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为孩子们开启另一扇窗――谈趣味童声训练

作者:周燕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长沙市开福区吉祥巷小学 周燕清


  注:本论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GLA102042)---《农村艺术教师成长⊥型模式研究》的论文之一。《艺术教育》拟2011年10月刊发。


  内容摘要:通过对学生合唱、独唱训练,令教师深有感触的是:学生达到情感表达收放自如,声音通、竖,统一这种理想状态与训练强度不大,但持之以恒的科学发声引导,特别是大量的声乐艺术文化熏陶分不开。教师的辩证施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助于学生声音训练的愉快高效,逐步培养专注的品质。声音训练是在教师充满激情、耐心与智慧的前提下与全体队员亲切沟通的过程。当学生将歌唱变成情感宣泄的方式后,他们的优美歌声和丰富情感将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与快乐。针对儿童的学习特点,教师即使为了达到同一目标,也要总是改变教学手段以激起学生的好奇与兴奋,让声乐训练成为解放学生身心的家园。


  关键词:趣味,童声训练 记实


  儿童通过歌唱能非常快乐地学习文化艺术知识,这种简单快捷的艺术活动,打开了儿童走向艺术世界的一扇窗口,不论学习条件如何,如果教师能具备让学


  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歌唱的能力,那么学生将会将热爱歌唱艺术的热诚灌注终身,在美的歌声中寻求美的人生。笔者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生的发声状态存在问题,比如唱歌抬头压迫发声器官,真假声音分成两截,高音喊唱、白声,情感表作者简介:周燕清,女,1963年7月出生,湖南长沙开福区吉祥巷小学专职艺术教师,小学高级教师,音乐学科教学专业,教育硕士。湖南省级骨干教师,发表论文多篇。多次获省、市、区中小学生合唱比赛奖。


  现平淡、学生缺乏训练兴趣等等,这不仅影响歌曲的艺术表现,也给他们稚嫩的嗓音带来危害。为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发声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一、针对当天学生的新问题寻求新方法或就某个操作的效果进行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琢磨怎样打比方,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发声运动讲得很形象。在典型的备课中常常包括这些关键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打开喉咙歌唱,可提示他们边唱边想像有个鸡蛋往后颈贴;教师把左手掌向上,右手食指轻点左手掌心,让学生理解要在横膈膜上唱,让声音坐在气上;声音像风筝在飞在天上,而气息就是风筝的线,要往下拽住;大马路上跑小汽车好比通道与咬字的关系,所有的字(小汽车)要放在通道(大马路)里。另外,可以下载一些视频,让学生边观察边解释,比单纯地给学生讲训练方法来得直观。总之,要教会学生搭在气息上歌唱,打开共鸣腔,面罩与横隔膜结合。而在学生看来,又只须是在快乐的歌唱,享受艺术愉悦。教师不应该让学生感到声乐训练的枯燥和费解。


  二、琢磨技术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声乐精品和声乐教学视频


  教师的学习与思考可以包含这些内容,比如琢磨技术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中国武警男声合唱;看CCTV少儿的声乐表演;体会沈湘对歌剧的诠释;迪里拜尔声乐教学《谈换声区问题》、《谈自己学习演唱过程》;金铁霖教授的声乐教学等等。周小燕在了解歌唱原理与方法上十分有针对性而高效,其经典的的声乐教学视频第一讲《唱歌的基础》会有帮助。此外迪里拜尔《春之声圆舞曲》、吴碧霞《叶莺》、幺红《丹顶鹤的故事》、 杨鸿年童声合唱、天使之音-英国Libera童声合唱,维也纳童声合唱《闲聊波尔卡》等作品都是可以让学生反复观赏学习的。学生在欣赏中体会他们的跳音与连音,学习他们歌唱时的用心,真情,投入,看他们是怎样将自己的身体变成优良的乐器,保持放松自然的姿态发出柔和通畅声音的。懂得表达感情有任何方式,自由地表现自己,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最美的。这些资料不仅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更提高了艺术鉴赏力,使他们的声乐艺术感知能力获得大大提升。这些知识还能启发教师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供比较鉴别,逐渐树立优质童声的标准,引导教师在合唱中把不同的、具有儿童个性的声音,往科学的、统一的、富有情感与表现力的方向上引导。


  三、正觉的呼吸是对歌唱者的解放


  实践证明,无论训练了多长时间,出现的新问题一般与基础的发声方法丢失有关,学生常常有声音丢或不丢在腔体里的现象,就是老师教的发声方法与自己原先往前戳的声音打架,而且这种现象极富传染性:如果有几个学生声音没搭在气上,声音僵,没在共鸣腔里,可以导致其他很多人跟着喊唱,对付这种情况,教师经常从调整呼吸开始,让学生放松。保持吸气状态来歌唱,就是共鸣腔是扩张的,即使是刚吸气或是气已放掉了,胸廓总像翅膀一样张开,声音就在这个“鼓”里共鸣。吸气是身体的放松,而不是涨得鼓鼓的像汽车胎。人们为一个婴儿哭了十五天嗓子也没有哑的现象感到奇怪,其实考虑到他的发声方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婴儿用腹式呼吸法,更接近自然,发声是放松而科学的,这种低位置气息控制与高位置发声,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他稚嫩的嗓子,使他长时间发声而发声器官不受损。意大利声乐专家基诺・贝基就十分强调腹式呼吸的优越性,认为使用腹式呼吸是获得漂亮声音的关键。为了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呼吸支持,笔者让学生观察狗呼吸,问学生狗吸气是不是抬肩了,能学学狗的呼吸吗?这时学生会进行模仿,可以看到他们腹部的一起一伏。当学生因寻求腹式呼吸放松了喉部附近的肌肉,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听觉观察让学生掌握比单纯的腹式呼吸更灵活的横膈膜调节呼吸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优点是吸气多,换气快,气息大小和变化自如,是艺术性歌唱的基础,因此童声歌唱多采用这个方法。


