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作者:王静 张照军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摘要:中学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平台,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氛围的营造、课堂活动的组织、课堂评价的实施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能的提升和情感的熏陶。培养音乐素养应重点从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品质三个方面形成立体多维度的素养培养体系。


  关键词:音乐素养 音乐课堂 中学生


  中学音乐是中学生美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和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音乐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素养便是体现一个人音乐知识的广博程度、音乐技能的精神程度以及音乐品质的良好情况的综合指标。音乐素养应该从小培养,从基础教育阶段起就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教材内容、良好的教学设备和师资,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做足准备。中学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平台,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氛围的营造、课堂活动的组织、课堂评价的实施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能的提升和情感的熏陶。


  一、素养与音乐素养


  既然培养的是技术素养,那就有必要考察音乐素养的定义和结构。《辞海》中对“素养”的定义为“经常修习涵养”,也指“平素所供养”。也就是说,素养是后天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后天知能的集合。人具备多种素养,每种素养都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类似于文学素养、技术素养、科学素养等,音乐素养是围绕音乐塑造的人的知能品质的集合。


  二、中学音乐课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 一) 知识


  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根据中学音乐的课程标准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阶段需要关注音乐史知识、音乐常识和音乐乐理知识。


  1. 音乐史知识


  音乐史知识是对音乐的发展史、乐器的进化史、音乐人物史、音乐发展大事记等信息的系统化整理与汇集。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历史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的帮助每个人更好的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明晰本科目的发展脉络,来源与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熟悉各位音乐大家、各类乐器的发展,对于音乐有关的周边事物有广泛的了解。同时,借助对音乐发展历史的认知,也能够在一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 音乐常识


  所谓音乐常识,指的是音乐领域作为公民应该了解的最基本常识。它与音乐史的不同在于知识的普及型和基础性。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了解和知晓的音乐知识。例如,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词作曲是谁? 世界三大男高音是哪三位? 这些音乐常识不仅是一个人音乐素养的集中体现,更是一个人作为公民对一个国家、一个领域的了解和热爱。


  3. 基本乐理知识


  基本乐理知识是音乐知识的最基础部分,是了解音乐的工具,也是从事音乐工作所必备的知识。例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音的性质、音符、乐音体系,音的基本概念等。乐理知识的学习是音乐课的最基本内容,是音乐课的开篇,也是打好学生音乐基础、培养音乐素养的最基本步骤。乐理知识的学习时一个较为枯燥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以保证学生能够在乐理知识上有所领悟,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二) 技能


  音乐技能是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应用和结合实践的操作过程及其产物。音乐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与音乐知识紧密相连,重点在于将音乐知识迁移运用到视唱、乐器演奏等方面。常用的音乐技能包括读谱技能、视唱技能、听音技能、节奏辨识和演奏技能、简单和声技能、创作技能等。对于中学生来说,基于音乐素养的提升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学生需要通过课堂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掌握以下几个技能:


  1. 基于感官的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步骤。学生主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完成视唱练耳的全部过程,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数个感官并形成了系统的联动。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音乐灵感,以实现音乐学习的更高境界。


  2. 基于配合的简单和声


  中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部分曲目训练学生的和声技能,以达到让学生认识和声并简单掌握的目的。课堂上常用的训练方法便是将整班学生分为两部分,每个部分各有分工,在教师的统一调配和分别训练下完成整首歌的和声。学生可以从和声的训练中体验到其独特的魅力,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在学习音乐中的兴趣。


  3. 基于识谱的创作技能


  识谱是音乐学习的起步工作。学生唯有在识谱上得到良好的训练,才能为视唱练耳以及接下来的各项学习打好基础。识谱更是为那些愿意在音乐学习上有所建树的学生所特别重视,因为音乐的创作是以识谱为前提,对音准的把握,对整首歌曲基调的感受等都需要对乐谱形成良好的感知能力。中学生的识谱能力可能不需要达到较高的层次,但是教师应根据课本中提供的课文对学生加以要求,对部分简单的曲目要求达到识谱的能力。


  ( 三) 品质


  音乐素养的灵魂部分便是品质。音乐品质是对音乐的心灵感悟,并在感悟的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构成促进作用的潜在能力。音乐品质的培养重点在于音乐态度的端正和音乐兴趣的提升。音乐态度是学生愿意学习音乐学科的内在前提,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在中学阶段并不重要,被当做所谓的“副科”,所以音乐的学习自然也就得不到重视,音乐课甚至被一些所谓的主科所替代而使音乐教育在中学阶段的开展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这不仅是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整个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和高考“指挥棒”的倾向性。前面提到,音乐学科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实施五育中的“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音乐课得不到真正的贯彻和实施,那么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将成为摆设。良好的音乐态度的形成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唯有学生以正确的、端正的态度对待音乐,音乐的素养才能在现实层面得到实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期待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形成学习的兴趣自然是不可忽视的。音乐在人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待音乐的态度、关注音乐的角度和领域等都有所不同。所以,音乐兴趣的培养和提升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结合音乐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尤其是教学导入进行深层次处理。在音乐教材的内容选择和处理上应该杜绝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和“教师个人表演”的不当现象,应该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式的音乐素养培养体系。


  音乐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基于各个学段音乐学科的共同配合,在教育目的的指引和课程目标的规定下形成的。中学音乐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启蒙和推动的作用,中学音乐课程也需要在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兰梅林. 中学音乐隐性课程探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2.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