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初中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缪霞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9-02   点击:

  三、引导演绎, 增强情感体验

  鼓励并有效地引导学生踊跃地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与创造性作品是渗透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提高学生音乐表现与审美能力最直接的教学渠道。笔者认为, 要让学生们真正地融入到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中, 最为关键的就是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激发其真实的情感体验, 让他们带着感情去感受, 去理解, 去演绎。因此, 教师不妨为学生创设更多表演与呈现的平台, 让他们更加重视实践活动,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合作探究中, 更加主动地接触民族民间音乐, 真正地融入到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与创造中, 从而营造更加具有人文关怀, 更加具有创新氛围的教学环境。

  在七年级音乐下册《春江花月夜》一课的欣赏中, 笔者考虑到本课主要通过对中国古典音乐名曲的欣赏, 带领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的丰富内涵及强大的表现力,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为了引导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换头合尾” 这一传统民族音乐的结构特点, 在欣赏过程中, 笔者根据乐段, 即江楼钟鼓、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欸乃归舟(全曲高潮)、尾声, 将班级进行分组, 启发学生们根据片段, 进行有目的地听赏, 在听的过程中, 认真辨别作者所用的民族乐器,感受乐段情感, 尝试用手中的笔描绘出音乐所描绘的意境,并创编成小诗歌, 将这个意境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演绎出来, 分享给班级同学, 在听、赏、演的过程中, 将音乐与情感融为一体, 真正走进美轮美奂的民族乐曲中。

  总之, 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音乐长廊中的瑰丽珍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星。在初中阶段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 能够让学生们喜爱的音乐变身民族文化的传承使者, 有效地强化学生们的民族意识, 陶冶学生们的审美素养, 有着独特的人文教育价值。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寻找民族民间音乐与民族文化、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需求、与音乐课堂教学之间的契合点, 通过艺术加工与教学处理, 让陈旧的民俗音乐焕发青春光彩, 让独特的民族音乐彰显个性魅力, 从而调动学生们深入了解的学习热情, 激发其真实的情感体验, 让他们在互动、参与、体验与创造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了解、学习、感受民族民间音乐。

  参考文献:

  [1]陈明.让民族民间音乐进入校园———封闭式民族中学“三元合一”的音乐教育模式初探[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0,(2).

  [2]杨海.中小学音乐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民间音乐的模式构建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

  [3]鲁楠.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时空,2013,(5).

  [4]郭静舒.从网络歌曲看数字原住民的文化审美取向[J].人民音乐,2012,(9).

  [5]郭静舒.论通俗音乐的视觉化与可设计化[J].音乐研究,2012,(5).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