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作者: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莲池小学 安雪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5-08   点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主题的国学风潮,正在从社会文化领域向教育领域快速延伸。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对普及音乐常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出发,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展开分析,详细探讨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政策和塑造“文化自信”的双重背景下,学生既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更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关键力量。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融为一体,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国学素养,更可帮助学生实现从人格情操到专业音乐知识,再到音乐美学功底的全方位成长。但在开展传统文化与音乐课堂的融合设计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从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分析着手,将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入对既有教学问题的动态修复中。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还原了古代的社会现实、生产生活环境,还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体现出前人的勤劳、智慧以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理解艺术内涵、体会音乐情感的过程中,被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正确是非观、价值取向所影响,从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其次,传统文化能拓展学生音乐视野。从音乐教学的专业角度分析,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在教学内容和形式方面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方向。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知识,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情感接受力、表达力能够得到极大提升,音乐素养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

  最后,传统文化能展现音乐之美,激发学生兴趣。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使学生成为音乐的学习者,还可以利用传统音乐、传统乐器的美感,使学生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在对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音乐的魅力、被音乐所吸引,从而产生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 音乐课程安排不合理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的活动安排不难发现,一直以来,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在传统的应试思维影响下,存在过度重视文化学习、轻视学生艺术修养的问题。分析教师和家长心理可以发现,教师以及家长对音乐教学以及其他艺术课程的轻视,源于“分数至上”的错误教学理念。然而,小学教育阶段学生音乐素养的缺失,不仅与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也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学校不仅没有形成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甚至存在文化课教师兼任音乐教师的现象。在这样的教师配备下,学校的音乐教学活动只能流于形式,音乐教学制度和教学目标形同虚设。与上述情况相比更为普遍的问题是,在我国的一些小学中,由于学校领导、教师主观层面的轻视,以及客观存在的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音乐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部分学校的课程安排,甚至出现音乐课被文化课程所占,音乐课程被迫缩短、甚至直接取消的现象。在这样的课程安排下,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仅无法得到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锻炼音乐技能的机会也被无情剥夺,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的渗透更是无从谈起。

  2. 音乐教学设施不完善

  最近一些年,为增强教育实力、发展教育水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制度、调拨了多项资金,用于小学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下,我国大部分小学在校容校貌以及教学设施方面有了较大改观,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面前,音乐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尚且存在一定缺失、音乐教学相关设施的建设工作仍旧有待加强。与数学、语文等文化课程相比,音乐课程对教学设备的依赖性更强。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而言,健全的音乐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专门的音乐教室必不可少。通过调查走访可以发现,一些小学不仅没有配备专门的音乐教室,音乐教学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也是屈指可数。此外,在一些小学中,音乐教学设备无人管理、设备保养不到位、音乐器材管理制度不完善、设备损毁难以及时修复等问题更是不胜枚举。小学音乐教学设施的不足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缺失,不仅造成小学音乐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而且无法满足优秀传统文化向小学音乐教学领域渗透的教学需求。

  例如,在进行革命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在歌曲的各个段落采用不同的乐器进行伴奏:以抒情慢板表现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革命乐观精神;以铿锵快板表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在危难关头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怀。然而,由于音乐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一些学校的可用音乐器材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实际的教学和演奏过程难以在歌曲的各个段落表现出相应的音乐情绪,既降低了音乐教学的课堂效果,也不利于革命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3. 音乐教学目标不明确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不应将教会学生演唱固定曲目视作最终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对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歌曲内容以及思想内涵产生深刻的理解,从根本上扩充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的音乐技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师教唱”和“学生学唱”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对所学曲目的独立演唱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无法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也难以真正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情感内涵。

  例如,在歌曲《中国功夫》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及其蕴含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对歌词中的“东方一条龙”“外练”“内练”“儿女似英雄”等内容产生超越字面的理解,使学生对歌曲中所表现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但是,一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仅关注学生的学唱结果,忽视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致使音乐教学存在目标上的模糊性,不仅导致音乐课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效果、降低了音乐艺术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

  三、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1. 深入研究音乐课程,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大有深意,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安排不仅考虑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囊括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需要教师积极发现音乐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充分挖掘音乐课程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小学音乐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以划分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少数民族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等几个大的类型,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曲目进行教学,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新焕发活力。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