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张建芬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太仓市陆渡中学 张建芬

  每当看到音乐理论书籍、教育杂志上的一些好的课例,还有曹理老师整理、编写的优秀教案,或者听到一节好课时,总佩服那些老师在教学中的睿智和高度,更羡慕那些学生思维的敏捷、基础的扎实,充分体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看我们,总有老师抱怨课堂上学生纪律差、学习习惯差、学生基础差等等,针对当前初中音乐课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如何走出低效或无效的误区,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愿用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案例与同行一起交流、探讨。

  一、 建立良好的教学常规是保障有效教学的前提。

  不管是到我们学校来听课的老师还是来借班上课的老师,都会说你们的学生常规为什么这么好?也总听到老师们在叫苦连天:“现在的学生太难管”,“现在的学生太坏了”,“音乐教室到处乱涂乱画,垃圾随地乱扔”,“课上总有学生捣乱,发火也没用”,“上课像打仗,太累了”,老师的不平声,反映了当前音乐课的一些现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规矩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进行有效教学的。那么常规教育具体该怎么做?下面我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不管是上初一新生还是接其它年级的课,第一堂课师生一起制定音乐教室常规,通过后必须执行,每一件事落实到专人负责。

  (一) 课前准备:

  1、课间必须整队做到快、静、齐。(由班长和体育委员负责)。

  2、有事的同学必须向纪律委员请假并说明原因,纪律委员课前向老师汇报。

  3、文艺委员和各组组长课间检查每位学生的学习用具是否带齐。

  4、课前2分钟, 轻步有秩序地走进音乐教室。(第一堂课安排座位,以后按规定座位入坐,宣传委员写好座位表以便检查)。

  5、按要求摆放自己的学习用具,安静地等待老师的上课。(老师负责)。

  (二)课堂要求:

  1、规定上课的坐立姿势等。

  2、课上发言要举手;回答问题要响亮;表演要大胆、自信、投入;互相评价要、认真、客观、公正。

  3、要及时做好笔记。(课后由各组长检查打分)。

  4、课上发现有不遵守纪律的同学老师提醒,再犯就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5、不准把其他作业带到音乐教室来做。(互相监督)

  (三)卫生要求:

  1、不准把吃的东西带到音乐教室。(班委检查)。

  2、不准随地乱扔垃圾;不准在音乐教室任何地方乱涂乱画,劳动委员和各组组长检查,一经发现罚搞一星期卫生。

  3、每班有劳动委员安排当天的值日生,保持音乐教室的干净、整洁。

  (四)下课要求:

  1、听到下课铃声,师生互说再见后,按小组有秩序地离开教室。

  建立良好的教育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老师长期不懈地抓,需要老师的毅力和耐心。当然光要求学生怎么做还是不够的,老师对自身的要求要更高,你的课是否吸引学生是关键,所以老师千万不要上随意课,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研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案,你的课堂教学才能精彩,良好的课堂常规才能建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实现。

  二、化难为易探索朴实、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

  现在的音乐课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还必须要重视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体现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使学生听的云里雾里,这不但没有显示自己的本领,而是使教学变得低效甚至无效。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要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来掌握最多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课例:七年级上册欣赏课《二泉映月》片段,主题音乐的教学。

  对《二泉映月》的主题教学,我在教学目标中是这样设定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二泉映月》的主题,并能感受、体验主题的情感发展脉络、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课例片段:主题音乐的教学。

  师:那么主题音乐又是怎样的情绪呢?

  师:出示主题旋律(略),并用三个衬词呜、啊、啦来演唱。

  学生根据老师的演唱分析有几个乐句?

  生:三个乐句

  师:在主题旋律上标上a/b/c三个乐句并写上呜、啊、啦三个衬词(生说,师板书)

  师:根据老师的演唱分析三个乐句的情绪变化(师范唱生根据练习做选择 )

  设计练习,将正确的表示主题旋律情绪的词语找出来,体会主题情绪的发展脉络。(略)

  师生交流:(答案)

  a乐句:倾诉、沉思 (述说遭遇) b乐句:愤懑、感慨(感慨穷人何时能出头)

  C乐句:慷慨激昂(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3)主题旋律教唱

  师生:用衬词呜、啊、啦模唱(师伴奏

  生:找演唱中的难点第三乐句。

  师生共同探讨处理:音区高、新节奏的出现XX X 和 X X X

  师:引导学生关注节奏的变化

  前十六节奏和切分节奏,音乐的情绪更为激动, 进一步抒发了阿炳难以平静的思绪。

  变化音#4的音准和前单倚音的演唱等(师范唱学生练习)

  生:主题旋律模唱:要求气息的连贯、注意演唱中的情绪变化发展。(数遍,根据情况每遍的演唱都要提出新的要求。)

  (4)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是那些音乐要素在起作用?

