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与方法探讨

作者:关晶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红城小学关晶


  一、音乐课是“普通人”的音乐教育


  我们给学生上音乐课的目的是什么?可以培养孩子高雅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等等。同时,我们要明晰,音乐教学是“技能”的教学,但不是“纯技能”的教学。我们不是培养音乐家,音乐专职人员。唱歌跳舞是人的一种本能,不用老师教谁都会。社会上很多人比我们唱的跳的要好得多。作为我们音乐教师,我们的职责是什么?是挖掘学生的这种内在的潜能,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带给人的快乐。


  美国1994年将音乐列入主科,口号是:开发人的潜能,提供创作和自我表现并成功的机会。


  英国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欣赏能力,没有艺术来帮助学生促进想象,就会带着残疾走向社会。


  以往总在关注我们教什么?怎么教?即“教学论”。寻求完美的课堂。


  现在,我们要关注学生怎样学能学好,学的轻松快乐,即“学教论”。尹爱青老师:音乐教育成败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深知“音乐也要为发展创造性人才铺路”。


  二、追求真实的课堂,让学生真正体验,不要为了完美而表现


  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回忆起我讲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当时备课时我也是精心准备,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衔接的话都是为了上好这节课而上课。不怕大家笑话,我的歌曲拓展环节加入律动《不在麻烦好妈妈》,当时的想法就是我这节课还没有律动,歌曲内容也符合爱妈妈的主题,很牵强的加上了。想想它的有效性在哪里呢?


  《粉刷匠》教唱完歌曲后,让学生为课前我画好的小房子填充颜色,然后让同学上前展示,其实和音乐教学没有关联。


  有这样一节课,唱完歌曲后让学生创编。现在都倡导学科整合,一组画画,一组跳舞,一组唱歌。这只是流于形式,但我们要了解学科整合的真正意义。学科整合要突出音乐特点,把音乐本身整合没了,那就不是整合了。


  一切活动都是为歌曲教学服务的,是有效的。什么是有效的?就是“真实、素课”,不摆“花架子”。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蹲”下来的教师


  1.转变称谓


  我们在上课时,称谓是怎么说的呢?(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放下教师的架子,换成我们.咱们大家。(举例)


  2.即兴评价


  评价是激励学生的手段。评价形式,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评价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我们通常在评价学生时,如果学生唱的好,老师会说:“你唱的真好,将来一定能成为音乐家”。还有一句点击率很高的话就是:“嘿嘿!你真棒!”。其实这都是无效的评价,不是评价。唱的好,好在哪?


  哈市兆麟小学李彦明老师在讲《小闹钟》一课时,李老师让学生听辨在歌曲什么地方老师加入了指针声(用打击乐双响筒模仿),让学生把敲双响筒时的歌词画上,歌曲播完后,一名女同学回答了在哪句歌词中敲了双响筒,回答的很准确,李老师说,我们再来听一遍,来验证一下,这时,一名男同学说歌词最后一个字唱玩后老师又敲了一下,李老师没有说对,也没有说错,让他坐下了。李老师顺着这个孩子的问题就势进行。李老师又敲了一遍,果然是在歌词最后一个字唱完后又敲了一下,这位同学赢来了其他同学的掌声,问题得到了验证,这就说明这名学生说的是对的。,我们教师的评价不是肯定学生的对与错,而是鼓励他们的精神。好的老师是让孩子喜欢音乐,学生们心中理想的教师是幽默,公正,开朗,和蔼,博学,严明,耐心,宽容。。。。。


  四、创设音乐情境,让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


  哈市公园小学,孙冠英老师《木瓜恰恰恰》一课获全国一等奖,在参赛前一共讲了41节。在教学过程中,她创设了一个卖水果的情境,二声部演唱也是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演唱有叫卖的,有介绍水果的。


  李彦明老师在讲《白桦林》一课时,李老师拿把吉他,找了一个学生和他合作,让学生弹吉他,他来唱。学生们都不信啊,这个小孩更是质疑,李老师把他拉到跟前说了两句悄悄话。只见这位小同学脸上表情立即从踌躇转向喜悦。其实李老师只告诉这位同学让他扫弦就可以了。还给他做了示范,就这样师生二人合作起来,演奏效果是非同凡响啊,顿时同学们掌声迭起。


