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初中音乐中合唱教学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严美玲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2-04-28   点击:

  通过长期的实践,学生们对技能合作这一意识逐步加强,学会并体验与他人合作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表演合作意识

  合唱的表演是对之前练习过程中累积的技术技能的一个考验,学生良好的表演合作意识能够使得音乐作品能够得到更好的诠释。在合唱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针对音乐作品不同的表演形式而对合唱团员进行不同的要求,为学生树立起不同类型的合唱表演有不同合作表演的要求这一意识。

  音乐教师在选取音乐作品的过程当中,要首先对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其次在总谱的要求下设计指挥的动作,进而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排练的过程当中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才能够在表演作品时能够做到音乐作品最好的诠释。

  从合唱的表演性质来看,不同的表演形式有不同的表演要求。

  在表演有伴奏合唱这一形式时,多为钢琴合唱团表演进行伴奏,当然也可以是有音律的任意一种或以上的乐器为其进行伴奏。无论是哪一种伴奏乐器,教师和学生必须明白伴奏与人声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的定位进而通力的合作,彼此之间的配合体现双方的价值,从而达到表演的最佳效果。

  而无伴奏合唱这一表演形式与前者形成对比,多为纯人声演唱,但也可加入无音律的打击乐器为其伴奏。这一表演形式对合唱团员的音准以及节奏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在速度以及力度方面的把控也是难度颇大。当教学对象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自我认知不够成熟,考虑到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特点大部分教师不会选取此类音乐作品进行表演和排练。但是作为音乐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拓展这一表演形式的相关知识。无伴奏合唱讲求的是各个声部之间的均衡、和谐、色调等等,当进行这一类型作品的教学以及排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协力做好声部之间的音量协调关系,从而达到合唱的均衡,这也是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一大考验。这不仅是强调了学生的技能合作意识,对表演合作意识也是有一定的培养。

  当进行有表演合唱时,教师可根据音乐作品的需求让学生在合唱中加入一些舞蹈动作进行表演,但舞蹈动作要编配合理以及做到主次分明,不喧宾夺主。学生们在进行这一类型的合唱表演时可以加入彼此之间的目光交流以及肢体动作的互动,做到声乐与舞蹈相结合,并且能从中明白彼此之间在合唱的位置都是举足轻重的,从而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

  交响合唱这一类型多为大型合唱,在校园班级合唱中并不常见,但学生也要了解其概念。做到人声与交响乐队之间的默契配合,相互成就,以便达到合作共赢。

  通过不同类型的合唱表演,学生们积累不同作品的表演经验,面对日后的表演便可表现出不同的表演才能,且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协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表演合作意识,且对技能合作这一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也是为了后面情感合作意识的培养夯实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合作意识

  合唱不仅仅是学校音乐教育以及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它作为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有着比齐唱更加丰富的和声、比重唱更加震撼的音响,集体演唱这一形式展现出的魅力,能够使得合唱团员以及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想要使得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合唱团体首先就要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师为学生选取音乐作品时先前的案头工作就要做好,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作品的背景的剖析,词曲作者的介绍、歌词的内涵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在演唱作品之前就对歌曲的情感产生一定了解。

  例如在湘艺版九年级音乐教材《保卫黄河》这一课中,教师要对创作背景的历史时期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词曲作者以黄河为背景书写出中国人民与侵略者奋勇抗争的场面以及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以及决心;通过《黄河大合唱》中其他音乐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体会其情绪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此情感基础上进行《保卫黄河》的演唱及其排练,学生通过先前对作品的学习,清楚了作品背景,理解了歌词含义,在演唱上定会投入相应的情感,再加上累积了一定的技能合作基础,势必能产生很好的演唱效果;在这些重要的前提作用下对此作品进行表演定会与听众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如果只是单纯地运用技术技能进行表演,那么学生们只会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唱歌机器”,学生们情感上的配合才能更加好好地诠释作品。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