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初中音乐课改 >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与策略

作者:王中华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贵州铜仁学院 王中华


  摘要: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一些如音乐教师没有转变教学方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缺失等问题与困境。面对这些困境,我们需要寻求相应的策略,以便推进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的深入。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音乐教学;困境;策略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肇始于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的展开着,音乐新课程的目标强调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音乐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在音乐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境,诸如音乐教师不乐意教,音乐教师不知道教,学生不愿意学生,学校其他学科教师不重视,学生家长漠视等现实而具体的问题。面对如此问题,学校、音乐教师、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积极寻求有效措施来进一步推动音乐新课程实施。


  一、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


  (一)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的热情不断遭遇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的冲击,许多教师没有信心去进行音乐教学。因此,音乐教师把音乐课程的教学当作“任务”来完成,在每个星期一两节课的情况下“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认为音乐课程在学校教学中是多余的,音乐教师缺乏自信心和学科自尊,似乎音乐教师比其他主课教师矮一截,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音乐教师的教学缺乏实效性


  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的音乐“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①,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新课程强调“模仿”,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音乐新课程还倡导“探究”、“合作”和“综合”。但是,面对音乐新课程,许多音乐教师不懂得怎么样去开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和”综合“等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上,一节课就教学生唱一首歌,教师是一遍两遍三遍的重复教,学生是一遍两遍三遍的重复唱,这样下来,教师教的没有什么味道,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滋味,而且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没有掌握所学习的歌曲。


  (三)学生不愿意学习音乐课程


  对音乐新课程来说,学生是不大感冒的。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他主课的学习,即使是音乐课,他们仍然我行我素。笔者深有体会,曾经在某个中学里听课,任凭音乐教师如何讲在音乐课堂上不要做与本课堂有关的事情,但是学生是多态势的,有些学生在睡觉,有些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有些学生在看作文书,有些学生在记英语单词,教师站在那里不起作用,即使班主任来了,也不起作用的,所以一节音乐课当中,半数以上学生是没有去上音乐课的,更不要奢谈积极参与了。


  (四)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习音乐课程


  面对音乐新课程,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尽管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体验,但是许多学生是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音乐课程的,所以他们更多的表现出迎合教师或者迫于无奈(因为音乐也是算学习成绩的一个部分)。毋容质疑,有部分学生是喜欢音乐课程的,但是这并代表他们知道怎么去学习音乐课程,所以出现音乐课堂上学生茫然很手足无措的情景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


  (五)学校和其他学科教师不重视


  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和其他学科教师是不重视音乐课程的。学校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从课程表的安排来看就课程看出来,如某学校初中一年纪10个班,一天7节课,第七节一般都是班会或学生自习,只有一个班的音乐课是排在第三节,只有一个班的音乐课是排在第五节,其他的班级的音乐课都排在了每天的第四节或第六节,况且以排在星期四或星期五居多,由此可见,音乐课的位置是很不受重视。其他学科教师如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可以随意的与音乐课调换,甚至还经常把音乐课冲掉或改作学生自习课。


  (六)学生家长漠视


  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中,学生家长对于音乐新课程不但不支持,而且还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当前,还有许多学生家长认为,音乐学习再好,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不行也没有用,所以在这些家长眼里是没有音乐课程的学习的,他们认为只有所谓的主课学习,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上的。因此,音乐新课程在家长那里得不到支持。


  二、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探讨


  (一)重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


  1、民族传统音乐课程资源


  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掘民族的传统课程资源,实现”古为今用“。音乐教师需要充分的理解我国音乐历史和音乐传统,了解不同背景下的音乐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资源,将传统的、民族的音乐为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创作服务。


  2、社区音乐课程资源


  不同社区具有不同的音乐文化资源,音乐教师需要进行不断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校本音乐课程开发时,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3、网络音乐课程资源


