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想唱就唱,唱得响亮----也谈流行音乐进课堂

作者:费明秋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流行音乐是指二、三十年代从欧美传入我国的一种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体裁和形式的统称。在英语中称为“popular
      music”,有“大众的”“人民的”“通俗的”等多种解释。
      种种事实表明:中学生们热衷于演唱、演奏或欣赏流行音乐,视它为当代的一种“时尚”,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表现了他们的某种情绪和思想,希望流行音乐进音乐课堂;有的专家、学者、学校教师则认为它是一种无深层意义的音乐形式,反对流行音乐进课堂。那么,流行音乐到底能不能走进学校音乐课堂呢?笔者认为,好的、经典的流行音乐是可以走进中学生的音乐课堂的。
        在一次音乐课上,我给学生放了一首腾格尔演唱的《天堂》,听后,同学们的感触颇多,有的说:“听着那歌曲的旋律,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有的说:“听着歌曲的旋律,刹那间我想起了自己久别多年的故乡”……随后同学们总结:“蓝天、青草在今天多么可贵,但要想把蓝天、青草永远地保持下去,必须加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当听了陈红的那首《常回家看看》之后,很多同学感触颇多,有的说:“父母养育我们很不容易,应在平日生活中多关心父母才对”;有的说:“父母对子女付出爱的同时,子女也应及时向父母回报这种爱”;还有的认为:“多问候父母、常关心老人,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之一。”当我问起同学们哪一首歌最能表达出“人间处处真情在”的主题,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让世界充满爱》”,我说:“为什么?”“每当唱起这首歌,使我们联想起了援助者资助受援人员时的一个个动人场景,曲调深切感人。”
      像这样的流行歌曲,内容好、曲调优美,又能在学生们中广泛流传,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活力,走进音乐课堂又为何不呢?关键是看我们音乐教师怎样趋利避害,利用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是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
      
      一、听学生熟悉,唱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激发歌唱的兴趣
      案例一、周杰伦《蜗牛》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周杰伦的《蜗牛》被上海教育部门作为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给中学生演唱,我的学生对他也很是迷恋,他的很多歌曲大家都耳熟能详。周杰伦的这首《蜗牛》准确的说是一首励志歌曲,歌词让人感动,旋律琅琅上口,很多同学都已会唱,因此课堂上教唱并没费太多的劲,关键是怎样将这首歌积极向上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引导,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一些帮助。我认为可让学生就歌词讨论几个问题:1、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有的一定程度上有些畸形,你们是怎么看的?2、歌手的形象是否健康,如果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该如何对待?在这两个问题上,作为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如果歌手形象健康,在教学上刚好合二为一,反之,结合起来做素材教育。我想,经过课堂大家的讨论,学生们再唱“蜗牛”时肯定会别有一番感受的。可以说,这是利用明星效应,刺激学生由被动为主动地接受。
      案例二、陶吉吉《苏三说》
      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可是学生就是怎么也提不起兴趣。上次教到《走进京剧》,学生们那一张张索然无趣的脸,真是让人揪心。幸好,陶吉吉的《苏三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学生们对他的热爱远远超过对京剧的喜爱,那里面那段京剧唱腔学生觉得特别好听,在这样的铺垫下面,在学生的一致请求下,我们一起很轻松地学了那段《苏三起解》。看吧,这就是兴趣的魅力,如果没有这样好的铺垫,没有陶吉吉的影响力,我想让学生学唱京剧肯定得花费不小的气力。
      
