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试论创新教育新形势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向前发展。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并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在这一使命中发挥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应该对创新教育大形势进行深刻认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育
    一、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为适应时代发展、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教育改革深化的大形势,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经斟酌、论证提出的新词。创新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核心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之“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而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①。
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创新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种机制,一个系统,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概括地说,创新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理论和方法②。
     创新教育强调的重点是:为了培养造就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适应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①。推进和实施创新教育须遵循层次性、基础性、师范性、开放性、民主性、启发性等实践原则②。
    二 、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突出问题。
    1.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
    素质教育的实施正不断向深层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人的观念的更新决不是朝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参加几次业务学习,听几个讲座,能说出几句新理论,就表示观念更新了。教育思想观念上更新不到位,往往都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比如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套上了认知、能力和情意领域的新要求,但在实施中却得不到落实;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仍是传统守旧,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不敢放手,而只在方法、手段上作一些革新式的小打小敲;公开课前学生一律整齐划一地趴在桌上休息等待上课,与课堂上的活跃表现不相协调;教学中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只有象征性的很短时间,讨论流于形式;一些教师自恃自己的专业特长,看学生的角度不是平视而是俯视,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应师生平等,教学中还常常无意地对学生说“你们给我……”所以,广大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师,更须自觉深入地加强学习,克服自身理论素质欠扎实的不足,真正实现由农业文明时代的“承转型”、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准件”型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升学谋职”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实现“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实现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的转变;实现封闭办教育到开放办教育的转变,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观念①。
    2.  应试教育的影响痕迹颇深。
    音乐虽不是升学科目,但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目标、模式、方法、手段、评价方式等都对音乐教育产生了较深的影响。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不如主学科有保证,音乐教师间缺乏交流研讨机会,他们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下不自觉的深受其影响。如应试教育唯智育为上,为数不少的学校音乐学科尚是虚设;乐理、识谱教学方法守旧,枯燥单一,学生机械识记,索然无味;器乐教学偏重技能训练,过多追求专业考级,轻视乐感培养;音乐欣赏教学中简单灌输作品主题、结构,忽视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对美妙的音乐作品听而生畏,不知如何入门、通过什么途径欣赏;课堂提问拘泥于标准答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不注重个性发展;音乐活动丢弃了自身的优势,缺乏应有的乐趣,学生从中体验不到快乐,渐渐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等可贵的创造性品质。
    三、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
    1.创设良好环境是保障。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潜能,但要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的环境和氛围。创新教育强调对教育的全方位的改革,而重点即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②。学校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更应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管理体制、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学生心理安全与自由的保障等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极为重要,应注重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都需要依据创新教育的要求努力尽快改善。各级领导以及家长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支持音乐教师的教学改革工作。现行音乐教学大纲和教材要加快修订,弥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缺陷。学校要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育的目标,根据音乐的弥漫性、熏陶性及感染性特点,从师资队伍到场地、设备、器材,可以采用“急需先购,逐步增添”的策略,“以欣赏为先导,以活动为中心”的形式来组织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教学评价体系要重现构建,注重衡量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劣。各学科教学相辅相成地共同达成培养目标,音乐学科充分发挥审美愉悦特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它学科则为音乐教育奠定知识和修养基础。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应有地位还没有真正得到全面落实,管理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条件建设相当薄弱,教学、科研相对落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将农村艺术教育工作作为今后三项重点工作之一。营造、创设能激发创新潜能的音乐教育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协同合作。
    2. 培养创新意识是基础。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②。
    音乐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音乐教育中蕴涵着丰厚的促使学生创新的资源,教师要善于勘探和开发。音乐教育要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讲,用批判的眼光来学习,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动机,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例如在音乐欣赏中,不同的学生听后感受各不相同,内心体验因个体的生活环境而异,根据音乐的演绎性和不确定性,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较多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采取主动的批判态度,突破线性思维模式,来进行三度创作。器乐教学中更有不少让学生创新的机会,如演奏中快慢、强弱的处理,打击乐伴奏型的创编选择,乐器的选配等等,这些创新活动较易获得成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乐理、唱歌、律动和歌表演等内容的教学中都可创设丰富多变的创新活动,这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培养下,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将逐步增强。
    3.培养创新思维是核心。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②。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独创性、变通性、灵活性等品质。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并将知识进行广泛迁移,它是整个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爱因斯坦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贝多芬说:“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外。”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多解性、演绎性、不确定性给人们提供了展开想象的巨大空间,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独到的优势。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右脑开发,这直接有利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这正是创新能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很多发明创造都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有很大关系。中小学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效促进人的全脑平衡开发,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例如在节奏教学中启发学生自由想象,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音乐的多种节奏型,再进行节奏概念的归纳,并让学生积极动脑,根据联想,进行组合创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音乐创作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即兴创作要求临场发挥,灵活多变,利用已有的信息、技能,形成自己独创的见解,能有效拓展思维的多向性,提高思维快捷反应的品质。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音乐活动来激发、鼓励、扶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融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去。
    4.培养创新技能是阶梯。
    创新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等②。创新的基本方法有加减法、重组法、模仿法、迁移法等。创新技能的培养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加强科学训练,使学生在储备丰富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教学生“学会创新”。
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广泛,能够培养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创新技巧,通过训练形成创新技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构建体系和序列。如小学低年级的音乐创作教学可先根据已有音乐创编歌词,随着音乐创编动作。音乐节奏的重新排列组合就是一种创新技法的训练。旋律的创作可从填空开始练习,再逐步进行旋律的改编,然后再让学生充分发挥创作灵感,试着写出新旋律,由老师弹奏出来相互欣赏,以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旋律创作不再神秘、高不可攀了,学生消除了对创作的畏难情绪。循序渐进的创新技能训练扶持学生在创新之路上渐渐迈开步伐。
    5.培养创新个性是底蕴。
    个性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新成就的大小。创新个性一般说来主要包括勇敢、敢于冒险尝试、富于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意志品质好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①。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和优越的创新情感,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②。
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尽快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不管是声乐还是器乐教学,音高、节奏都要求正确掌握,音乐情感的表达要细致入微,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合唱、合奏训练能极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器乐演奏要求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战胜生理上的疲乏和心理上的烦躁,所谓“千日二胡百日箫”,器乐教学训练与演奏,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①王  磊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教育研究》1999年第7期。文中注①处均系出自此文。
    ②朱永新 杨树兵  《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年第8期。文中注②处均系出自此文。
 
    华国栋  《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1999年12月31日在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上的讲话录音整理稿。
    潘国宏  《论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第2期。
    秦德祥  《音乐的非智教育功能》,《中小学音乐教育》1998年第3期。
    杨  力  《深入贯彻全教会精神,开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第2期。
    《青年美育新编》  杨  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
    《创新思维法》  杨雁斌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