  人音版第一册、第九课表演《躲猫猫》,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创设躲猫猫的游戏,用歌声躲猫猫,看谁藏得好,指导学生在游戏中歌唱,学习。


  音乐需要人们用听觉去感知,需要的是情感的直接体验,我们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而准确的表现音乐。


  五、音乐教材的切入点


  (一)歌曲教学切入点


  1.从歌曲内容入手


  这一点通常是我们大家常用的,但一定要“慎用”。歌词歌表演一定要有音乐,要表现音乐,如果只进行歌词内容表演,那样毫无意义。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就是纯歌词表演,在整节课中都是围绕歌词内容展开教学。现在,我不否认在我的音乐课中有语文课的影子。


  2.从歌曲具有典型规律的节奏入手


  例:人音第一册、第四课歌表演《动物说话》教材提示拍手处节奏型可采用动物模仿(小鸡啄米)。跺脚处可模仿鸭子张嘴叫。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具有典型规律的节奏单提出来,领学生玩,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教学。


  3、从歌曲节拍入手


  节拍一定要根据歌曲情绪入手,不是四三拍就硬要唱强弱弱的感觉,有些歌曲并不适合。


  举例:


  人音第一册、第一课表演《拉勾勾》金勾勾―拉完后晃,银勾勾---晃,小小指头勾一勾---晃。这首歌曲在演唱时就不能唱成四三拍的感觉。


  4、从歌曲旋律入手


  人音第四册、第七课《音乐小屋》53、42解决音准时可用铝板琴模仿门铃。


  5、从歌曲伴奏入手


  歌曲伴奏一定要多听,它会给如果备课,上课带来启示


  6从歌曲和声入手


  例:《我的小绵羊》咔咔。。。。咔嗨嗨变成咩咩。。。。咩咩


  人音第一册、第九课《火车开了》


  一组学生做火车开动的声音kachakacha,另一种学生做汽笛wu---wu---,一组学生做车轮honglonghonglong这样和声,多声部效果便出来了。


  7、从歌曲强弱,连跳入手


  孙冠英老师的《雪花》一课,用皮球、乒乓球做道具,表现歌曲连,跳。


  《蜗牛与黄鹂鸟》用纱巾做道具表现歌曲的强、弱。


  8、从歌曲演唱技巧入手


  可以训练学生有趣的发声练习。


  人音第二册、第一课《布谷》,布谷布谷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总之,音乐是听觉艺术,要回归听的能力。我们在备课时要多听音乐,上课时指导孩子多听音乐,教学时不要先讲歌曲的来源、背景、内容,就是“听”,把知识、乐理也都还原到歌曲中。


  二、追求真实的课堂,让学生真正体验,不要为了完美而表现


  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回忆起我讲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当时备课时我也是精心准备,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衔接的话都是为了上好这节课而上课。不怕大家笑话,我的歌曲拓展环节加入律动《不在麻烦好妈妈》,当时的想法就是我这节课还没有律动,歌曲内容也符合爱妈妈的主题,很牵强的加上了。想想它的有效性在哪里呢?


  《粉刷匠》教唱完歌曲后,让学生为课前我画好的小房子填充颜色,然后让同学上前展示,其实和音乐教学没有关联。


  有这样一节课,唱完歌曲后让学生创编。现在都倡导学科整合,一组画画,一组跳舞,一组唱歌。这只是流于形式,但我们要了解学科整合的真正意义。学科整合要突出音乐特点,把音乐本身整合没了,那就不是整合了。


  一切活动都是为歌曲教学服务的,是有效的。什么是有效的?就是“真实、素课”,不摆“花架子”。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蹲”下来的教师


  1.转变称谓


  我们在上课时,称谓是怎么说的呢?(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放下教师的架子,换成我们.咱们大家。(举例)


  2.即兴评价


  评价是激励学生的手段。评价形式,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评价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我们通常在评价学生时,如果学生唱的好,老师会说:“你唱的真好,将来一定能成为音乐家”。还有一句点击率很高的话就是:“嘿嘿!你真棒!”。其实这都是无效的评价,不是评价。唱的好,好在哪?


