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浅谈初中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学

作者:许媛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作者:徐州市苏山中学  许媛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作为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培养学生树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关键词]民族音乐 兴趣 体验 表现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李岚清在《李岚清音乐笔谈》中谈到“我们不仅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广大青少年一代的民族音乐素养,这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课程,近几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长足发展,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全国全面铺开,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理论上的学生观、课堂教学观、教师观,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养,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思考、实践的问题。


  一、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现实生活中,电视、网络、唱片公司等促使流行音乐的传播成了重头戏,从而降低了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力度,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越来越少。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多数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他们只喜欢流行音乐、摇滚乐等现代音乐。他们对周杰伦、SHE等流行歌手津津乐道,崇拜有加,甚于对他们的个人档案也能倒背如流,而我国的国乐大师刘天华、华彦均是谁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中国的民族音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受到了世界音乐人士的重视,多少外国人克服语言障碍来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而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却对其非常陌生,长期如此下去,我们的民族音乐将会失去自己的听众,民族音乐的精神将会缺少崇拜、缺少理解而退出历史舞台,这将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势在必行。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


  (一)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激发兴趣


  我国的民族音乐,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它一直伴随着劳动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民族音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民族音乐有三百多种说唱音乐,三百多种戏曲以及浩若烟海的民歌,还有几百种民族乐器。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为学生播放《小放牛》、《绣金匾》、《百鸟朝凤》、《空山鸟语》、《二泉映月》、《喜洋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催发情感、激活想象。少年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我们不能要求教师既能唱越剧又唱京剧,教师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它们。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运用有关的图片、录像带、影碟片、幻灯片或音乐故事,辅之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与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对于徐州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音乐,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纯正的民间音乐的魅力;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在乐器的学习中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开拓音乐视野。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将民族音乐引进课堂、引进学生头脑。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各地民歌民乐的风格特点,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如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可播放有关草原的风光片,让学生了解蒙古人民的生活特点,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在那宽广、美丽地大草原上,蒙古人民以放牧为生,他们特有的生活习惯养成蒙古人豪爽、奔放的性格,也形成了蒙古歌曲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旋律特点。这首歌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景色,抒发了蒙古人民对家乡的深沉真挚的情感。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体验民族音乐的情感 培养民族精神


  俄罗斯着名作曲家格林卡曾说过“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把它们变成曲子而已。”音乐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让学生直接参与演唱(奏)音乐作品。这在民歌教学中应广为采用,象现行教材中的听、唱、背,就很值得推广。学生对流行歌曲较感兴趣,可选一些根据民族民间音乐改编的流行歌曲,让学生欣赏、分析,了解民族音乐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借此增强学生体验能力,亲身体会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让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令学生陶醉,使学生乐在其中。欣赏民族乐曲时,让学生看一些民族乐器。让音乐与体验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和生活的多方面联系、相互作用及影响,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视听结合,最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民族音乐的欣赏应本着以主观体验为主,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音乐的美,领悟民族音乐的妙,体验民族音乐的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才以积极、主动地感受、分析、理解音乐。之后,可选一些短小、优美、易唱的民歌让学生欣赏、演唱,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在教授民歌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让学生随着乐曲做一做。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体验中。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三)了解民族音乐,内化于心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热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中学生心理发展于一个动荡摇摆的半幼稚半成熟期,可塑性相对较大,所以,一旦让他们真正了解了民族音乐,就会从心理接受民族音乐的,从而达到内化于心的教育效果。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的幕间曲描写了杨子荣在接受任务后,纵马驰骋直奔威虎山的生动情景,精彩绝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曲调快速有力,奔腾澎湃,并细致地描写了英雄人物由远及近、扬鞭策马而来和穿林海、战风雪的豪迈形象。热情奔放的旋律、紧凑急促的节奏、多次变化的力度,描绘出杨子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为了让学生易于了解,我用课件介绍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花脸黑头等,学生了解了京剧是怎样从唱腔动作化妆等方面刻画杨子荣这一机智勇敢的形象的。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又获得了京剧知识,从而产生热爱京剧艺术的情感。又如我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可选一些常见的,如笛子二胡、琵琶、锣、鼓等,介绍给学生看看它们的构造,听听它们的音色,并试着吹奏一番,虽然不一定奏的好听,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在欣赏时,让学生通过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琵琶曲《十面埋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民族器乐曲,不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提高欣赏水平,继而把对民族音乐的感情真正内化于心。


  (四)表现--让学生成为传播民族音乐的使者


  让音乐真正“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游戏、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自由创造音乐,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每位学生担任了不同的角色,得到了不同的情感体验。虽然学生们的创作质量参差不齐,但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树立了信心,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使这股清泉流得更欢,让熔炉烧得更旺,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可以给人以真和美的启迪、美的陶冶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才能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岚清  《李岚清音乐笔谈》


  2、杨荫济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3、刘再生  《论新音乐的历史观》


  4、许国华  《革命现代京剧音乐介绍》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