐的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音乐。比如在欣赏帕瓦罗蒂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片段时,第一遍我们从声音的角度,体会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和歌唱家声音的感染力与震撼力;第二次听之前,我给学生讲述了歌剧大意和歌曲背景,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入手,体会剧中人物那种痛心,无奈,矛盾的心理。


  另外,同一个问题也要从不同的学生熟知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横向拓展。例如:说到民歌与方言的关系时,我给大家例举了《关中匪事》主题曲和《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让大家试着模仿这些方言,这时有学生给我们提出了庞龙的《我家在东北》,想象力丰富、充满新意。我们先不说这首曲子经典不经典,至少我觉得这样举一反三的思考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鉴赏的能力,不仅限于课堂上的这些作品的欣赏应拓展到学生身边的任何作品,他才能对某个音乐做出合理的鉴赏和评价。同时我们要多多的鼓励学生发问,在音乐欣赏课堂里不要总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分析乐曲、讲背景、讲历史、讲曲式结构,要多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


  3、懂得听音乐


  听音乐,得先从感受声音的基本特性开始,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这些基本特质。引导学生感受总结:高音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低音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厚重、深沉、威严的;而悠长的音,给人一种类似辽阔、宽广的体验;短促的音,给人一种急促、焦急,或者生动活泼的体验;强音通常是激情、热烈的;弱音通常是深情、细腻或者凄凉、委婉的;圆润的音色、表现的是清澈、甜美的;沙哑的声音、表现的是膘汗、粗野的音乐形象等等。答案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取代学生思考,应鼓励他们自己对声音、对音乐有所感悟。但是,作为教师我们的引导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对于不同的作品、不同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语气、语调甚至配合一定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学生感受体验。


  学生们作为90后的人,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兴趣的很少,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告诉我教材里的这些作品已经老了,不适合他们了。受现代媒体网络等炒作的原因,学生身边的音乐鱼龙混杂,尤其是rop、重金属等音乐形式,我们要对这些音乐作品作以合理的评价,并推荐一些经典流行歌曲给他们,比如百老汇、后街的作品等。另外,我在每节课前推荐一首与本课有关的经典通俗歌曲或轻音乐作品给学生,效果很好。由于教材中有些作品和版本学生一时还接受不了:如《飘逸的南国风》中大多数都采用原生态的版本,可是我们的学生欣赏能力还没有完全达到这种程度,让他们作评价的时候,甚至没有人用一个赞美的词语。老师在这个时候要给他们演唱一遍,先吸引学生的兴趣,再作讲解。接着我们又开展了学歌、“对歌”的拓展练习――《猜调》,学生不仅配合默契,而且感受很深,有很多学生在课下告诉我这种民族风味的歌曲也很好听。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讲台上的语言重要,在课堂上的表演更重要,因为老师和教材带给学生的感受几乎是同等的,一首曲子,你弹奏的、演唱的缺少美感,学生就没有了听下去的兴趣。所以我们要继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训练。


  音乐的听觉需要训练,旋律的记忆需要训练,情感的体验需要训练,语言的表达也需要训练。也许好多同学听完音乐后的确心有感悟,但你让他谈感受时,他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来,缺乏训练。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展开联想与想象,用口头描述,撰写感受等形式表达鉴赏心得。每一次听完作品后,都要鼓励并形象的引导学生用较合理的语言表达感受。


  作为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这音乐鉴赏的课堂也是我学习的课堂,教材上的很多作品和风格、学生的很多问题和想法都是我学习的下手点,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观点和能力都有所进步,感谢些教材学校给我这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展示自己的平台。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