  在今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触角已经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甚至有人戏称当今世界已经是个”地球村“了,无独有偶,教育领域也逐步在实现教育信息化。学校的校园信息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网络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成为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重要环节,网络以较快的速度传递着各种音乐资源信息,音乐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关注音乐课程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②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音乐课程的发展和音乐教师的发展,所以音乐课程评价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具体而言,第一、音乐课程评价目标多维化。音乐课程评价目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第二、音乐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音乐课程评价主体需要实现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第三、音乐课程评价方法多样化。音乐课程评价方法实现多元化,需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结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加强音乐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强调教育是离开不生活的。音乐课堂作为学生和音乐教师在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音乐课堂也是生活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音乐课堂离不开生活。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加强音乐课堂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关注学生的音乐生活经验。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的审美情感经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在音乐生活中进行教学,做到”活教书、教活书、教书活“,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改变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弊端,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让学生关注和热爱音乐生活。第二、音乐教学贴近生活。生活世界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以僵死凝固的知性逻辑为基础的纯科学的客观世界。所以音乐课堂教学是在音乐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进行,音乐教师的教学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


  (四)推进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推进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第一、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课堂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课堂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因此,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音乐教师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音乐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第二、尊重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去欣赏学生,指导学生去进行探究和创造,对于学生的音乐创作需要尊重。第三、形成”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学习共同体不同于生活共同体,它的形成”超越了课堂同新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原理相通的共同体“③,同时它由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形成的”同一性“。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体现出音乐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中的一员,”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音乐教师指导学生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以及合作学习实现教学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五)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音乐教师与学生是音乐教学中的主体,音乐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学生是”学“的主体,两者形成”主体间性“, 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缩“④。”教学相长“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一种结果,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目标,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音乐教师的发展,音乐课程自身的发展。在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需要音乐教师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才会有学生尊重教师,所以音乐教师需要把音乐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伤害与受伤的关系’转到‘关爱与被关爱的关系’“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对话与交流,理解与促进的发展性师生关系。


  (六)积极转变家长的观念


  积极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其认识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人们常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美育不好也不是优秀品。“。也要让家长认识到:音乐新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其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也可以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更需要让家长明白,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引下,学生的智力是多元化的,音乐智力是其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不只是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非智力因素同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音乐课程在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因此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家长需要重视音乐新课程的价值,而不是采取一种忽视和漠视的态度。


  (七)推进音乐教师专业化


  推进音乐新课程实施,需要更加专业化的音乐教师,当然音乐新课程实施也会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化,这个过程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在推进音乐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音乐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具体而言:


  1、增强音乐教师的知识涵养。音乐教师是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没有标准的音乐专业技巧和音乐专业知识,很难胜任的,音乐教师需要掌握扎实的音乐专业理论和技能,如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器乐演奏技巧等,”中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理论和技能,必须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这是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⑥音乐教师的广泛的相关文化知识。基础教育阶段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的,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家和音乐人才,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体验,美的感受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这样需要音乐教师去获得广泛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以音乐为纽带,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去体认自然与我、社会与我的情感,去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2、加强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第一、音乐课堂需要音乐教师的管理,如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文地科学地管理课堂,需要音乐教师加强课堂管理能力。其次、音乐教师不仅在给学生教授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同时音乐教师自己也在不断进行音乐情感的陶冶和再次体验,这样音乐教师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需要加强音乐创作能力。再次、加强音乐教学研究能力。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必须既有教学的能力,也要有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中学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可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只要不断地学习、总结,就能得到丰富的经验,并使其上升为理论。最后、需要加强交际能力。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师与学生的一种交流过程,正如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与肉的交流活动。“⑦音乐教师需要与学生沟通交往,增加交际能力。


  3、推进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音乐教师在进入教学岗位之前,接受了职前教育,但是在今天迅速发展的社会,进入教学岗位之后,一些知识与技能需要更新,所以音乐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势在必行,通过继续教育与培训,了解国外教育发展趋势、音乐教育动态和前沿信息,掌握现代音乐教育理论、策略、手段和方法。


  4、音乐教师的自我反思。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⑧。反思是音乐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三、结语


  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其对学生的发展不仅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审美体验价值,而且还有创造性发展价值和交往价值。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新的音乐教学理论,从而更有效的推进音乐新课程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美]斯塔费尔比姆.方案评价的CIPP模式[A].教育学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01.


  ③[日]左藤学着,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95.


  ④[德]雅斯贝尔斯着,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3.


  ⑤[日]左藤学着,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85.


  ⑥张淑珍.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58.


  ⑦[德]雅斯贝尔斯着,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⑧论语.学而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