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试论初中音乐课程改革中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作者:陆洪国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试论初中音乐课程改革中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义乌市绣湖中学――陆洪国


  【摘要】:初中音乐在以公开课作为平台倡导新课程理念,推崇和彰显公开课展示和导引价值的课改过程中,已然塑造了公开课“阳春白雪”的亮丽风景,同时亦使得“下里巴人”的一线课堂音乐教学愈加相形见拙,每况愈下。新课改在初中音乐课程改革中仍然还仅仅停留在研讨、展示、表演的公开课上,还只限于高层领导、专家的观摩、欣赏、交流研讨的阶段; 公开课上“阳春白雪”的曲高和寡,使得常规课堂教学的“下里巴人”难以附声应和。因此,初中音乐课程改革应提倡一种真实、自然、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机制,呼唤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清新与自然。


  【关键词】:公开课、常态课、新课程理念、优质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一、初中音乐课程改革强调公开课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1、课程改革的天平向教学研讨一边倒,公开课这边风景独好。


  也许让我们真正感觉到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时候应是一堂堂的公开课的进行时。只有身临其境于公开课的氛围中,才能看到从上到下、由领导、专家到执教者的那种兴师动众、群策群力的喧闹场面,才能感觉到课程改革春暖花开的气息。对比于一向无人问津的一线常态音乐课,公开课显然是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


  执教公开课的老师首先不遗余力的进行投入和精心准备,力求在公开课上践行新课程理念,展示精美课件,设置妙趣横生的教学环节,进行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互动等学习方式与方法的构建等等。于是,公开课便融合着多种感官的刺激,进行着多门学科的综合,借助与精美课件承载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教师变戏法一样玩弄点击着鼠标,学生及其听课教师们惊奇诧异于课堂内容的精彩纷呈,总之是内容多多、形式多多、方法多多、热闹多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开课俨然成了一堂经过精心排练的课堂剧一样,精美绝伦,美仑美奂。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经受着无数次公开课的洗礼;感受着教学展示与表演带来的心灵的愉悦和震撼;收获着公开课上无数次地游目畅怀,高谈阔论,百家争鸣――大家激情高涨、群策群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所欲言,发表着对公开课的各自的言论观点。可是看看很激动,想想很冲动,回到常规课堂却基本不动或根本动不了的情却形似乎已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我们可以在一线常态课堂上做到与公开课那样同样精彩纷呈的课堂呈现吗?带着无限的感动,怀着被孕育和激发出来的无限激动和冲动,回到自己的一线教学岗位,站在自己的常态课堂上,顿时感觉手足无措,无从下手。此时心中油然而生诸多的无可奈何,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做不到――我们经受不起与公开课那样的炼狱过程,我们承受不起牺牲无数个学生们每周仅一堂音乐课的课堂常规教学的沉重代价――承担一次公开课,执教者往往要提前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通过备课、写教案、收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试教、评课、再修改、再试教,一而再,再而三,反复折腾的过程,最后才得以在领导、专家、同行面前展示这样一节准备充分的课;而执教者却为此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停掉了多少节理当去认真对待实施的常规课堂教学;总之,为了一堂公开课,让每周一节的音乐课成了学生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想――每周音乐课时间学生们望眼欲穿,而执教者却为了教学研讨而孤立了学生,远离了课堂;教师为了一节公开课而煞费苦心,殚精竭虑,为的仅仅是教学研讨或评比的那一天短短40分钟的展示,而我们的常规课堂却为此牺牲掉了多少个40分钟。


  由此可见,新课改的春风呼啦啦扑面吹在参加公开课的专家领导以及音乐教师和部分学生的脸上,却让常规课堂上的学生们丝毫闻不到春天的气息。新课改在初中音乐课程改革中仍然还只停留在研讨、展示、表演的公开课上,还只限于高层领导、专家的观摩、欣赏、交流研讨的阶段; 公开课上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常规课堂教学的“下里巴人”难以附声应和。


  2、公开课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好高骛远,假、大、空、虚,矫枉过正。


  (1)、言必谈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是课程改革过程中听到的频率最多的一个词语了。不管是在教学设计与构思,还是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等文字材料的编写,或者教研座谈、交流等教育教学研讨会上,大家言必谈新课程理念,争相引用、解析课程理念,似乎有了对课程理念的引用、阐述,甚至断章取义,或者哪怕是发表的一些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表面的,肤浅的只言片语,就能彰显他的科学性、原则性、正确性,否则便要被视为异类、顽固、保守、传统、陈旧、落后,不与时惧进,跟不上时代步伐,便要对其上纲上线,口诛笔伐,感觉有点文化大革命或大跃进时期的气息与氛围。可是真正正确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公开课却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口号喊得震耳欲聋,事实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2)教学模式的标新立异――好走极端。


