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浅谈音乐课中的听觉艺术

作者:朱燕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南京市浦口区永宁中心小学   朱燕


  新课程开展以来,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它一改旧的儿童音乐教学模式,寓新颖性、科学性为一体,加强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得以在动中学、乐中学、玩中学。但创设轻松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有些老师也包括我自己通常会碰到一些难题。比如学生分小组讨论往往是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比如跟音乐表演喜欢挤在一堆,有动作却没有跟着音乐节奏变化;比如让学生畅所欲言,却往往是相同的答案重复很多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我想学生在课堂上能否认真倾听是关键。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音乐的变化。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一、倾听的重要意义。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生学习习惯新的内涵。那么倾听对于学生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呢?


  1、音乐是听觉艺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全过程。


  2、倾听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欣赏音乐等,小到一句话及每个字的听和用等。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时时处处需倾听。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


  3、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许多,可是有些习惯不好,如别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甚至于自以为是而不愿听等。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健全倾听心理,这是提高学生听懂语言、捕捉信息的重要保证。


  二、让学生明白学会倾听的意义。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成为大人眼里聪明优秀的孩子,就算是最调皮的孩子,当老师说:“聪明的孩子一定是第一个坐好的。”他也会很快的坐端正,只是他坚持的时间也许比别的小朋友短一点。这就证明在孩子的心目中,聪明是谁都想要得到的表扬。那么告诉学生怎样才可以做个聪明的孩子,就能真正抓住学生的心。在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上,我就把一个大大的聪明的聪字写在黑板上。并把整个字拆开来向学生解释聪字的结构。我说:“聪字是由一个大大的耳朵,两只眼睛,还有一张小嘴,一颗心组成的。做任何事情,只要能做到先用耳朵去听一听,然后用眼睛去看一看,在接着用小嘴说一说,最后用心想一想。那么他就是最聪明的孩子。”通过我形象的解说,学生们都仿佛豁然开朗了,争着说:“原来是这样啊!”“我一定要做个聪明的好孩子!”。我趁机说:“是的,你们看,聪字最大的就是耳朵旁,所以做个聪明的孩子,首先要学会用耳朵倾听!听老师说话、听同学说话、听父母说话。”。学生们都暗自下决心似的点点头。我知道倾听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心里已有了初步的感受了!接下去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想用眼睛看但不知道看哪里,想用耳朵听却不知道听什么。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对于学生“听”的训练要注意有针对性,切入口不要太大,从小处练起,循序渐进地分项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倾听的方式方法。


  既然倾听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对学生该如何培养和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呢?


  1、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课堂上我对学生听的姿势特别重视。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书上或看着老师或者是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不需要再举手重复同样的答案。如果不一致时,则可以举手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听的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课堂上回答问题也不至于出现都是千篇一律的情况!


  2、表扬多鼓励。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去拼搏,去努力取得成就,目的就是为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3、创设倾听的情境,营造倾听的氛围


  “那些孩子一点也不听话,我讲我的,他们做他们的。往往我设计很好的教学策略,真正让学生做了,学生一做就乱,根本就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有时总能听到一些老师有这样的抱怨,自己以前也有过。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觉得教师应牢牢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创设学生聆听的情境,让学生获取“聆听”的机会。


  比如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就要要求学生做到安静的倾听。在第一次听录音范唱的时候,不要急于看课本,而是用耳朵去倾听歌曲唱了什么,用心去感受歌曲的情绪。在跟着音乐表演的时候,一定要闭上小嘴,用耳朵仔细听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而变化动作。始终营造一种静静的倾听音乐的氛围、一种只有音乐和律动没有其他杂音的氛围。让学生的耳朵听到的声音是很纯粹的音乐,不含其他吵杂声,久而久之,学生的耳朵就会变的很灵敏!