  四、声乐的辩证施教


  教师对没在气上唱的学生说:“高音从鞋跟那唱上来”,对气控制得太下、太僵,端个好大架势发声的学生又将他的注意力引向情感表现,以此来解放歌唱者。这种矫枉过正甚至是声东击西的做法,是声乐的辩证施教。其实声音永远是从喉头发出的,喉结不可能下降到胸口,更不能嗓子用在腰上,但当老师这样说,他们就解放了喉部肌肉,歌唱最终是释放情感,不受约束、让心飞翔。如果不将声音建立在气上,单纯将声音后靠,教师自己马上就唱得很不舒服,学生的声音也谈不上通透,因此,不能单纯地让声音往后靠,辩证施教是为了学生建立歌唱的通道,找到发声的支点,获得一种平衡。师生协作思考与调整发声状态,辩证地处理发声问题,会逐渐让学生醉心于调节状态带来的声音变化,引起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是他们兴趣所在,培养了倾听,分析,思考事物联系和全神贯注的好习惯,最终让歌唱成为一种享受。建立了良好发声状态后,学生即使歌唱中受到噪音的干扰或挪动身体也不会失掉声音支点。


  五、教师的实训


  教师的备课最终要走向课堂。训练开始时,笔者常常让学生像练瑜伽一样,闭上眼睛,从头皮开始一个个部位放松,告诉他们“当感觉地面将你托起时,你就放松了”。可以请一位学生躺在钢琴凳上,闭眼休息,其他学生观察他平静时腹部的呼吸状态:腹部一起一伏,告诉他们应该让这种呼吸状态保持到站立歌唱当中。还一些做法效果也不错,比如在学生手上喷点香水,让学生闻香气,陶醉在芳香里,同时观察是否有抬肩闻花香的现象并加以规避。当学生吸气不抬肩了,他的吸气就放松了,这时训练可以进入下个阶段,问学生,“气到哪啦?”学生摸摸肚子,老师便马上说:“气在哪就从哪唱。”学生一开口发声,声音就是通的,当即重复几次,学生就能渐渐对发声前身体的放松呼吸动作形成条件反射。


  哼鸣是很好的休息喉咙和倾听与学习的方式。笔者常给学生看吴碧霞、吕继宏、戴玉强学习声乐时的视频,观察他们做哼鸣练习,告诉他们脸颊放松、眉心放松、后鼻放松,口腔放松、鼻子放松,很快就能获得面罩共鸣。还叫他们用包含连音和跳音的和声音程唱la,lei,li,lo,lu,强调这些字都用相同的管子唱,用大牙咬字才能松开喉部,母音转换才能统一。


  当学生歌唱状态不是很好时,应当避免让他们齐唱或从头唱到尾,那只会放大错误。教师先让他们静下来,听听优秀的英国童声合唱,在人类寻求与上帝沟通的音乐中,观察这些男孩们平静、真挚、虔诚的歌唱,这份心平静气与专注正是艺术创造所需要的,这之后再进入发声训练,学生愉快而放松,发声状态调节就会很灵活。


  声乐教育家李晋玮曾随迪里拜尔去瑞士录音,不用说话,只用手势提醒她声音别唱太宽,要靠后、靠上、放进腔体里,迪里拜尔深有感触地说放进共鸣腔里就省劲啊。在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对迪里拜尔的感受会产生同感。发声时弯腰感受声音的高位置,可以成为避免喉结上抬和气息上浮的辅助练习,有助于把声音丢进后面的腔体里。教师示意放在胸口唱,会让学生保持喉结稳定,大胆展示童音音色。力量往皮带上走,可以避免声音发虚。高位置歌唱能让声音脱离喉部,获得统一而松弛的效果,为此,我常引导学生说,亚洲人表情一般平淡,不生动,我们学学憨豆,把面部肌肉悬在两耳上面,想象自己在快乐的游戏,这时他们声音位置自然高,明亮轻巧放松。


  教师要保持敏锐的听觉洞察力,在问题的萌芽状态予以调控。辨别他们发出的声音是否气息浅了,或者是通道有没有打开。当难度降低、训练直观、感觉和声音获得明显改善时,大家的情绪会好起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有效扭转状态。


  六、感情表达:语言在声乐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感情表达上,教师不能光讲要学生笑,老师教的技巧最终是要让学生释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快乐。


  沈湘是世界一流的中国声乐教授,其大学专业是英国文学,兼修声乐。而正是深厚的语言基础,使得沈先生在辅导学生的歌剧演唱发音时非常生动到位,可见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在训练中笔者给学生分析歌词,用心读歌词,然后把词句情绪唱出来。因为加上了旋律,实际上将词变成了情绪化的朗读,学生将发声自然带进了生活体验。例如:唱到歌曲《我们的田野》中一句“辽阔美丽的土地”时,教师引导说:多美的原野啊,有小草的芬芳,让我们来赞它。学生不由自主深吸气,声带马上闭合,把声音往远处唱,有整体发声产生的混声效果。笔者常指指胸口,示意他们放在胸口讲,放在胸口唱,让他们获得胸腔共鸣,当这个支点建立后,学生就会有混声,美声的本质就是混声,就是整体歌唱


  总之,当学生将歌唱变成情感宣泄的方式后,他们的优美歌声和丰富情感将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与快乐,也能对歌唱产生新的认识,是提升发声素养后情感的全新释放。针对儿童的学习特点,教师即使为了达到同一目标,也要总是改变教学手段以激起学生的好奇与兴奋,鼓励其积极尝试。只有方法对了,科学的发声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声乐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从而在合唱训练中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