  有的课为了标新立异,追求创意,践行所谓的新课程理念,却让我感觉到一个个教学模式的极端如走马灯似的在我眼前闪现――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却缺失了教师的主体引导,没有过程与方法的合理科学的贯穿,也没有最终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成果的生成与展示,一堂课就这样在热烈活跃的氛围中不了了之;强调姊妹学科及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融合、渗透,却让音乐学科的本体个性消匿得无影无踪;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却将音乐教师转变成了精美课件的制作人,鼠标点击的播放者,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性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课程内容的传授本着一切以审美为核心的原则,本着一切以情感体验为中心的宗旨,事事、处处、时时唯情感论,却鲜有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有机地融入到情感体验中;追求实践与创造,发挥学生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却难以让学生掌握进行实践与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与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培养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追求中独领风骚,知识与技能的双基目标的教学要求无法达成渗透与融合,浅尝辄止,甚至有意淡化、削弱,避而不谈、不讲、不用、不教,以致于外在华丽、热闹的表象中缺少丰富厚实、具体实在的音乐本质属性的血肉质感。


  (3)、公开课的外在观感――“皇帝的新装”。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音乐课程改革如同穿上了 “皇帝的新装”,当我们虚伪做作的呐喊和故作姿态的神情,被“他好像没穿衣服”的一声稚嫩的“嘀咕”而猛然惊醒时,我们不由得面红耳赤。我们是否真的看见了“皇帝的新装”,我们是否真的是一群聪明、睿智的人?我们为了创造和表现“皇帝的新装”,是否真的做了很多――如同世界一流的裁缝大师一样,张牙舞爪,装腔作势,通宵达旦,殚精竭虑的忙活着,其实都是在虚张声势,自欺欺人。显然我们的公开课大都披着“新课程理念的外衣”,用尽方法,摆出各种造型,做出各种姿态,堂而皇之的向公众公开展示,一次次向人们表示――“这就是具有新课程理念元素的皇帝的新装”,津津乐道着他的新课程理念的独特设计与教学凸显。可事实上,我们除了一次次目睹着赤裸的丑陋之外,并没有看见所谓的“新课程理念”的绚丽的外衣。


  二、常态课的 “下里巴人”曲不成调,词不达意――课改主阵地每况愈下。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身先士卒的一线音乐教师,对于初中音乐常规课堂的教学现状可能与我有以下同感――


  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并非有意或者故意将新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及其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置之不理或置若罔闻。现实情况是――初中阶段整个应试教育和面临升学压力的教育大环境决定了音乐课程在初中课程设置中无足轻重、无关紧要的课程地位与状况。


  进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耳欲聋,而实质上不外乎是打着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旗号,浓墨重彩,粉墨登场,迎合着领导、专家、考察团的检查、督导和评比,风声一过,应试教育依然我行我素,独行其是。而作为没有考试升学压力的一门附属学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受到的排挤与冲击便首当其冲――音乐课被主课老师无条件占用和拖堂;学生在音乐课时间被四门主课老师叫去评讲作业、批改试卷等;音乐课被主课老师拖堂致使学生大半天才三三两两、姗姗来迟;由于体育加试的压力,音乐教师被安排跟班参加体育训练,音乐课被校方无条件强制要求为班主任进行中考体育训练开道让路;大大小小,接连不断的作业检测、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体育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的考试,音乐课不得不叫停,音乐教师不得不参加监考改卷;初三第二学期音乐课停上,期末前一个月音乐课为主课进行期末总复习而停课等等,初中音乐常规课堂教学受到的排挤与冲击的例子比比皆是,似乎已让人司空见惯,理所当然,于是便也不足为怪了。


  正是在这样一种现实状况下,使得初中音乐常规课堂教学几无立锥之地,也使得不少音乐教师自甘沉沦与堕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庸碌无为。


  只有带着浓烈的功利色彩而被校领导严令执行与督导的市级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市级公开课才能让音乐教师得以一展拳脚,一试身手,音乐教师的价值地位才能得以体现和提升,而这也几乎成了评价音乐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标准。初中音乐常规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已然被扭曲,被削弱,被架空,在为数不多的几节音乐课上,音乐教师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地应付打发着日子,致使初中音乐常规课堂教学现状无比的沉闷与单调。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正因为常规课堂教学与公开课的对比反差如此之大,距离如此之遥远,才会让参加观摩课的所有一线音乐教师感到震惊,如同观看一部美国大片一样,产生无比的惊讶与叹服,才会慨叹实际教学现状的巨大反差。