      二、利用流行音乐激发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
      案例一、《梁祝》
      越剧《梁祝》是根据我国经典的民间爱情故事创遍的,特别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更是享誉世界。它的音乐素材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方法。那么欣赏这两种不同演绎方式的《梁祝》时,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让学生先观看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梁祝》。因为女子十二乐坊是中国第一个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民乐的组合,相比越剧和小提琴协奏曲的《梁祝》,流行音乐版本的学生更易于接受。先以流行音乐的《梁祝》激趣,再欣赏主旋律相同的小提琴协奏曲,最后去了解越剧《梁祝》,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激发学生了解传统音乐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案例二、歌剧的魅力
      歌剧,从它的语言、旋律来说对大多数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它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对这类接触的比较少,所以很难导入。记得那次给学生欣赏歌剧《依凡.苏萨宁》,事先我仔细地讲述了一遍故事情节,歌剧是多么高雅的艺术,咏叹调、浪漫曲如何如何的有魅力,然后让学生欣赏,可是当华丽的女高音和低沉浑厚的男低音从录音机里飘出时,同学们就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绪了。一个个眉头皱起,在那大声叫喊:“老师难听死了,这是什么东西啊,我们听不懂!”有些同学甚至已把耳朵给捂上了,看到这样的场景,做为音乐教师的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后来,偶然的机会发现流行歌手瑞奇.马丁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唱的主题曲《生命之杯》就是根据歌剧《阿依达》中的选曲改编的。想当年,同样是学生的我,被那“go
      go go  ole ole ole
      ……”深深的吸引,这首歌更是唱遍了街头巷尾,风靡全球,我想,何不用《阿依达》中的选曲作为突破口呢?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贝克汉姆或罗纳尔多等球星精彩的足球赛片段,用瑞奇.马丁的这首激情四溢且旋律优美、节奏强劲、歌词简单、演唱起来雄赳赳气昂昂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由此入手用激情导入法来介绍学生相对陌生难以理解的歌剧,并利用学生对足球的熟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流行音乐带动学生对器乐的兴趣
      器乐学习是一直贯穿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的,可经常会出现布置给学生练习的曲子不是不会就是不熟练。就拿竖笛来说,经常有同学会在我面前抱怨:老师,这个曲子真的不好听、又难吹,你能不能教点简单容易点的啊?……这样的怨声载道让我不得不去另寻他路。终于,在此刻我发现了流行音乐的作用原来可以如此之大。《希望》是在整个2005年家喻户晓的一首歌曲,歌词也是那么的积极上进,而且用竖笛吹奏也是比较容易,一次竖笛课上我偶尔吹奏给学生欣赏,没想到却收获到不小的成果,那节课下来全班的同学几乎都已吹奏熟练。这时我不得不佩服《大长今》的热播有如此的神效,能让我看到学生原来可以这样来学习音乐。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不愁没有办法来教会“追求”流行的孩子们。
      笔者前段时间很有幸地观摩了几节市级优秀课,给我的感触很多,流行音乐给我的震撼更是不小。上课的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娓娓道来的语言更是让人觉得享受,不过最主要的地方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有很多老师在备课中把流行音乐放在了关键性的地位,在很多教学环节中都和流行音乐密不可分,而且都收到了不小的成效。此时此刻,我不得不惊叹流行音乐有如此的魅力,21世纪的音乐课原来也可以这样上!
      总之,流行音乐并不是洪水猛兽,并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是传统审美向流行的妥协,如果过分夸大一首歌的负面影响,求全责备的话,很多作品都可能遭受批判。其实早在2001年上海就将《蜗牛》和《好大一棵树》、《水手》、《真心英雄》一起被选入了上海的“二期课改”初中一年级上学期使用的音乐教材,而当时也并没有引起什么争议。最近又听说容祖儿的《明日恩典》因其歌词内容积极向上,旋律动听舒畅,竟不约而同被香港三所中小学校所赏识,将取代校歌成为每天早会的师生大合唱。内地继周杰伦的《蜗牛》入选中学课本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大学语文》收入了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此教材的主编、南开大学教授陈洪认为:流行歌曲通常被定位在大众文化,不能进入严肃艺术范畴之内,离文化似乎更远,其实这是短视的偏见。从诗歌历史看,很长一段时间内,诗就是歌,歌就是诗。中国早期的“诗三百”都是曲调,可以吟唱的。诗不能吟唱,是最近一百年的事,现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府诗。
      
      流行音乐是音乐大河中的一支支流,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改变,我们要勇于接受变革,但我们也要寻找永恒。变革的是我们的内容和形式,而永恒的是我们的精神与主题。时代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孩子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有的东西必然要被替代,但是它的消失并不等于被抛弃。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只要是引导得当而不是一味迎合,完全可以为我所用。《蜗牛》被列入爱国主义推荐歌曲,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所蕴涵的深意在于,俯下身子,贴近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曲”不算很高,但是“和”者众多,总比“曲高和寡”的教育更有效果,更有现实意义。让孩子们能够真正“想唱就唱,唱得响亮!”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