  师生共同探讨:

  乐曲的速度:慢速(凄凉、悲伤、感慨------)

  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走向,画旋律线(图谱法)

  生:一句比一句高,层层递进、越来越激动

  师:引导学生注意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特点?

  生: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复或重叠,句句紧扣,环环相连。

  师:鱼咬尾的概念: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前句旋律的尾音与后句旋律的首音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叠。

  师生:词语连接小游戏巩固、加深鱼咬尾创作手法。(或用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分析来巩固)

  (5)师生视谱演唱主题旋律(再次体会主题的情绪变化发展)

  这个片段的教学,对初一学生来说难度有些大,特别是不规整的乐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分析不出的,所以我在模唱旋律时,用了三个不同的衬词来模唱,学生很快就分析出是三个乐句,这样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也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同时三个衬词的选择呜、啊、啦,在演唱时感情也是层层递进,再让学生通过画旋律线,模唱旋律感受乐句一句比一句高,层层递进、越来越激动,从而了解主题音乐的感情发展。同时还对下面的创作手法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前句旋律的尾音与后句旋律的首音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叠。在学生知道了主题由三个乐句组成后,在演唱、欣赏、分析旋律时,提示学生注意前句旋律的尾音与后句旋律的首音有什么规律,学生很容易看出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复或重叠,这就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叫鱼咬尾。再用《沂蒙山小调》这首歌的旋律或者通过词语连接小游戏来加深、巩固鱼咬尾创作手法。总之,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探究,从中感悟音乐、体验音乐,化难为易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 恰当运用多媒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是否让学生只对当时设计的场景或其他形式存在兴趣,而没有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呢?那么如何使多媒体这种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它真正的价值,结论是:我们只有合理地、有原则性地加以运用,才能发挥其有效性。就是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课例: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海啊故乡》教学片段:

  (二) 歌曲的分析、演唱与创作

  师:音乐又是通过那些要素来表现主题的?

  生:节拍四三拍(特点:摇曳、荡漾表现了大海的形象);

  节拍四四拍(强、弱、次强、弱的节拍特点表现了故乡给人安宁、沉稳之感)。

  师生结合歌曲分析:这首歌曲出现了两种拍子四三拍和四四拍,是一首变拍子歌曲,体会作曲家所要表达的主题《大海啊故乡》。

  师:引导学生观察海浪的起伏(课件)结合歌曲的主导节奏来分析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主导节奏:xx x . x l xx x- 大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打破了歌曲原来的强弱规律。

  生:拍打主导节奏,并在歌曲中找出。

  师:主导节奏贯穿全曲,使音乐更具动感,形象地表现了大海波涛起伏的形象。

  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的走向。

  旋律分析(课件)flash形式,通过一个小红点在旋律上的走动,形象的看出旋律的起伏。

  生:画旋律线、唱旋律(了解歌曲旋律平稳、舒展,表现了大海宽阔的胸怀,以及故乡给人安宁、沉稳之感)。从而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

  师:引导学生简单的旋律创作,感受创作的乐趣。

  师:让学生用姿体语言来模拟大海的波涛汹涌,再用画线条的方法画出波涛汹涌的大海形象,再根据主导节奏和旋律线来创编乐句。

  生:创编旋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作品展示(演唱学生创作的乐句)并进行适当的点评

  师生通过歌曲《大海啊故乡》的音乐要素的分析和学生创作的旋律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分析歌曲节奏和旋律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由于音乐的特殊性,有时会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为了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在分析歌曲的主导节奏时,我出示了课件海浪起伏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海浪起伏的形象,体会海浪的节奏。再结合歌曲的主导节奏xx x .x l xx x - 来分析,作曲家通过大附点和切分节奏的运用,打破了原来的强弱规律,表现大海波涛起伏的形象,使音乐更具推动力,。这个课件的运用,帮助学生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也是从自己熟悉的身边事或者自然现象入手来创作的,打破了音乐的神秘感,以近求远,帮助他们走进音乐。再如:在旋律分析时,我制作成了flash形式,通过一个小红点在旋律上的走动,可以形象的看出旋律的起伏,再让学生来画一画旋律线,唱一唱旋律,体会作曲家在这首歌曲的旋律走向是较平稳的。再结合课件让学生观察波涛汹涌的大海形象,让学生用线条画出,然后根据歌曲的主导节奏和所画的线条来创作旋律,再来唱一唱自己创编的旋律,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两种旋律的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作曲家在这首歌曲中运用了较平稳的旋律,因为作曲家要表达大海宽广博大的胸怀,同时了为了表现歌曲的另一个主题故乡,故乡给人温馨、安宁之感。由此可见,通过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有效缩短学生感知时间,还可以更好的将学生的观察引导到老师所要教的内容上,增强了课堂的密度,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把握学习重点,解决了教材中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审美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质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前提。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是老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