  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跳绳》这一课时,当学生七嘴巴舌的说着各种各样的跳绳后,我就要求学生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一跳,但是当我在说后面这句话的时候,有几个心急的小朋友就已经跳起来了,其他同学也跟着跳起来,我没有打断他们。可结果就是跳是跳了,但都是乱跳,根本没有跟着音乐来跳。整个教室乱哄哄的,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就趁机玩起来了。这样通过律动熟悉歌曲旋律的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实现。在后面几堂课里,我把跳绳比喻成一次比赛,把自己当成了裁判员。我说:“裁判员要宣布比赛规则了。运动员们竖其耳朵听清楚了,如果违反规则就要被罚下场的!”当我说完,我发现全班小朋友的眼睛都齐刷刷的看着我,非常认真的期待着我的比赛规则。这时我明白我创设的聆听的氛围已经形成了。我就借机说:“比赛规则是在音乐课上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跳绳。谁不跟上节奏乱跳的就是违反比赛规则了。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学生整齐的回答。“那就开始吧!”在我的一声令下,学生们都跟着音乐跳了起来,几个能力强的已经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跳了,相对弱点的同学也很努力的听着音乐,希望自己能跟着节奏。这个时候能不能完全跟上节奏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教室里没有了以前的吵杂声,而是充满了音乐律动美,学生也在无形之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倾听的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完成了!


  4、明确倾听的目标,丰富倾听的内容


  学会倾听,就要使学生明确倾听的目标,有的放矢,抓住重点。


  (1)倾听音乐的时候,要目标明确,循序渐进。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明确的告诉学生,要听什么――是音乐速度的变化,还是情绪的不同,选择学生容易区分的速度和力度先听,然后引到情绪、意境的理解上。要让学生听之有物,而不是天马行空。


  在听录音范唱或者是教师范唱的时候,也要告诉学生先听歌曲的内容,还是歌曲的情绪。两者要分开,这样条理清晰,学生也更加能集中注意力而学会认真的倾听。否则目标太多,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到最后是什么也没有听清楚,什么也没有听明白!


  (2)做游戏律动的时候,要明确目标,循循善诱。


  “让学生跟着音乐律动是好的,但是往往很难组织,学生像一盘散沙。” “他们很活跃,做游戏的时候兴趣高涨,就不听指挥了,控制不住课堂……”  经常听到同事之间互相诉苦,也看到很多的音乐课上存在这样的现象。这其实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老师没有很明确的倾听要求。比如在欣赏《口哨与小狗》的时候,我第一次是让学生围成圆圈,跟着音乐表演一个小伙伴和小狗出去散步的情景。学生一开始还兴趣很高的走着,可是后来走着走着就不对了,有的玩了,有的索性就跑了。教室里乱哄哄的。第二节课,我在表演的时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往前走,当口哨声结束的时候可以在原地和小狗一起玩一玩。看谁的耳朵最灵了!看谁最聪明!老师就最喜欢这队小伙伴了!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喜爱,都想成为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接下去的表演中,学生明显的边表演边注意倾听音乐的变化。能力强的学生一听到口哨声就神气的往前走,并边走边做着吹口哨的动作。当听到口哨声结束的音乐就在原地和扮演小狗的小朋友一起玩。我并及时的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其他一时没有听出来的同学也跟着变化了。因为带着任务,明确目标的听,集中了学生的聆听注意力。整个教室只有音乐和可爱的表演,以前乱哄哄的现象不见了。这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倾听做为一种学习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同时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5、形成约定,学会倾听老师的第二种语言。


  如用对口令的形式:老师说”小耳朵“,学生答”仔细听“;”一二三――快坐好“等。让学生觉得倾听无处不在,逐渐形成倾听意识。


  当然教会学生学会倾听,不单单是欣赏音乐和听老师的要求。还要学会倾听老师的第二种语言。我们说哨子是体育老师的第二种语言,画笔是美术老师的第二种语言,音乐就是音乐老师的第二种语言,就像指挥棒是指挥家的嘴巴。钢琴和音乐旋律就是音乐老师的嘴巴。教师在音乐课上要培养学生倾听特定音乐旋律的能力,培养听音乐而动的习惯。比如听到《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旋律就排好队或集合;听到上行的音乐旋律就起立、下行的就坐下;听到短促跳跃的旋律就放好书,或者拿出书本;听到沉重的不协调的和弦就安静;听到简单的单音就像后转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倾听的习惯,养成在音乐课上除了听老师说话,还要听钢琴说话的习惯。这样,老师也可以省掉很多口舌,保护嗓子。同时让音乐课也更具有音乐性。


  6、持之以恒。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倾听的好处、倾听的重要性。渐渐养成去倾听的好习惯!


  总之,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习”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音乐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为引导学生多元化聆听而作,使学生在欣赏曲目上有量的积累,在欣赏能力上有质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