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让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作者: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哈雷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9-10-11   点击:

  一、“儿童音乐剧”形式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崭新理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社会生活、学习经验中构建智慧、技能,是尊从了学生认知的规律:过分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是违反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早在二十年代,我国现代儿童歌舞剧作家黎锦晖先生就创作了十三部儿童歌舞剧。其中《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月明之夜》以及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比较著名,剧目语言生动、明快,词曲通俗易懂、采用民歌音调,深受少年儿童喜欢,多少年来影响、教育了几代人。这一综合艺术形式至今仍有其“人文精神”的现实教育意义,值得继承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开创,我们的国家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具有丰富的人类情感、良好的人生态度、能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一代新人。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十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新的音乐教材,新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无疑是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小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

  将儿童音乐剧“小型化”,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将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我们把这一尝试叫做“儿童音乐剧”形式综合艺术实践课。

  一年多的艺术教育实践证明,这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课堂音乐教学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二、“儿童音乐剧”形式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实验目的

  儿童音乐剧形式综合艺术实践课涉及音乐(声乐、器乐、音效)、舞蹈(中、外、民族、现代)、美术(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戏剧(表演、道白、情节、矛盾、冲突)、文学(剧本、语言、朗诵)、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

  以音乐为主线的这一综合艺术实践课,它的实验目的就是要有效地解决“孩子们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怪现象。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体现“人文价值”主题,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完善、突出了“教学评价”的作用。实际锻炼了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

  三、“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的生成过程

  课堂“儿童音乐剧”的生成过程依次是“创设故事、编辑剧本、搜集素材、分组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综合评价。”

  操作要求是: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确定简单的“标题”如:第一场《一天清晨》、第二场《池塘边上》、第三场《与狼争斗》、第四场《欢庆胜利》。

  任务分组:导演创作组、舞美道具组、角色表演组、综合评价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音效组。

  音乐材料的选择要恰当,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严密,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道白要精练,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提倡教师同台参与节目表演,展现教师风采,拉近师生距离。发挥集体参与创作,学生自导、自编、自演、自评;鼓励自制布景、道具、因陋就简;当场打扮、化妆,注意安全学习,勿伤学生皮肤。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