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康迎红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松江三中  康迎红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学的侧重点应落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的内容上。


  1、目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讲授,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师常常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把工具作为能力,通常把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放在视唱、读词、节奏、调式调性等音乐元素知识的讲解上,却忽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知识点与整体音乐形象的相互联系,更忽视了音乐的审美功效。


  有的音乐教师重视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的课,学生难以对音乐进行感知,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和谐的审美世界,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


  有的音乐教师重视德育却忽视学科特征,他们对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利用政治课的模式给学生以灌输,结果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漫不经心,收效甚微,以至对音乐课也缺乏应有的热情。


  2、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


  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面临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而音乐学科是实施美育,进行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音乐教育对人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和升华的作用,直接影响人的情感、气质、性格等,并且引发人的创新精神。中小学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量的课题研究发现,音乐是将大脑调到a波频的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发现,在一种特别的放松中,我们的大脑最开放,最能接受进来的信息。所以说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例如,发现每分钟50-70节拍的音乐,如巴洛克风格的作曲家威瓦尔第、巴赫、亨德尔的作品是消除紧张的特别受欢迎的作品。音乐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起到调节大脑功能,平衡心理状态的作用。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右脑各有功能分别处理逻辑与艺术。音乐技能训练的工具大部分都是通过用双手协调活动促使左右脑的兴奋思维,从而促进全脑开发。


  目前,多种资料表明,我国音乐教育的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大力发展音乐艺术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刻不容缓的。


  二、教学内容与策略


  面对目前学生的素质,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探索。


  1、潜移默化的思想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要有本学科的目标,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启发人生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启迪智慧,并授以必要的音乐基础和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努力。


  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在备课时,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如何通过那美妙旋律中的几段通俗易懂的歌词,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获得思想品德的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春雨润物,悄然渗透”。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会音乐,他们能敏锐地捕捉自己在情感探索中萌发的想象,自然而然地运用了联想、演绎、归纳、比较、反正、推理,甚至幻想方法,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升华到创作性运用的水平上,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这样,才能使学生不停留在自己的感受上,而达到了培养自觉乐感的目的和进行逻辑归纳的提高,教师扎扎实实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耕耘,在短短的初中三年的音乐学习中,学生将能获得全面的思想素质教育。


  2、生动活泼的文化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从教材的歌曲教学、欣赏教学等方面进行归类,并有系统地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事迹、顽强生活创作的毅力、音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我通过介绍贝多芬而欣赏《命运交响曲》,进而讲述杰出的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向贝多芬学习奋起的精神,以残疾之身向命运挑战、追求艺术的完美,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帕尔曼音乐的理解。


  (2)了解中外乐器发明发展历史,例如,我国出土的编钟,虽经历数千年的埋没却风采依旧,通过编钟音乐的欣赏,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


  (3)了解世界各地、祖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情风貌、生活习俗、音乐风格。如《蓝色多瑙河》的异国风情,《瑶族舞曲》的民族风俗,《太行山上》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茉莉花》、《采茶舞曲》反映了祖国悠久历史文化,《长江之歌》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4)指导学生从歌词的语音、语词、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朗读能力。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和语言是孪生姐妹,学习音乐好比学习语言:语言的字词好比是音乐的音符;语言的句子好比是音乐的乐句;语言有段落,音乐也有段落;文章有中心,音乐称主题;文章有体裁、高潮、风格,音乐也同样有;学习语言要多读多写,音乐也要多唱多听。当学生从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中获取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时,人生的文化艺术知识面就拓宽了,文化素质教育便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3、因势利导的心理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极佳途径,音乐教育心理素质可分为审美心理、协作心理、表现心理、柔韧心理。


  教师通过各种方面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爱美心理,再通过各种正反两面的对比教学,使学生产生审美、鉴赏美的心理。


