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优化音乐的课堂语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周叶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百般回味;老师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快乐;老师热烈奔放的语言,给学生激情;老师温柔细腻的语言,使学生真诚……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声乐钢琴等表演技能和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外,还应该具有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学增辉添彩。


  【关键词】:音乐课堂语言  优化   有效性


  一、什么是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课堂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和表达灵活生动的口语的高度统一,它既是书面语的“声情”化,又是口语的语法、逻辑规范化。课堂语言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音乐课的课堂语言音乐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也应有其特色。


  二、优化音乐课堂语言的意义


  每一节音乐课都有45分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借助于课堂语言。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气氛活跃,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由于教材是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表达严整的知识体系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使学生获得一个印象清晰的概念。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神奇般的意义和作用,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的重要保证。在观摩了几次市、省优质课评比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课堂语言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他们具有驾权语言的高超技能:语气亲切舒缓、抑语调扬顿挫、语速张驰相间、强音量弱适当。那么,他们的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音乐的艺术殿堂,久久不能回到现实。在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的今天,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每个教师必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要想做一位教学理念新、教学效果好的优秀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语言艺术的锤炼,在追求音乐美和语言美的结合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课的艺术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高效音乐课堂语言的要求


  (一)标准、准确、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是音乐课的催化剂。


  1、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在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诠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美育的功能也将大为削弱,甚至闹出笑话。比如:在教唱歌曲《踏雪寻梅》中,我把歌词“雪霁天晴朗”的“朗”唱成了“nang”,虽然是口误,但是学生由于我的口误而游离在课堂之外了,以至影响了上课的效果。由此可见,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标准、字正腔圆,才能顺畅的上好一节课。


  2、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其理解并不容易,更谈不上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再创作。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文学语言,而且教师的言语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展开充分想象的空间。例如,在15册第四单元有的的标题音乐欣赏中有的老师不顾标题音乐的概念,让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想象画面及形象。教师在上课是说大家想象一下这个音乐刻画了怎样的画面。可以随意想像。“我们知道,标题音乐是一种与”纯音乐“(即”无标题音乐“)相对的音乐形式,它是一种带有文学或图画联想性的器乐作品。这就是说,作曲家在创作这种音乐的时候,脑子里面总有某个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或民间传说的影子,而”纯音乐“则没有文学或图画的含义。他说让学生展开想象这显然是错误的。应正确说作者在这个音乐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想象和画面。


  3、教师的语言应该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能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境界,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会在师生之间筑起无法理解的高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实践也证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比起缺乏这方面素质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如在一节教唱课中一位同学在唱的时候有点跑调,我就说:”刚才听起来磁带好像卡带了么。“学生都笑了,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了教学任务。


  4、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没有语言组织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艺术魅力。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语言是重要的,但音乐课毕竟不是语文课。要真正体现音乐课的价值,就必须在音乐课上充分展示音乐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过多的语言往往会干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或欣赏,更易抹杀学生独特的艺术想象,从而削弱了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有鉴于此,音乐教师要切实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或演唱音乐作品.引导他们对音乐作品从自己的情感体验中加以自由想象,把青春的欢乐和忧愁融入对音乐的想象中。音乐表达的是那种”花非花,雾非雾“的绝妙感觉,这绝不是几个优美的词句所能形象描绘的。它是创造性的非自然性的,是抽象性的非语义性的,是表情性的非确定性的。如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以优美婉转的旋律歌颂祖国山河的娇丽景色;江楼钟鼓、月上东山、渔歌唱晚、乃归舟,显得格外安静。我们从乐曲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远到近,有近及远的进行之中,回味到绮丽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这时,无论我们用多么华丽的辞藻去描绘和赞颂,都不如先尽情聆听感受音乐,用音乐本身的力量去感染学生的情绪.而教师简短的语言出现在音乐前后,只是在学生感受音乐的空隙中,应该是一座”桥梁“,架在音乐作品和学生之间.要引导学生自己领略音乐的形式美――柔婉优美的旋律、歌唱大师的艺术风采-------”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二)语速、语调适中的课堂语言是音乐课的柔顺剂。


  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学生喜欢教师的教学语言有艺术魅力.特别是音乐课的语言,要求用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为音乐课”画龙点睛“,为音乐形象”推波助澜“。音乐教师的艺术性要求音乐教师语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要同音乐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相协调。这样可以创设更为真切的体验情境,并使学生在语言的感染下更快地走进艺术情景,并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在欣赏标题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一作品时我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朗诵了一段解释作品内容的文字:”在中亚西亚单调的沙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护卫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在我的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学生仿佛也来到了沙漠,看到了骆驼商队,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三)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的课堂语言是音乐课的润滑剂。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富于节奏感与韵律感。音乐是通过旋律和节奏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音乐课堂教学的课堂语言,其节奏感应用得恰如其分,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善于捕捉适当的教育时机表达自己的感情,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只有情深意切的教学语言,才能象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颤动和共鸣。


