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信息技术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作者:邱雯雯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把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性地学习。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精心组织生动而富有活力的音乐教学


  1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的应用使得音乐课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一把琴、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枯燥的音乐理论、无休止的唱歌和听那些似懂非懂的音乐,而是通过电脑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情感体验、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时,笔者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展示了蒙古人民生活的美好画卷: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宛如白云一般,一顶顶蒙古包洒落在草原上,“那达慕大会”上蒙古人民载歌载舞,进行摔跤、射箭、赛马比赛等场景(配上蒙古风格的音乐)。极具异乡情调的生活环境、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场景是那样新颖,激发了学生对草原生活的向往,进一步了解蒙古人民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过着美好生活的瞳景。


  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原有的知识中去学习和理解音乐,这就要求尽可能地把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时时感受到音乐就在身边、音乐具有其他艺术所不具有的独特魅力。针对普通中学音乐课课时少、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欠缺这一现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用生动直观的影像资料对音乐课程中涉及的音乐知识(如各种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的异同;中外戏曲的特点;交响乐、轻音乐、流行音乐的不同风格;等等)进行展示,使学生既可以学到相关知识,增加信息量,开阔视野,也能够获得美妙的艺术享受,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信息技术手段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


  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省时省力,增大教学容量


  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背对学生在黑板上用粉笔拼命抄写音符和歌词,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凸显课堂组织松散,一堂富有激情、美妙的音乐课变得使学生厌倦而乏味。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只需在备课时把所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制作成课件,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课件呈现在屏幕上,还可以通过电脑演示文稿的制作,使各种字体用各种颜色带着不同声音用各种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


  器乐教学是学生直接参与的艺术实践课,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要把学习的曲谱事先抄在黑板上。如今,使用信息技术,把课前准备好的曲谱放在实物展示台上,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而且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充信息,丰富资源


  数千年来,人类创造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教材只是选择了其中极少的一些优秀作品。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显然是不够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拓展了音乐教育的时空界限。影视、广播、网络上关于音乐方面的资料是应有尽有,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实施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新年”一课时,笔者改变了以往学完歌曲,再让学生谈谈家乡过年习俗的教学程序,而是运用信息技术课件向学生展示我国各个民族风俗是怎样欢度新年的,世界各国人民在过新年时有些什么不同的习俗,庆祝新年的歌曲还有哪些,等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形象,突破重难点


  音乐是情感艺术,也是听觉艺术。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既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共和国之恋”一课时,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有关于教学内容的视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等为代表的中国广大科技知识分子面对落后的条件和艰苦的环境克服种种困难,在各自的科研领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展现出他们的崇高品质和爱国情怀。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他们因祖国的贫弱受尽歧视和不平,却仍然发奋苦读;当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放弃已有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挠,回到思念已久的祖国;回国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高科技推向令人刮目相看的境地。看着视频,听着音乐,学生会联想到很多。


  借助信息技术播放两弹一星的发射过程,直观形象的实录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艺术形象、理解音乐作品。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艺术形象,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美。


  6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音乐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信息技术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建构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音乐知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7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德育功能的实现


  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是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启发来实现的,即音乐教育完全可以抛弃空洞的说教和僵化的理论灌输,而将音乐课的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课的审美感知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信息技术的运用日趋成熟和其功能的多样化,在音乐课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在对音乐作品展示的全面性和强烈的美化、感染功能。比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以结合乐曲和内容的介绍,播放视频片段,结合镜头画面指导学生如身临其境地欣赏全曲,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从而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如,在欣赏钢琴曲《黄河大合唱》时,教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后,指导学生通过观看信息技术展示,从视觉、听觉方面进一步体会乐曲的主旋律给人带来的强烈震撼,他那浑厚、深沉、奋进、激昂,进一步体会中华儿女不怕牺牲、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从而在心灵深处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荣辱感。


  8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单向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个别化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例如,演唱、演奏、技能教学又是以一对一方式,不仅手段落后,效率低下,而且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改变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网络化教室运用信息技术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可以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体验到成功乐趣时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创造心灵得以展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得以贯彻落实。


  总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音乐课与传统音乐课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怎样在音乐教学课中用好现代教育手段,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刻苦钻研学习,进一步提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音乐课教学一定会做得更好。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二中学)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