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音乐作伴好成长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民艺术家冼星海有句名言:“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的确,音乐能陶冶情操,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特别是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如果与音乐相伴,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让学生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会促使他们逐步健全人格,健康成长。


一、课堂相伴──奠基


音乐学科是最重要的培养审美情趣的艺术之一,只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接近并爱好音乐,为学生与音乐相伴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材为载体,以审美为核心,把教材内容视为不确定的“活话题”,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活泼愉悦地上好音乐课。


课标所倡导的音乐教学的综合性,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它打破了学科中心,将不同领域的艺术加以综合,将成语故事、名人名言、舞蹈、戏剧、绘画等结合在一起带进教材,使音乐与其他艺术融合在一起,拓宽了艺术空间。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魅力,激活学生的欲望,将听觉视觉、感受感悟、体验表现等连接在一起,沟通各种感官,或唱或奏,或念或打,或做或舞,或歌或赏,吹拉弹拨,歌赏舞演,口、耳、手、脑、眼、身体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创设情境,拓展空间,营造审美氛围,多层面调动,全方位激活,让学生在感受中理解音乐美,在鉴赏中发现音乐美,在体验中享受音乐美……为学生与音乐相伴构建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平台,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科相伴──渗透


将音乐带进其他课堂,与其有机结合,巧妙整合,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如在语文中恰当地插入背景音乐,可渲染气氛,活跃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主题。既品味了语言美,也体验了音乐美;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生活。何乐而不为?况且,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诗词曲赋,本身就具有音乐的节奏、音韵美。使音乐与其结合,在旋律乐曲中品味语言,在语言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生活,冶情怡趣,事半功倍。如古词牌本身是有曲子的,先教会曲子让学生配词演唱,有助于记忆理解;现行教材中引进了许多歌词,单独学习可能有些枯燥,如与音乐相整合,或教唱曲谱或欣赏VCD,会收到良好效果。好的歌词是美的诗,优美的乐曲是妙的文,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在育人中审美,在审美中育人,使学生轻松学,自由动,灵活用,妙趣横生。


音乐与英语相伴,用必要的说唱形式,可帮助学生克服发音、朗读的困难;将乐器乐曲带进物理,学生就不难理解声学知识;将优美的旋律带进体育课堂,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和律动美;历史教材中的很多歌曲是时代的折射……总之,让音乐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活跃在课堂之内,学生就会拥有一片音乐的天地,将终身受益。


三、活动相伴──熏陶


音乐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音乐是心灵的净化剂。要使音乐与学生相伴,就要因势利导,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审美情趣,启迪艺术灵感,真正起到“寓教于乐,以乐育人”的效果。因此,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与音乐相伴牵线搭桥,能调节心境,点燃艺术的心灯,冶情怡德促智,让学生在感受自尊、自信、自豪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活动的开展,可适时建立兴趣活动小组,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可开辟班级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借助节日、校园艺术节等举行大型的歌咏比赛或文艺汇演,为人人喜爱音乐推波助澜。或表演或欣赏,或体验或创造,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参与,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规范行为习惯,净化心灵,塑造灵魂,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辅助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唱优美的歌,奏动听的曲,跳健美舞,做韵律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展现个性风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生活相伴──升华


生活因音乐而精彩,音乐因生活而美丽。无限的音乐沟通无限的生活,无限的生活创造无限的音乐。让音乐时时相伴在生活之中,可丰富生活情趣,使艺术魅力得到升华。


音乐是生活的点缀,是调节心境,减轻压力的调味剂。如《劳动号子》、《山歌》等,以其和谐有节奏的语调,自然健康的韵律,调整动作,减轻疲劳,使生活富有情趣。


音乐是情感艺术。好的音乐作品作用于人的情感,往往能引起共鸣,激发联想,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人的心灵,给生活增添无限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人。”将健康有意义的曲子置入日常生活中,可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如在清晨、课余、做卫生时间等播放优美动听的乐曲;用中外名曲代替作息铃声;在运动、劳动和集体活动时带进歌声等,可充分营造高雅文化的氛围,增强人文因素,使学生生活得到升华,把生活装饰得更美。


总之,作为音乐教育或活动,育人是目的,审美是核心;学生是主人,乐学是动力;重要的是过程,参与是手段。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引入德、智、体、劳中,完成对人格的塑造。因此,要加强和提高音乐教育或活动的层次,实施教育现代化,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生活、成长、成功,使音乐与人时时相伴,终身相伴,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正如朱军在《艺术人生》栏目中所说:用艺术点燃生命,用情感温暖人生。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