  要上好音乐课,音乐教师除了要有美的文学语言,还应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等使用得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唱歌过程中,在力度、速度等方面需做出对比时,教师若用有声语言就会破坏歌声的美,而用无声的口型加以提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若时时加以解说,有可能会破坏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注意力,这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加上事先准备的解说投影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了。又如:在学习歌曲《阿拉木汗》时,教师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能使学生很快随教师走进欢快活泼的歌唱氛围,并准确掌握新疆音乐的主要节奏。


  三、优化音乐课堂语言的切入点


  当语言走到尽头的时候,音乐便出现了。美的音乐可以表达美的音乐语言,而音乐也需要美的语言的诠释与润泽.但究竟如何在音乐课上恰当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把握导入语言的有效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新课标教育的理念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正是强调了这一点。但有些老师盲目的铺垫一大堆内容,只想让学生们感到高兴或单纯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十分钟过去了还没引到主题上来;有些老师则喜欢在导入环节展示自己的才华:跳一段、奏一段或唱一段……我想教师们一是想在众人面前展示才华,二是想运用自己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兴趣,不难看出每位老师备课时总会精心设计课堂的”导课“环节,怎样做才让导入环节的设计实在而有效呢?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导入环节千万不要做无用功,跟本课无关的内容一定要精简。如:五年级京剧课上,老师播放视频,引出京剧的学习。在视频出来前,老师简单的设问”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一位表演嘉宾,看看他是哪里人?“接着播放外国人唱京剧。看完后老师又问:”为什么一个外国人千里迢迢地来中国学唱京剧呢?“这两个问题的巧设正好抓住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让学生有了倾听京剧的意愿了。


  (二)、落实提问语言的有效性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面对新课改倡导的音乐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和思维能力。而在我们的一些音乐课堂,教师低效乃至无效提问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教师怕学生回答问题游离课堂,把一个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环环紧扣、步步为营,而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只需对号入座,直线思维便可迅速回答,很少有疑难,令课堂出现”满堂问“”满堂答“;还有的是问题指向性不明确,使学生回答完全脱离了音乐课堂的核心目标;再有的问题设计没有做到逐层递进,层层深入,总停留于一个表层,课堂出现”你讲我听“、”你问我答“的套路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应该落实提问的有效性。


  首先,问题设计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的音乐情景,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让问题本身成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原动力。如教授《母鸡叫咯咯》一课,教师巧妙布置了教室,”同学们让我们开着小车去音乐农场了。“教师带着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两步一摇的开车动作进入教室,突然出现了母鸡的声音:”听,什么声音?“”原来是母鸡呀,它怎么叫得那么着急,一定发生了什么事,走,让我们去看看。“简单的几句日常对话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愿望,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垫了良好的体验情绪。


  其次,问题指向性要明确,做到逐层递进。如欣赏《匈牙利舞曲》时,教师的设问明确到位、环环相扣。”关于这首乐曲你想知道什么?“”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看谱熟悉第一主题旋律分析有什么特点。“”第二主题旋律在音乐上与第一主题旋律有什么不同?“这些教学设问有如层层剥笋、节节创新,起到了推动学生深入学习、体验音乐、提高音乐学生能力的作用。


  再次,教师在整体呈现学习材料,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去发现有价值、有探索性的问题。如在教授二年级歌曲《打花巴掌》我在学生创编了多段歌词后,问:”我们除了创编歌词,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的喜爱呢?“这时学生踊跃发言,此时我因势利导,让歌曲的表现丰富起来。


  (三)、关注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音乐和语言都是一种艺术。在音乐课堂中如能很好的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便能使音乐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语言具体丰富,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情绪。不断重复简单的”很好!“”对了!“”正确!“等评价是一种表面化的,无法打动人心的。而将评价具体化之后,一些具体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如”你的声音太动听了!“”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内容,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学习更努力。在教学歌曲《我们的田野》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争着上台表演。有一位同学高举起小手,但请他时,他又害羞地低下了头不敢上台。从他闪烁的目光中我知道他能行,只是胆子太小。我给了他一个亲切的微笑,同时用体态语言给他一些暗示。得到鼓励的他,终于迈向了讲台,我又竖起了大拇指暗示他很棒。之后他鼓足勇气表演了歌曲《我们的田野》。无声的评价有时真的很有效。准确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听得明白;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以情感性的评价语言,营造宽松、和谐、富于人文气息的音乐课堂氛围。


  总之,在设计音乐课教学语时,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要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艺术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拨动学生微妙的音乐审美情思,使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更有效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