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作者:浙江省仙居县安洲中学 郭媛媛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9-04-01   点击:

  几何学里的“点”是线与线的交叉,只有位置,而无大小和形状,它是抽象的。而在音乐中,“点”是构成一切的基础,它可以是一个音高的位置,一个动机,也可以是一段节奏、一个和弦。音乐中的点有跃动感,可以产生球体滚跳的联想;它有一种生机感,可以产生对植物种子的联想;它有一种闪烁感,可以产生对发光体的联想。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表明,事物的运动或形体结构与人的心理生理结构有相类似之处,外在的形体与内在的心理活动具有同一的结构形态。因此“划唱法”针对“点”的特点,根据音乐律动的强弱,击点感受音乐的内在律动, 同时唱出该动机,通过准确抓住音乐的“点”,来体验音乐跃动感。

  案例 1 《 蓝色的探戈》(A 主题)
  A 段主题使用探戈舞曲的典型节奏“ ”,第一和第二两拍顿音的使用以及节奏重拍的大量使用,打破了原有四拍子节奏的强弱规律,从而突出了音乐“点”的特性,具有明显的推动感,使乐曲充满活力。

  在聆听A 段主题时,双手根据主题律动一拍一点左右手交替击点,注意全身放松、自然律动。把握主题风格之后,哼唱A 段主题旋律,闭上双眼,想象双手仿佛领着舞伴,感受探戈舞曲的风格特点。

  案例 2 《 万马奔腾》(第一部分)
  该乐曲运用马头琴独特的演奏技法和特有音色,描绘了马群在草原上奔跑时的壮观场景。尤其是第一部分,乐曲开始的预示就以“点”的形式出现,之后用了连续的八度大跳“ ”,教科书搭配了旋律线,学生基本明确了此段音乐的走向。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该段“点”的特点,双手微交叉、握空拳做骑马姿势,根据音乐强弱击点,同样放松身体跟随音乐自然律动,一幅万马奔腾的场面生动地浮现在眼前。

  “ 划唱律动”针对音乐中“点”的把握,律动感强烈,情景教学的模拟性强,学生在学习主题的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参与度高。对于某些快节奏、视唱难度大的作品而言,抓住音乐的“点”就能更好地感受音乐律动。

  (二)“划唱律动”随“线”而动叙情丝

  同样道理,几何学里的“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只有位置和长度。在音乐中,“线”是“点”的延续和发展,也可以是我们经常说的旋律线,有平行、上行、下行、曲线等。音乐的线条是抽象的声音流动,形成一种与绘画象征性的“格式塔”精神存在。“划唱法”将听觉和视觉化为手势律动,对于旋律线的把握更是游刃有余。以“人音版”为例,新版教科书加入了很多旋律图谱,这说明初中音乐教学中旋律线的提示作用不容小觑,同时也让笔者更加坚信将“划唱法”用于实际操作是有意义的,并借由格式塔心理学中对外在形体与内在心理活动具有同一结构形态这一研究成果,进行同构试验证明,在笔者教授的学生中有 85% 以上的学生,认为“ 划唱法”这一教学手段能够更快感知旋律线进而加强内心感知度。

  案例3 《沃尔塔瓦河》(片段)

  划唱法在对音乐“线”的运用时需结合乐器音色特点,无需划出每个音的高低,根据音乐速度划动,重在听觉的第一反应。《沃尔塔瓦河》音乐开始时,音乐“第一源头”由两支长笛用波动的音型交错演奏,“源头”不断争相往前涌动,通过手指快速波浪式前进划动,使学生更好地关注音乐内在所要表达的情感,体验“第一源头”通过长笛特有的音色以及演奏效果所营造出的争先恐后涌动的场景。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