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高中音乐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
(二)借助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知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绝大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习惯于按部就班地为学生讲解教材内容,但基于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较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加之很多音乐理论性的内容较为抽象,也极易增加学生的抵抗情绪。时间一长,很多学生潜意识中将音乐课程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习内容,这既阻碍了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在融入传统文化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新音乐教学形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那些抽象复杂的音乐知识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增添课堂教学活力。
例如,在“京剧行当”的教学中,教师若还是沿用以往讲解式的教学形式,不仅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困难,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效果。此时,教师便可将互联网上有关京剧行当的相关图片以及讲解的视频进行剪辑,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视频的欣赏等直观生动的学习形式,了解京剧行当,增加他们的理解能力。同时,这种形式也能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进而顺利推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三)创新音乐课程形式,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聚焦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教师可通过为学生示范以及借助信息技术的形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传统文化与高中音乐的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多样化、更新颖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 戏曲进校园
戏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这一文化形式,教师可开展“戏曲进校园”的活动,邀请本土“非遗”戏种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内涵魅力,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通过传统文化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轻松的氛围下了解传统文化,接触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其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坚定文化自信。
2. 中国作品合唱团
教师可通过组织中国作品合唱团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指导学生排练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如此一来,在专业的训练之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另外,合唱团主要以传统的民歌、古代诗词歌曲、地方特色民歌等曲目为主,渗透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文化的熏陶,了解作品的情感与真谛,开阔音乐视野。
3.“诗词”主题音乐会
所谓“诗词主题音乐会”即以诗词为主,学生们可自由选择舞蹈、合唱、乐队合奏、独唱、诗朗诵或小组演唱等各类表演形式。在学习与排练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了解传统文化,进行如诗词朗诵、二胡、古筝等传统乐器的演奏,彰显诗词艺术的魅力。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可邀请语文教师同学生合作,以专业视角为他们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给学生带来独特的感受。
4. 欣赏音乐会
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会、大型晚会,指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不同音乐的风格、表现手法与呈现形式上,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邀请艺术家到校演出、举办讲座,为学生讲解优秀作品的文化内涵与技巧。
5. 组建乐队
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以组建乐队的形式,指导学生通过模仿与演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之后,一些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创作音乐作品,抒发情感。比如,将现代说唱同中国的传统说唱相结合。这样一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通过创作与演奏,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获得独特的艺术体验。
(四)加强教师培训,丰富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同时彰显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对高中音乐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地灵活掌握课堂教学进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确保音乐教学质量。但从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音乐学科并未纳入高考范畴,导致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化现象日趋严重,且很多音乐课被其他被文化课占据,很多教师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未能在音乐教学内容中挖掘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导致理论化教学较为严重,学生也很难从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面对这种情况,应及时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相关培训,丰富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
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储备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扩展自身的知识面,提高音乐综合素养与专业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增加与其他教师的交流,革新教学理想优化教学方法,将音乐理论内容、音乐技能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教师还要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将绘画、艺术、书法、戏剧、舞蹈等与音乐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最后,教师还要根据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握高中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结构,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撰写更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音乐教材,致力于将高中音乐教学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凸显传统文化教育的体系化、规范化、完整化,使其更符合高中生的学习需求。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引入,如此才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使其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创新音乐课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形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中理解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高音乐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寓于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相关策略分析》,《互动软件》2023年第5期。
[2]杨颖《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融入》,《文学少年》2020年第7期。
[3]徐立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品质课堂——以高中音乐教学为例》,《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3年第16期。
[4]黄丽芳《传统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实施路径》,《高考》2024年第11期。
[5]夏媛《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世纪之星—高中版》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