  歌曲的合唱、器乐合奏训练,它严格要求学生按规范的节奏、协和的和声、交替的旋律、变化的音量、统一的音色等方面表达出优美、整齐的音乐。任何脱离群体、独自表现的个人,只能成为破坏音乐完美性的要素。所以合唱、合奏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协作心理素质的良好途径。而当学生生动、准确地独唱时,培养学生表现的心理素质,便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应要求学生从音乐的记忆力、动作的模仿观察力、音乐形象的想象力等方面进行音乐发散思维的启示教学,让学生获得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表现心理。笔者在教学中,重视运用学生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学习,遇到学生中唱得好的、奏得好的,就用音带把它们录下来,然后在同一年级的各个班级中播放,使学生们发现,我们自己也有水平,也有能力,在自我发现、自我陶醉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音乐课的特点在于它要求学生当众表演,这种表演的成功,特别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在表演中,笔者还发现,学生天生喜欢成功,喜欢活动。因此,我常常借助音乐活动来帮助学生成功。在音乐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乐于显示自己的见解,对自己的行为和形象是乐观的,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渴望得到表扬和夸奖,因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努力得来的,所以希望得到尊重。教师就要从自由探索着手,努力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他们就有成功的把握,进而引导他们步入音乐世界,教师引导他们找到自己探索的高点和目标,学生得以运用探索中获得的知识,并化为自己的素质,成为自己的东西,进一步加以迁移和泛化,使之输出,化为创造力,使学生的音乐才能和音乐素质得到迅速的提高。


  音乐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生素质的教育,由于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且他所反映的是生活的不同侧面,我们感受音乐的过程其实也是体会人生的过程。所以,音乐教育的本身起到一种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4、冶情益智的审美素质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造就一代新人是百年大计,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突出的任务。把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人的共识,美育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是提高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改善、提高艺术欣赏和审美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提高人的素质,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理想、意识、修养、能力、感受、情趣、标准的提高。


  音乐教育不能等同也不能完全替代美育,但音乐教育能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纯洁心灵,是美育的中心环节。音乐来自于人民,音乐也应该回归到人民之中,美来自于生活,同样也应该回归到生活之中。我们作为音乐老师,就应该把古今中外的艺术精品介绍给青少年,对青少年进行具体的、实在的审美鉴赏教育,对古今中外的传世名着、佳品,从形式、风格、流派等方面浓墨重彩地进行具体细致的评述,从具体作品的具体感受和赏析中训练培养审美体验和艺术欣赏能力。作品《牧歌》,这是一首无伴奏的四部混声合唱曲,通过欣赏,明确、实在的告诉人们:美,并非是远在天边的、不可捉摸的、神秘莫测的、抽象无形的事物;美,近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美 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应该、都可以拥有更多的美、拥有美的生活、拥有美的人生。


  三、几点讨论


  我认为,任何一种教学内容、教材、教法都是某种教学思想的体现,反过来教育思想也主导着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的产生。但音乐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的确立有自身的规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寻找出一条最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能提高他们的感受、理解、鉴赏音乐能力以及发展他们创造能力的途径。我觉得,这条途径应该是从音乐各组成要素的教学入手。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几个注意点:


  1、要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起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爱是人的一种积极高尚的情感。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情感,就应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这是情感教育赖以实施的基础。


  2、理解学生


  理解是一种心理换位,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理解是双向的,学生对教师都有交往的强烈愿望,都想对教师表现自己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善于与学生交往,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将欢乐给予每个孩子,这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


  3、要尊重学生


  人们对尊重的需要有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两个方面。自尊包括对获取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承认、接受、关心和赏识等。因此,一个具有足够自尊心的人总之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效率,而爱健康的自尊是以别人给予的尊重为基础的。教师尊重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独立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也会觉得教师一直是欣赏的。尊重其意见,能让他自由提出意见,教师尊重学生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也是学生乐学的一大秘密。


  4、要信赖学生


  这是指教师相信学生是有能力学好的,相信学生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教师的这种信赖一旦传递给学生,就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与别的学生一样具有才能,对自己的缺点有改正的勇气。教与学教育过程中需要创设教师友好的信赖学生的气氛。反过来,教师也要设法使学生信赖自己,这样才能使师生互相信赖,情感交融,使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的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师生彼此间相互理解、尊重和信赖的和谐的民主的人际氛围,无疑是对情感教育的实施是有价值的。


  我们应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重点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思想感情和健全的心理以及美感,提高艺术素质,真正发挥音乐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