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拓展音乐空间 开发学生潜能──构建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拓展音乐空间  开发学生潜能

──构建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陆建平
    古人云:“耳聪则目明,乐行则伦清。”作为“人类第二语言”的音乐,以其独特的形式对人的素质有着全方位的影响。人们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审美观照时,会悄然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这种潜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身心,参与各种素质的构建。基于此,美国于一九九四年以立法的形式将音乐列为核心课程,以此来提高美国公民的整体素质。而我国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也充分体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客观地反思目前的音乐教学,我们会发现还存在着种种误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也制约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笔者曾作为这样一个调查,对象为一至六年级的八十五名小学生。“喜欢音乐”为100%,“喜欢音乐课”只有41人,占48%;“喜欢唱歌”为100%,“喜欢音乐课中教的歌”只有27人,占32%。这巨大的反差只能说明我们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期望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么,目前的音乐教学存在哪些误区呢?归纳起来是“四重四轻”。
    一、重课外轻课内
    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只要把课外兴趣小组辅导好,比赛中多拿奖,多为学校争光,至于音乐课,只是附带着上上而已,也难怪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因为各级各类的达标验收,对学校音乐更多的是看获得多少奖项,而很少关心学生是如何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多少乐趣。
    二、重技能轻素养
    大多数音乐课还是单纯的唱歌课,教师关心的是学生唱得音是否准,节奏是否对,而少关注学生在歌唱中的内心感受和歌曲对学生的情感触动。器乐引进课堂后,教师同样是更多地教孩子如何演奏,而与“器乐进课堂”本身的宗旨大相径庭。
    三、重尖子轻全体
    音乐课中,教师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觉:多给尖子学生提供机会。殊不知这样一来,势必挫伤大部分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为什么不喜欢音乐课”时回答说:“老师只让好同学唱歌、演奏乐器、回答问题。”
    四、重主导轻主体
    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心自己如何教,而少关心学生如何学,只考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少考虑班级情况和学生情况,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最终的效果,这也是目前音乐教学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
    那么如何走出目前音乐教学的这些误区呢?《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我们所从事的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其目的并非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而应立足课堂教学,辅以课外训练,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的素质。徐州师范大学原音乐系主任费承铿教授说:“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是培养音乐家的,如果一生中培养出一个音乐家你就很伟大了,而绝大多数教师一生中是培养不出一个音乐家的。但是我们如果把我们的学生都培养成具有音乐耳朵的学生,那不是比培养一个音乐家更伟大?”我以为此话是很有道理的。
    那么如何立足课堂,变原来单纯的训练和机械的灌输为开发学生特有的潜能和激发其本能的反应呢?我以为首先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即由封闭式音乐教学向开放式音乐教学转变。
     何为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即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变以技能训练为主为提高音乐素养为主,突破教材,教室对教学的束缚,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师生互动,开发学生潜能,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教学。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现将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作以下尝试。
    一、唱游式
     提起唱游式,大家并不陌生,大多数小学低年级教学都有过这方面的实践。唱游式教学并非新事物,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乐夫认为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人们有感于物、有动于心,便会情不自禁地歌舞起来,用叫喊、动作、敲击等行为来宣泄情感,求取刺激,达到身心的平衡,这是人类的自发需要。音乐教育必须唤起这种人人生之具来的音乐本能。
    运用唱游式是实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实现学生身心参与音乐的好途径。但是须指出的是唱游式并非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专利,事实上小学中高年级乃至中学生都有闻乐拍案,闻乐起舞的欲望,我们应该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满足学生这种欲望。
    二、情境式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课前演奏或播放音乐能唤起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热情,通过音乐旋律的活泼、激昂、舒缓,促使学生兴奋或镇静,消除其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
     运用语言或借助教具创设情境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手段。但借助实地情境进行教学则是老师们不常用的。如教唱《队礼歌》一课时,我尝试将学生带到升旗台前进行教学,观摩了出旗、奏《国歌》、升旗的过程,感受了歌曲表达的意境,使学生运用主观感受来指导自己的演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讨论式
     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群言堂,讨论式不失为一种好形式。如教唱《翅膀》一课时,我提问:“歌曲中有许多休止符,休止符就是不发出声音,大家想一想,歌曲中的休止符有没有用处?”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休止符没有作用,没有休止符也很好听,有的学生则认为休止符有用,它能表达歌曲的一种意境。我接着提问:“休止符表达怎样的一种意境?”有的同学回答:“休止符表达了翅膀抖动的意境。”有的同学说:“休止符是一种无声的音乐,它表达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更有同学说:“休止符的作用就象书画中的'飞白'、‘空白’艺术一样,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讨论不仅解决了歌曲教学中的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
    四、表演式
    如何构建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很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调动学生内心的表演欲,以唱歌课为例:大多数教师在教唱时只采用齐唱的方式,至多辅以独唱,小组唱等形式。我在教唱时根据学生和歌曲情况,灵活地采用齐唱,分角色唱,领唱齐唱,加伴唱合唱,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并让学生组织排练,这样教师退至伴奏员地位,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演唱积极性,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五、欣赏式
    音乐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老师讲解,听录音这种单调模式。针对 这种情况,我尝试将欣赏教学改为“音乐会”,即由学生主持报幕,老师配合讲解,让学生身临音乐会现场的感受,听完后学生分组讨论感想,这种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改变欣赏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赏”,以达到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目的。
    六、创作式
    我们的音乐教学并非单纯地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逐步接触音乐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并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能力。所以音乐创作也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创作音乐。如编儿歌、为儿童配节奏朗读、自由唱儿歌、为不完整的儿歌补充、填空游戏、接龙游戏、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创作练习,激发了学生创作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如学生日后创作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采风式
    实现开放式音乐教学,应该摆脱教材,教室对教学的束缚。为此我尝试将学生带出教室到民间感受丰富的音乐。如观摩民间艺术节、布置采集江苏民歌,苏南民歌等等。通过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及本土文化,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总之,音乐教学的改革关系着全民素质提高的大计。构建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实践新的课程标准的一种有效尝试,这利于拓展学生音乐的空间,开发学生音乐的潜能。当然以上思考与做法为笔者一孔之见,定有许多疏漏谬误之处,恳请予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育
    张雅妹:《中美音乐发展之比较》
    谢嘉辛:《开拓音乐的空间,创造音色的生活》
    秦  艳:《音乐教育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王光荣:《在唱游中感受音乐,在表演中理解音乐》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