  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初中音乐课程改革应呼唤真实、自然简约而有效


  1、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滞障经脉,让理念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返朴归真。


  新课程理念新在一个尺度的把握,切不可为了新课程理念的新而完全与传统绝裂;为了新而拼命地强调某一点或者完全的削弱某一点,以致于为了新课程理念使得本身课堂表象就显得破绽百出,弄巧成拙。因此,贯彻执行课程理念要适度进行,和谐进行,不然矫枉过正,过犹不及,落下“东施效颦”的笑柄。


  我们不需要生搬硬套某些理念条文,将自己的课贴上标签,美其名曰为彰显某某新课程理念的公开示范课;我们不需要那种脱离实际教学,虚无飘渺的形式的诱导与激励;我们不需要那种高淡阔论式的理念的解析与阐述;我们不需要那种不亲历一线课堂、不作调查研究的脱离实际式的,对着一线音乐教师熙指气使的理论束缚。


  我们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理念;我们需要的是平易、生动、亲切而实在的教学形式;我们需要的是朴实简约、可复制、易操作的教学方法。我们呼唤和期盼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朴朴实实的实践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只有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念,才可能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实践出真知,唯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才可能被称之为正确的理念。


  因此,唯有只有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滞障经脉才能让理念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得以立竿见影的效能体现;只有新课程理念内化为实践中的课堂教学理念,它的价值才能得以彰显;只有课程理念结合个人的个性品质、专业素养和综合文化素养,你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驾驭它,才能上出自己的自主教学风格;只有辅之以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专业特长和个人性情与修养的教学模式,才能上出一堂得心应手的课。


  2、摆脱公开课上“阳春白雪”的雍容与浮华,实现常规课堂上“下里巴人”的质朴与清新。


  据国内一些音乐课程专家的描述,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里,如匈牙利、捷克、奥地利等,他们上音乐课的形式非常简单,往往一架钢琴或一把手风琴更甚至一把音叉就是他们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具,但却能上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常规课来;在他们的音乐教室里设备非常简陋,甚至根本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世界上许许多多优秀的音乐家就是从这样的平民课堂上走向了世界,载入了史册。


  这样的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其一、显示了执教者具备丰富的音乐综合素养和高超的音乐专业功底。


  其二、执教者对于各种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烂熟于心、驾轻就熟。


  其三、学生们掌握了音乐表现与创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对于音乐本质属性的重要作用,他们能唱能奏、能说会道。


  其四、常规课堂教学主要在于发挥教师与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作用,强调课堂主体――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探究与生成。


  总之,西方发达国家的音乐课程教学特点更加注重体现和突出音乐本体性特点,表现出对于音乐的直观感受、体验、表现与创造,注重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学形式、方式方法及其简约而有效。


  因此我认为,公开课只有剔除其表现形式及呈现内容的繁文缛节,还其清新、简约的教学模式,才能为一线课堂常规教学所接受、仿效和应用,才能彰显公开课的实践利用价值;只有放下身价,摆脱其“阳春白雪”的雍容与浮华,才能为更多的一线音乐教师认可和接受;一句话,公开课必须洗尽“阳春白雪”的“铅华”方能焊接与融合“下里巴人”的清新、简约与质朴,即公开课应提倡返璞归真。


  这样的公开课教学模式应该紧扣音乐学科本体特点,注重音乐本体的审美以及结合音乐元素进行情感体验;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与方法中应该追求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而无须另辟蹊径,作出些无病呻吟、画蛇添足之举,让人顿生矫柔造作之嫌;应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自然、纯朴、顺手拈来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以及浑然天成、简约、清晰、有效的易于操作教学模式。


  总之,公开课秉承返璞归真、简约实用、高效低耗的目标要求,呈现一种易于仿效、复制和操作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其展示和导向的作用。


  3、建立优质高效课堂机制,促进课堂有效性教学。


  某着名教育专家以言简意赅的形式对于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标准做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精辟概括:


  (1)、“以有效教学为中心,抓住教学进行的着眼点。”


  即重学生,重情感,重过程。着重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渗透与融合;关怀师生情感,突出过程与方法的情感性――教学过程远比教学结果更重要。


  (2)、“以有效教学为中心,抓住教学进行的着力点。”


  即着力体现教学设计是否科学;过程与方法是否优化;教学结构是否合理。


  (3)、“以有效教学为中心,抓住教学进行的立足点。”


  立足点即立足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师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关注学生的学是否有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关注学生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学习。


  如何建立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机制,实现有效性教学,综合这位专家的上述建议,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与反思


