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例如,在对《狮子舞绣球》这首儿童歌曲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对《狮子舞绣球》背后的风格特点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在充满节日氛围和生活气息的旋律中,发现歌曲的民族风格。首先,《狮子舞绣球》中的自由句式特点鲜明。字数不等、句式自由的歌词引导学生感受喜庆的节日气氛,通过对歌曲旋律的哼唱、对歌词的解读使学生发现:歌词中对锣鼓节奏的模仿以及五声羽调式的运用,不仅使歌曲的节日色彩更加浓厚,也使得整首歌的民族风格更加浓郁。其次,是《狮子舞绣球》这首儿歌对民族打击乐器的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中适当添加一些人们过新年的传统庆祝视频,如唱歌跳舞、舞龙舞狮、敲锣打鼓等等,使学生被新年的气氛所感染,主动参与到对《狮子舞绣球》这首儿歌的学习中来。随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对刚刚观看的视频内容进行回忆,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还原舞狮表演并体会《狮子舞绣球》中欢乐的音乐情绪。在学生被歌曲热闹、欢快的氛围所打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除去欢快的音乐旋律、自由的句式之外,还有什么元素使得整首歌更具节日氛围?在学生仔细欣赏歌曲、认真思考后,教师便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对歌曲的欢乐音乐情绪以及节日氛围发挥烘托作用的,正是民族打击乐器。通过对教学内容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展现,教师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歌曲的风格和特点,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悟力以及表现能力。
2. 利用音乐教学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传承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受教学资源获取方式和渠道的限制,教师往往很难实现对音乐教学资源的扩充。新课改的推行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升级、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对音乐曲目的欣赏、学习过程中,领悟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为实现这一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应在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诉求的前提下,对现代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利用,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扩充自身的传统文化储备,丰富音乐教学资源,推动小学生群体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例如,在《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儿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事先在网络上收集苗族的历史传说、民族迁徙、人口分布以及苗族的语言、文化、服饰、风土人情等资料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我国的少数民族——苗族,产生基本的认识。为使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苗族的器乐、声乐等音乐形式以及铜鼓、芦笙等苗族特色乐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苗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接下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欣赏《苗家儿童庆丰收》音乐伴奏,使学生在音乐的引领下进入情境之中。有了之前对苗族音乐的介绍和铺垫,教师可以请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歌曲中的气氛又是什么样的?并启发学生进行正确作答:苗族歌曲、音乐气氛欢乐而热闹。在开始对《苗家儿童庆丰收》进行正式学习前,教师应先带领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使学生在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演唱。在学唱环节,教师一边弹琴为学生伴奏、一边请学生跟着节拍演唱,引导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感受苗族小朋友庆祝丰收的热闹景象,使学生在养成音乐鉴赏力的同时,获取对我国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的正确认知。
3. 积极开展音乐活动,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可以通过开展活动项目、拓宽教学渠道的方式得到实现。利用多元的音乐活动和多样的音乐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学习体验、理解音乐曲目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提升音乐教学层次、强化学生音乐审美和感悟能力的教学目的。在音乐活动的规划环节,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关注音乐活动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基础上,实现音乐活动具体内容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开展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以音乐艺术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鉴赏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还需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活动中的渗透,充分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使学生树立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
例如,在“新年音乐会”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曲目以及相关内容作为活动项目。如在演唱新年祝福曲目《新年好》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年兽”的故事,使学生认识“春节”的由来。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新年”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在《新年好》音乐声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全国各地的人民庆祝新年的传统习俗、带领学生剪窗花、贴春联,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庆祝新年的活动中来,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浓厚的节日氛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为使学生切身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歌曲《新年好》的演唱过程中添加一些肢体动作,如传统的拜年姿势、互相问候、彼此祝福的手势等,从而使音乐活动的情景更加真实、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为丰富音乐活动的举办形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年音乐会”集体活动。
例如,举办“新年歌曲大比拼”竞赛,请学生按小组演唱新年歌曲,比一比哪一组能唱出更多与“新年”有关的曲目。为使学生对竞赛有所准备,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的一周前公布竞赛内容,为学生收集并学习新年歌曲预留充分的准备时间。为期一周的“备赛”环节既可以视作学生独立自主的音乐学习过程,也可以成为学生接触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新年文化的过程。利用小组竞赛的活动方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得到激发,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继承和发扬。
综上,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新时期完成小学教育启蒙使命的应有之义。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自觉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通过对音乐教材的深入研究、音乐资源的广泛整合以及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国学素养的同步成长。
参考文献
[1]马茜《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读写算》2022年第21期。
[2]孙振芳《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现代教育》2020年第2期。
[3]辛艳秋《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考试与评价》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