  哈市兆麟小学李彦明老师在讲《小闹钟》一课时,李老师让学生听辨在歌曲什么地方老师加入了指针声(用打击乐双响筒模仿),让学生把敲双响筒时的歌词画上,歌曲播完后,一名女同学回答了在哪句歌词中敲了双响筒,回答的很准确,李老师说,我们再来听一遍,来验证一下,这时,一名男同学说歌词最后一个字唱玩后老师又敲了一下,李老师没有说对,也没有说错,让他坐下了。李老师顺着这个孩子的问题就势进行。李老师又敲了一遍,果然是在歌词最后一个字唱完后又敲了一下,这位同学赢来了其他同学的掌声,问题得到了验证,这就说明这名学生说的是对的。,我们教师的评价不是肯定学生的对与错,而是鼓励他们的精神。好的老师是让孩子喜欢音乐,学生们心中理想的教师是幽默,公正,开朗,和蔼,博学,严明,耐心,宽容。。。。。


  四、创设音乐情境,让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


  哈市公园小学,孙冠英老师《木瓜恰恰恰》一课获全国一等奖,在参赛前一共讲了41节。在教学过程中,她创设了一个卖水果的情境,二声部演唱也是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演唱有叫卖的,有介绍水果的。


  李彦明老师在讲《白桦林》一课时,李老师拿把吉他,找了一个学生和他合作,让学生弹吉他,他来唱。学生们都不信啊,这个小孩更是质疑,李老师把他拉到跟前说了两句悄悄话。只见这位小同学脸上表情立即从踌躇转向喜悦。其实李老师只告诉这位同学让他扫弦就可以了。还给他做了示范,就这样师生二人合作起来,演奏效果是非同凡响啊,顿时同学们掌声迭起。


  人音版第一册、第九课表演《躲猫猫》,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创设躲猫猫的游戏,用歌声躲猫猫,看谁藏得好,指导学生在游戏中歌唱,学习。


  音乐需要人们用听觉去感知,需要的是情感的直接体验,我们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而准确的表现音乐。


  五、音乐教材的切入点


  (一)歌曲教学切入点


  1.从歌曲内容入手


  这一点通常是我们大家常用的,但一定要“慎用”。歌词歌表演一定要有音乐,要表现音乐,如果只进行歌词内容表演,那样毫无意义。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就是纯歌词表演,在整节课中都是围绕歌词内容展开教学。现在,我不否认在我的音乐课中有语文课的影子。


  2.从歌曲具有典型规律的节奏入手


  例:人音第一册、第四课歌表演《动物说话》教材提示拍手处节奏型可采用动物模仿(小鸡啄米)。跺脚处可模仿鸭子张嘴叫。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具有典型规律的节奏单提出来,领学生玩,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教学。


  3、从歌曲节拍入手


  节拍一定要根据歌曲情绪入手,不是四三拍就硬要唱强弱弱的感觉,有些歌曲并不适合。


  举例:


  人音第一册、第一课表演《拉勾勾》金勾勾―拉完后晃,银勾勾---晃,小小指头勾一勾---晃。这首歌曲在演唱时就不能唱成四三拍的感觉。


  4、从歌曲旋律入手


  人音第四册、第七课《音乐小屋》53、42解决音准时可用铝板琴模仿门铃。


  5、从歌曲伴奏入手


  歌曲伴奏一定要多听,它会给如果备课,上课带来启示


  6从歌曲和声入手


  例:《我的小绵羊》咔咔。。。。咔嗨嗨变成咩咩。。。。咩咩


  人音第一册、第九课《火车开了》


  一组学生做火车开动的声音kachakacha,另一种学生做汽笛wu---wu---,一组学生做车轮honglonghonglong这样和声,多声部效果便出来了。


  7、从歌曲强弱,连跳入手


  孙冠英老师的《雪花》一课,用皮球、乒乓球做道具,表现歌曲连,跳。


  《蜗牛与黄鹂鸟》用纱巾做道具表现歌曲的强、弱。


  8、从歌曲演唱技巧入手


  可以训练学生有趣的发声练习。


  人音第二册、第一课《布谷》,布谷布谷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总之,音乐是听觉艺术,要回归听的能力。我们在备课时要多听音乐,上课时指导孩子多听音乐,教学时不要先讲歌曲的来源、背景、内容,就是“听”,把知识、乐理也都还原到歌曲中。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