  (1)、教学目标的整合


  首先我们必须得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要上这堂课?这堂课的价值体现在哪?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除了知识与技能学生还应该掌握什么?从而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实事求是,实实在在;而不是面面俱到,贴标签,生搬硬套三维目标。应提倡和关注以知识为载体,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中实现目标;实现目标应力求自然而成,不留痕迹,有意而为,无意而成的境界。


  (2)、教学结构的合理设计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指导,我们现在的教学结构设计也应遵循这样的学习规律,贯穿系统论与方法论的理论指导,建立科学的教材内容知识序、认知序、教学方式方法序等。使得知识链条形式及认知形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表象到抽象实质、由特殊到一般;教学过程中讲究节奏的对比与转换,如:前后节奏、动静节奏、快慢节奏以及风头效应、首位效应、黄金分割点的高潮效应等。


  (3)、教学问题情景的设置


  问题情境是实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情景,好的情景的设置会形成吸引学生眼球和注意力的强大磁场。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问题进行串联,问题情景的设置提倡真问题、有效问题,避免假、大、空、虚等无效问题的设置。


  问题提出的必要性――指向学习目标。


  问题提出的挑战性――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能挑起学生认知的高级思维活动。


  问题的提出应适应学生――没有登不上的高山,只有上不去的台阶,应关注学生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的结合。


  (4)、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


  新课改提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法。但是任何学习方式方法都有其对立面――自主学习相对于指导性学习,合作学习相对于讲授式学习,探究学习相对于个性学习;而且任何一种学习方式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纯一言堂,讲授式使得课堂放不开,闷;纯自主、合作、探究容易导致场面不可收拾,乱。因此,教学法的选择应是一种笼合式、综合性的过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提倡走中间路线,推行中庸之道,实现教学法在创新与传统间的有效融合。


  (5)、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公开课中的使用应发挥其教学辅助的功能,不可越俎代庖,喧宾夺主。


  多媒体教学设备必须配备,教学课件也理应制作与准备,但是切记不能越位,教学设备永远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削弱甚至取代教师的本体地位,不能约束、弱化、禁锢甚至抹杀、替代学生丰富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教学课件的制作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精简而恰当地设计,不必事事都由课件代劳,提高课件运用的实效性,剔除其故弄玄虚、卖弄炫耀、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成分,让其安分守己发挥其教学辅助的作用。


  四、奏响“下里巴人”的和谐之音,在一线常规课堂上夯实课程改革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说穿了即最基本的一线常规课堂教学改革。然而现实中,公开课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火如荼,绚丽多姿,而最基本的一线常规课堂教学改革却是冷冷清清,无人问津;公开课奏着“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一线常规课堂教学中的“下里巴人”却是曲不成调,词不达意。由此可见,我们的课程改革已然本末倒置,舍本而求末。当我们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已然丢失,却还将课程改革的目光死死瞄着公开课不放,这实在是一种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之举。


  因此新一轮课程开改革的天平应倾向于常规课堂教学,应增加对于常规课堂教学的关注程度,实现在一线常规课堂上夯实课程改革的基础。


  (1)、建立音乐常规课堂教学保障机制。


  开足开齐音乐课,严禁占用音乐课堂教学时间,严禁音乐课前拖堂、扣留学生;严禁学校领导歧视、看低音乐教师,将音乐教师视为临时工,随意调遣与支配;年度考核应给予音乐教师以公平公正的待遇,音乐教师课时以外的排练任务应给予相应的课时补贴,建立音乐教育教学纪律督导机制,对于违反条例者应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2)、建立课堂教学常规,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建立歌唱教学常规模式、欣赏教学常规模式、课堂乐器教学常规模式、音乐创造与实践常规模式、合唱教学常规模式等。只有初中音乐课程所涉及到的所有教学类型建立在常规教学模式上才能为各种类型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3)、以有效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学论教,以评促学。


  坚持常规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设置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坚持有效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贯穿与渗透,坚持以评促学,引进课堂教学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一线音乐教师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工作,端正心态,努力提升素质,大胆开拓创新,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创立属于自己的自主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结语


  总之,在教学模式、方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上必须遵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剔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提升其方法运用上的实效性,不可为了迎合时下所谓的新课程理念的胃口,而着上了“皇帝的新装”,从而去生搬硬套一些只注重华丽表象而无实效性的教学形式。


  初中音乐课程改革只有建立在一线常规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上,只有一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体现提高,只有常规课堂教学的面目得以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一线常规课堂教学上得以正确彰显新课程理念价值,才意味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得以体现提高,才意味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真正得到了发展,才意味新课程改革的真正的春天地来临。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