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初中舞蹈美育“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研究初探

作者:深圳大学 张月龙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1-12   点击:

  中学舞蹈课程的价值追求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对舞蹈文化的学习和认知,掌握一定的艺术语言,理解艺术的形式法则,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文化理解,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对中学生来说,深入理解文化—舞蹈文化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基础常时,因为文化理解是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艺术鉴赏、理解舞蹈艺术精神,达到文化认同。通过舞蹈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尊重与世界各民族艺术以及知分享名艺术家的人生历程,同时也需要对多元文化有一种开阔的胸襟与包容。对于艺术感知需要有一颗明亮敞开的心,学生通过肢体多种感官的感受,在艺术化了的动作的情境体验中,放松的接受舞蹈艺术形象的感知和体验。能使学生能通过舞蹈艺术中的节奏、力度、旋律、情感、表现结构等艺术语言的联觉,把握艺术形象,形成艺术通感,探究各类艺术的独特性和关联性。

  (二)强调关联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舞蹈美育课程注重艺术与生活经验、社会文化及科学技术的联系,探究多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与关联性,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和融合,建构具有时代精神、有利于培养艺术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体系[2]。艺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必修模块,培养必备的艺术素养;为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要设置选修模块,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倡导研究性艺术学习。审美情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它一定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不断积累的结果,最后的呈现是美感愉悦、优雅气质、生命关怀的心灵建构。

  四、舞蹈美育实施方法

  (一)设立主题

  通过设立主题课堂的模式来鉴赏经典舞蹈作品。比如、“远古的回声”,通过欣赏丰富多彩、悠久醇厚、韵美劲婉的古典舞蹈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感受体验中国古典舞,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浪漫主义情怀,从而能成为一个有审美认知、有文化自信的完整的中国人[3]。“解开身体的密码”通过欣赏和解读意识前卫、个性十足的现代舞,了解热情洋溢、动力十足流行舞,解开学生舞蹈动作背后的故事,从而增进学生思辨能力并发展智力。和发扬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情感。还可以有“足尖上的世界”让学生了解芭蕾舞,“下里巴人的梦”则是通过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讲解让学生熟知中国灿烂的人类文明,培养中学生舞蹈审美认知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二)创设情境

  设定一些情境,如播放一段贝多芬的音乐,欣赏一副梵高的向日葵,读一首李白的诗或者是李清照的词,让学生根据以上的艺术手段来自我创设情境(感受),并直接通过肢体动作来进行自由的表现(体验),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不自觉地放松下来,即使是在文化课教室亦可以很方便实施,该环节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舞蹈美育实践活动是中学生艺术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融入性、体验性、互动性是艺术教育的特点,是学生形成艺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与学生多种形式的艺术对话、交流、个体或集体合作的体验感受、研究探索和创作表现等实践活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自信的创意表达能力。

  (三)创意表达

  对于创意表达的惊喜感,这其实是一个学生自主的想象、表现、创造等一连串的不自主的心理活动,是一项高级的综合身心体味,他往往不按常规思维出现,类似于一种由此及彼的趣味脑力运动[4]。通过舞蹈艺术与对生活、对文化、对科学的紧密联系,学生从基础认知后再进行非常个性化的艺术创作表达,或是会一段文字诗句,或醉心于舞蹈中的音乐旋律,或脑洞大开提出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甚至剧本,这都是创意表达的一种。在舞蹈活动中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领域。

  (四)建立数据

  本研究课程将根据课堂的情况可以进行参与学生的自我感受的评述(主观),以及未参与学生-即观众的直观感受(客观),通过“自评”与“互评”等方式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取,使评价成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增强持续学习的动力。最后是教师对参与表演者与未参与学生-观众的观点进行综合点评,对个别对象进行分析,对整个参与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表扬和鼓励(综观),做好下一次课程的铺垫[5]。本研究舞蹈美育课程将预设“舞印—成长记录”“舞影—过程评价”和“舞踪—结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对艺术学习进行主动反思和调整,并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同时也为学生在整个舞蹈课程建立了一份珍贵的艺术成长档案。通过对学生课堂上的“感、知、情、意、表”潜移默化进行“润物细无声”融入式教育理念,通过集体舞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团结友爱以及相互配合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