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音乐欣赏: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腹地

作者: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沈小平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12-03   点击:

  摘要: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欣赏的“能量源”, 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与创造力。通过重组音乐欣赏的课程资源、开发音乐欣赏的课程形式、重构音乐欣赏的课程内容, 打造并研发音乐欣赏的“课程群”。

  关键词:音乐欣赏;能量源;课程群;

  引言

  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 发展音乐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目前, 不少地方已经明智地将音乐课程纳入了中考范畴, 而音乐欣赏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 音乐欣赏的根本价值追求在于:通过音乐欣赏, 拓宽学生胸襟, 涵养学生人格, 让学生成为生命充实之人。

  一、关注欣赏的“能量源”, 实现音乐教学价值超越

  “审美”是音乐学科教学的意义规定。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读谱识谱、音乐欣赏、学习态度、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 将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音乐审美欣赏学习的“能量源”, 启迪学生智慧、修炼学生品格。

  1. 发展音乐感知力

  “感知”即感觉和知觉。音乐欣赏教学是学生审美感知发展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所谓“音乐感觉”, 是指借助听觉器官辨别音高、音长、音色和音强等个别属性的能力。所谓“音乐知觉”, 是指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调性、调式等的细微辨别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结构美、旋律美、意境美, 表现音乐的变化美、力度美, 发掘出音乐的节奏美、和谐美, 继而归纳出音乐美的法则, 并保存为内心感悟。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展开音准听辨训练, 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乐, 或者演唱一段乐曲, 让学生留心音高、节奏等。展开节奏听辨训练, 让学生用“拍手”或者“念大”的方法表达。展开旋律听辨训练, 让学生唱出旋律中的最低音和最高音, 说出结束音或旋律中某一音出现的次数等。

  2. 提升音乐理解力

  音乐理解不同于以概念和推理为基础的理性理解, 它有着强烈的感性色彩。正如德国著名“文化—符号”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所说, “美是一个独立的语言宇宙”。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和个性气质的差异, 使得学生对同一首歌曲的理解不尽相同。教学中, 要着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 盘活学生的审美想象。

  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四季”中的《六月船歌》时, 笔者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船歌的历史, 之后让学生聆听乐曲, 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学生在听《六月船歌》中感受到古典音乐的永恒魅力。也许乐曲本身给我们描绘的是空灵的景象, 学生徜徉在似有还无的情绪和景象之中, 神思自由驰骋, 仿佛看到“空旷的湖面上, 一叶小舟从氤氲的雾气中静静行驶过来。” (摘自学生的音乐欣赏笔记) 在这种审美理解与想象中学生获得了一种宠辱皆忘的极致体验。

  3. 引发音乐创造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人天生就有着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在音乐感知、音乐理解的基础上展开音乐创造。音乐创造能够让音乐课堂、音乐教学变得灵动起来, 由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 欣赏七年级上册的《茉莉花》, 大部分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都非常熟悉。当笔者的钢琴声响起时, 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随歌摇摆, 脱口而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教学中, 笔者创设了一个“文化大餐”, 鼓励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提示下, 就其新版本、新版本、二胡版以及创造性作品版等多版本展开讨论、交流。学生的音乐欣赏力被激活了, 他们也纷纷创编新式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茉莉花》。

  二、构筑欣赏的“课程群”, 展开音乐课程研发重构

  研发重构音乐课程, 建设基于国家音乐课程基础上的课程群, 让它成为初中教师音乐教师展开教学的逻辑点、生长点和音乐评价的依托点, 让音乐学习成为学生看待人和世界的“第三只眼”和开启音乐世界的“密钥”。

  1. 重组音乐课程资源

  音乐教学的课程资源是丰富的。教学中, 一是注重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沟通;二是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社区文化资源等;三是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以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为例, 教师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等是有效展开音乐教学的必备条件。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